#创作挑战赛#

苏俄革命成功后,也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孤立。面对这种情况,苏联把目标瞄准了中国,希望在中国取得革命的成功。于是苏联向中国派遣了很多人到中国进行联络,有些人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在孙中山赏识的苏联人中,其中有一个人叫鲍罗廷,他深得孙中山的信赖,而且与蒋介石关系也很好。

孙中山和蒋介石什么关系(鲍罗廷最支持孙中山和蒋介石)(1)

一、鲍罗廷来中国

鲍罗廷是苏联代表中很有个性的人,他是一个对人很热情的人,而且斗争经验丰富,政治手腕很强。在革命鼓动工作上,鲍罗廷有着丰富经验。

1919年,鲍罗廷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参加此次大会前,鲍罗廷曾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他还参加过美国当地的革命运动,所以鲍罗廷的英文非常好。苏联派来的顾问中,会中文的很少,但会英文很多,这也说明苏联在积极向外输出革命中,需要一些英文的人才。

鲍罗廷会英文,他到中国后与孙中山、宋庆龄交流起来很顺畅,也不需要翻译。

鲍罗廷是作为加拉罕的助手到中国的。1923年,加拉罕被苏联任命为驻华全权代表,鲍罗廷被苏联选中作为国民政府的顾问,他跟加拉罕一起动身来到中国。

当时苏联在中国的工作有两种渠道,一个是公开渠道,就是以加拉罕作为外交代表公开活动,与当时北洋政府交往。第二个是隐蔽渠道,鲍罗廷就是采取暗中渠道与中国共产党秘密接触,而且也与国民党方面接触。两人一明一暗的工作,实际上鲍罗廷辅佐加拉罕工作,并听命于加罕。鲍罗廷给共产国际的报告都要通过加拉罕。

鲍罗廷到中国后,当时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也在中国,但此时马林的工作已经很难往下开展了,一些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鲍罗廷到广州不久,当时的蒋介石刚从苏联访问回来。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访问了3个多月。这次访问,蒋介石对苏联不仅没有产生好感,反而对苏联有一种仇视。

孙中山和蒋介石什么关系(鲍罗廷最支持孙中山和蒋介石)(2)

蒋介石曾说:“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我们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相容的。关于此点,如我不亲自访俄,决不是在国内时想象所能及的。”他又说:“综括我在俄考察三个月所得的印象,乃使我在无形之中,发生一种感觉就是,俄共政权如一旦臻于强固时,其帝俄沙皇时代的政治野心之复活,并非不可能,则其对于我们中华民国和国民革命的后患,将不堪设想。”

蒋介石回国后,对苏联的不满和仇恨并没有表露出来,因为当时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的口号,蒋介石当然不敢违抗,所以他依然高喊这个口号。

对于蒋介石两面性,共产国际没有发现,鲍罗廷没有发现,反而鲍罗廷认为蒋介石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而且是苏联可以培养的人才。对于蒋介石的内心,中共也没有看清楚,甚至把蒋介石当成“革命中的左派”。因此,共产国际对蒋介石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

二、帮助国民党认清现实

鲍罗廷到广州后,先从考察国民党开始,他考察后发现,当时广州情况很糟糕,国民党治理得一塌糊涂,到处都是匪患。广州的政府财源很紧张,根本无法剿灭匪患。他在广州走到哪里都可能碰到打劫的。

更让鲍罗廷感觉奇葩的是,广州的政府因为没有钱,为了收税,开了很多赌场及大烟馆,这种做法令人触目惊心。让这样的政党掌权治理国家,肯定不行。

鲍罗廷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对国民党产生了共情,认为国民党当时处境难是有原因的,因为国民党的成分比较复杂,不同层次的人员加入,有的素质极低。

鲍罗廷就这个情况与孙中山进行了交流,他劝说孙中山加强党的建设,要全面改组国民党,要把党改组得纪律更加严明,他才能够起到统帅的作用。

孙中山和蒋介石什么关系(鲍罗廷最支持孙中山和蒋介石)(3)

鲍罗廷知道,光劝说没什么用处,必须让孙中山认清现实,让孙中山认识到危机。有一次鲍罗廷陪同孙中山出游,为他做孙中山的工作,两人就去一些地方进行考察,当他们走到广州郊区时,突然遇到有人打枪,孙中山与鲍罗廷两人赶紧躲起来。等到枪声停止后,两人从隐藏点走出来。鲍罗廷对孙中山说:如果不动群众,老百姓不知道国民党是什么的,所以民众打黑枪的事会经常发生。民众不容易,他们要交租交税,生活很艰苦。如果你发动他们,就要把党的意识和宗旨向民众宣传到位,他们知道国民党目标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了解国民党,认识国民党,让老百姓认为国民党说得对,能保护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才会拥护国民党。

