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舆情观察员 马付才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雅培奶粉最新事件官方声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雅培奶粉最新事件官方声明(雅培香精奶粉事件舆情观察)

雅培奶粉最新事件官方声明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舆情观察员 马付才

  舆情背景

  近日,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培”)因一笔900余万元的奶粉罚单,再次引起舆论热点。

  这是近年来,雅培在中国市场收到的最大一笔罚单。而被罚的原因,是去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检中,其1批次婴儿奶粉被检出微量香兰素。

  这并不是雅培第一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也不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第一次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受到舆论指责。近年来,幼儿配方奶粉因产品质量问题屡次“翻车”,这不但是乳企的悲哀,更是事关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管中窥豹,叶落知秋。小小一罐奶粉,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仍需警钟长鸣。

  舆情简述

  2021年5月6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雅培作出行政处罚,没收其问题物品及违法所得343.740729万元,罚款909.314058万元。处罚的原因是:“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行政处罚书指出,上述批次产品的香兰素项目实测值为171.6μg/k,检验结论为不合格。雅培方面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于2020年12月29日申请复检。经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复检,上述批次产品的香兰素项目实测值为189.0μg/kg,单项判定为“不符合”。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凡使用范围涵盖0至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即婴幼儿1段奶粉中不得添加香兰素。

  5月17日,雅培发布声明称,完成了对市场中存留的该批次产品的全部回收工作。但对于具体召回数据,雅培方面并没有提供。

  舆情观察

  1、洋奶粉问题频出网民担忧

  5月16日,财经网首先报道了雅培被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罚款909万元的新闻报道。之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网站相继发布相关报道文章。该事件舆情热度于5月17日攀至舆情峰值,之后,该舆情热度一直不退。截至6月5日,该舆情文章数量接近14000篇,其中客户端4741篇、微博2709篇、微信1738篇、资讯2417篇。

  在活跃的媒体中,网易新闻和新浪新闻发文量775篇,并列第一。其次是腾讯新闻,发文量772篇。然后为百家号、今日头条、快资讯网、懂车帝、一点资讯等。在发文的地域上,上海8353篇,浙江1292篇。其次,是广东、北京、山东,都处于对该舆情关注度比较高的区域。

  在该舆情的网民情感分析中,网民的敏感情绪占比接近75%,中性情绪占比接近255%,正面情绪占比不足1%。在该舆情事件中,雅培、奶粉、相关部门、政府、食品安全、积极配合、回收、质量问题等等,均为敏感词汇搜索的关键词云。

  网民的地域性特点和敏感情绪表达,侧面折射出对进口奶粉质量问题的担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进口奶粉消费者群体的地域性。

  例如,在该舆情事件中,关注群体较高的地域是上海、浙江、广州、北京和山东等,其中热门文章有来源于新华社的《雅培被罚没近千万元背后 进口奶粉因质量问题屡被检出不合格》。截至2021年6月5日,该文被转载传播达到134次。《质量接连出现问题,国外奶粉频“翻车”》,是随着舆情进展,网民关注和分享较多的另一篇文章。

  宝宝的安全成长是天大的事情,从早几年的国内的“三聚氰胺”事件和“大头娃娃”事件,国产奶粉问题频频被关注,如今,父母们也开始注意,即使是售价高达几百上千元一罐的进口奶粉,也同样存在着安全隐患。

  例如,2020年,西班牙婴幼儿奶粉品牌“安莱俪依”两次被点名维生素D检出值低于产品标签标示值。外资奶粉品牌恒天然曾连续3个月,有产品被海关拒绝入境。

  2、雅培针对舆论回应再次引发质疑

  此次婴儿奶粉被检出微量香兰素,并不是雅培第一次经历舆论危机。早在2012年,就被曝出避孕套、严重鱼腥味、喝出蛆虫等丑闻;2013年,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自曝其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测出肉毒杆菌,雅培要求该公司隐瞒其为供应产品的客户,并声明:“企业供应中国市场的所有产品均未使用恒天然问题原料。”

