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公元历法的来源是一个不断进步,精度提升的进化过程。最早由古埃及的“太阳历”进化为罗马共和国时代“儒略历”,再进化为罗马教皇时代的“格里高利历”。

公元纪年法源于欧洲罗马时代,公元1年是耶稣诞生之年,为了世界历史有统一时间参照,公元纪年法由欧洲逐步推广到全世界。


古埃及“太阳历”

古埃及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其文明的源泉跟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埃及文明的同时,也有令人头疼的灾难,那就是尼罗河会定期泛滥。

聪明的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逐渐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地计算时间,这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

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

罗马共和国“儒略历”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又译朱利乌斯·凯撒)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 的计算后,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

凯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儒略历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时期(历史中的公元前221年)(1)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历”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

新历法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时期(历史中的公元前221年)(2)

“公元”的来历

“公元”产生于公元6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几乎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时期(历史中的公元前221年)(3)

世界各国采用公历纪年的时间

格里历改革虽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但还是经过了之后的几百年才被所有国家慢慢采用 。 德国在1700年开始正式采用, 而俄国一直到了红色革命后的1918年才从儒略历改到格里历。我国是从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开始采用公元纪年,当时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