鲍罗廷一席话,让孙中山感触很深。当时国民党的问题,他也意识到了。但孙中山已经没有精力治理这个党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即使鲍罗廷有经验,提出的建议是“金玉良言”、“灵丹妙药”,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坚定的人来完成。

三、全力支持蒋介石

鲍罗廷认识蒋介石后,就与蒋介石建立了友好关系,他支持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鲍罗廷明白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性,他曾说过:“中国国民党主义之精神,正在勃兴奋斗,一有军事精神及国民组织,则国民党主义之精神,将更为之增势。”

1923年11月26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鲍罗廷积极主张兴办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培养自己的革命军队。他在会上坚定支持蒋介石出任军校校长。

在鲍罗廷眼里,蒋介石能力很强,而且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说:“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自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山并接受孙的领导。在国民党里,这样的背景唯他独有。”

孙中山和蒋介石什么关系(鲍罗廷最支持孙中山和蒋介石)(4)

在黄埔军校筹备过程中,鲍罗廷与加拉罕多次发电给苏联,请求苏联帮助国民政府开办军校提供经费和枪械,还请求派遣优秀的军官前来担任教官,这些工作都为国民党办军校创造了有利条件。

鲍罗廷对军校建设格外上心,他多次到黄埔军校发表演讲,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及苏联红军的政治、生活等,他还勉励中国青年学习苏联青年的革命精神,并要求师生“勇公好替,不要枉法徇私”。

张国焘对鲍罗廷有过评价:他认为鲍罗廷一开始就把“抬高蒋介石的地位,使黄埔力量能够迅速发展”作为国民党发展军队的关键之处。以后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黄埔军校及形成的黄埔系是蒋介石此后发迹的基础。

1924年10月,广州商团勾结外国帝国主义和陈炯明,并向国外购买很多枪械,准备发动叛乱。

为了处理好商团事件,鲍罗廷建议孙中山立即成立一个专门革命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人选上,鲍罗廷与蒋介石进行协商,认为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可以不参加,让蒋介石负责。孙中山同意鲍罗廷的意见,并下令蒋介石负军事指挥全责。

孙中山和蒋介石什么关系(鲍罗廷最支持孙中山和蒋介石)(5)

1924年10月14日,在鲍罗廷建议下,又在革命委员会内部成立了一个常务委员会,由蒋介石、廖仲凯、鲍罗廷三人组成,三人共同执掌一切工作。1924年10月15日,蒋介石指挥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等势力,迅速平定了商团叛乱。这一仗让广州的政局转危为安。也让黄埔军校及蒋介石的声望进一步提高,很多青年人跟踪报名参军。

一位苏联顾问曾说:“军校的政治影响已经超出了黄埔岛的范围,成了广东影响一切政治事件的强有力的因素。”

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当时国民党内部虽然没有明争暗抢,但也暗流涌动,谁能接替孙中山挑起大梁很重要。而孙中山并没有留遗言让谁接任。

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右派就开始活动起来。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突然发生一起暗杀事件,国民党左派廖仲凯被暗杀。

不久根据鲍罗廷的建议,国民党成立了中央特别委员会,全权负责党政军各部门机关。

特别委员会的委员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3人组成,鲍罗廷任顾问。从当时国民党高层来说,孙中山去世后,鲍罗廷居然被推到前面,他说话的分量也提高了,因此,在鲍罗廷的建议下,蒋介石进入最高领导层。

此后不久胡汉民因为涉嫌廖仲凯的案件,他被迫去苏联考察。许崇智因为部下与廖案有关,蒋介石逼他去了上海,于是广东的军事权力就完全由蒋介石控制。

有人说:鲍罗廷“把蒋介石推上了这个最高、最有力的领导地位”。但鲍罗廷对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统一战线政策来说,却是历史性的错误,因为蒋介石不仅就叛变革命,夺取了政权。

孙中山和蒋介石什么关系(鲍罗廷最支持孙中山和蒋介石)(6)

如果没有鲍罗廷的信赖与支持,蒋介石不会得到快速提升。让蒋介石“这个在1925年初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年轻军官,在几个月内通过大胆地有目的的和激烈的行动,一步步青云直上,在红色广州成了汪精卫之外的最有力的人物。

张国焘对鲍罗廷还有一句评价:“在国民党内部,鲍罗廷最支持的人,除孙中山之外,就是蒋介石了。”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