  正是由于雅培一系列的蓄意隐瞒,一贯不折不挠地施展“口活”来向公众编织谎言,使雅培一轮又一轮地陷入舆论风波,难以走下舆论的审判台,不断成为舆情关注的焦点。

  在此次舆情事件中,雅培的回应话语中同样在玩文字游戏,例如,回应强调“极微量香兰素”“已召回市场中存留的该批次产品”,其实质是企图通过灵活谨慎的话语,削弱公众的不良观感。

  对此,舆论提出质疑声音:除召回的部分产品外,违规批次的其他产品又流向了哪里?具体召回了多少产品?是否有产品流入市场?对于已经购买且食用的消费者而言,雅培是否有相应的补偿或者其他措施?

  另外,对于婴幼儿奶粉被禁止添加的香兰素,雅培在回应中得出结论:“对婴幼儿无危害。”舆论对此同样没有放过:香兰素究竟是什么?香兰素是“故意”添加的吗?

  雅培因产品质量问题和违法广告问题,近年来可谓经历过多次舆论危机。但每次危机之后,雅培并没有知错就改,不是坦诚地承认错误并认真改进和修补相关瑕疵,反而通过“狡辩”试图进一步隐瞒真相,以此来遮人耳目,取得舆论的主动权。

  针对雅培的回应,舆论普遍表示,事关婴幼儿健康安全的问题,不容有任何开脱的理由或借口,期待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企业予以严厉处罚的同时,同时要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

  3、母婴产品安全易引发网民集体焦虑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母婴市场高速发展及二孩、三孩政策正式实施,年轻家庭育儿消费升级和增长等宏观背景下,中国母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如今,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孕婴童产品消费大国。

  来自于工商注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初,我国共有178.2万家母婴用品相关企业,近两年市场增长迅猛,2019-2020两年注册量之和达到惊人的135万家,其中2020年新注册企业为85.1万家,同比增长70.7%。而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注册资本在100万之内的母婴用品企业数量最多,有134.6万家,占比总量的76%。

  母婴用品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的背后,是“普遍愿为宝宝健康花钱买安心”的庞大消费市场。但是,母婴产品的安全隐患问题也一直乱象频出,更是近年来3.15晚会曝光的重点行业。例如,辣条黑色产业线、不合格的纸尿裤产品、营养成分不如牛奶的骆驼奶、质量不合格的儿童玩具等等。

  其实,自三聚氰胺之后,特别是在关乎下一代健康的奶粉产品方面备受安全问题困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的健康和发展就牵动着每一位父母及众多长辈的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对婴幼儿的保护都一直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之一,因此,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关乎婴幼儿健康的“下一代”“祖国的花朵”等关键词频繁出现。一旦出现越过这条红线的事件,就会在网民当中造成相当大的舆论浪潮,网民的观点当中都体现出了对这样事件的深恶痛绝。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民生大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其严重性常常会溢出热点事件的类型范围,极易引发公众的愤怒情绪,催生且放大公众的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会影响公众消费信心,而且被各种愤怒情绪驱使也容易形成过激言论;另一方面,随着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一些媒体报道夸大扭曲、网络推手推波助澜,导致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甚至谣言大范围传播。公众面对食品安全谣言时难以甄别真伪,往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容易产生食品安全焦虑感,形成非理性甚至极端的认识,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长期徘徊低迷。

  舆情短评

  因一笔900余万元的罚单,雅培再次被舆论聚焦。连日来,围绕这一事件的热议,折射出全社会对母婴用品质量的高度关注。

  幼儿配方奶粉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使用群体的特殊。公开资料显示,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凡使用范围涵盖0~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其中就包含香兰素。

  但是,为了提升口感,特别使婴幼儿食用后更容易接受,国际“大牌”雅培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目的只为获得的巨大商机。

  食品安全上的任何风吹草动,绝不只是杯子里的巨浪,而会在整个舆论场上掀起风暴。如果说,雅培的香兰素会让婴幼儿的口感产生心理依赖,那么频现的问题奶粉事件,则会让公众陷入心理恐慌。

  这不是雅培第一次出事。危机一桩接一桩,面对消费者的指责,这一次雅培还能化危为机吗?(新闻来源: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