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都会有一些考生遭遇“滑档”和“退档”,可能滑到下一批次,导致“高分低就”,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分数不够高,填报志愿失当导致。

高考填报志愿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硬梗”。考生想要规避“滑档”和“退档”,就要学会正确区分,慎重填报志愿,避免错失上大学的机会。

滑档和退档有何不同?两者区别要分清

滑档

考生本来过了某一个批次的分数线,却没被这个批次的高校录取,滑到下一个批次,被降级录取了。严格来说,就是考生的分数未能达到报考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线。

高考滑档和退档的原因(高考滑档和)(1)

比如考生过了一本线,考了568分,但目标院校的最低投档线是580,就无法投档。若是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都是这种情况,全部无法投档,就会从相应的批次滑到下一批次。

归根结底,就是考生志愿没填好,填报的高校投档线都太高了,就会滑档。考生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等待下一批次的高校录取,二是等待填报征集志愿。两者相比而言,考生最好等待征集志愿的填报。

退档

考生的分数过了某个志愿的投档分数线,并且投档到目标院校了。但是考生填报的专业太俏了,虽然过了目标院校的投档线,却没有过专业线。即使填了6个专业,但是因为都没有过线,也没选“服从调剂”,就会被该院校退档。

高考滑档和退档的原因(高考滑档和)(2)

由于考生已经被提档了,就失去了被同一批次的其他院校录取的机会。退档的考生,只能等下一批次的院校录取,或者等待填报征集志愿。

无论是“滑档”,还是“退档”,后果同样严重,考生的结局都很惨,相信考生和家长都不想遇到这种情况。在填报志愿环节,考生就要弄清楚志愿填报策略,结合自身的高分分数,分梯度填报院校,最大程度减小滑档或退档的可能。

填报志愿要关注这些方面,合理规避滑档或退档的可能

信息收集十分关键,注意分数对比

考生填报志愿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信息收集,比如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条件、往年录取分数。考生最好以自身高考分数为基础,做好分析和对比,选择录取分数没有太大差距的院校或专业。

高考滑档和退档的原因(高考滑档和)(3)

每个考生都想冲一冲好院校、好专业,但考生自身分数与想报考院校的历年分数线不要有太大的差距,否则报了志愿也是白报。为了确保被大学录取,考生还要选择保底的院校或专业,比如录取分数低于考生分数,考生可能会高出二三十分,甚至更多,从而降低同一批次滑档或退档的可能。

若是考生过了批次线,只想读对应批次的院校和专业,应选择“服从调剂”,也可以填报考生都不愿意报的院校和专业,避免滑到下一批次。

认真研读招生简章,避免退档风险

在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中,一些高校是按105%的比例提档,就会超出5%的考生,就会有相应比例的考生被退档。比如,一所高校的某个专业要招20人,就会按21人提档。最后按该高校的相关招录条件进行筛选,就会有1人被退档。

高考滑档和退档的原因(高考滑档和)(4)

考生要认真研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比如,有没有“不退档”的相关文字。若是院校招生简章中并无相关内容,也无法调剂,考生就会遭遇退档。所以,考生填报志愿前,就要详细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做出慎重选择。

平行志愿要分梯度,录取可能更大

考生填写平行志愿要分梯度,不要全部填报同一等级的院校。比如,考生可以选择几所录取分数稍高一点的理想院校,填在志愿的最前面,有可能获得被好高校录取的机会。

高考滑档和退档的原因(高考滑档和)(5)

在志愿的中间梯度,考生要求稳,可以多填写一些与高考分数相匹配的院校和专业,按喜好决定填报顺序。考生还要选择几所保底的院校,录取的几率比较大,从而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确保能够有学可上。志愿分梯度填报,相对来说也比较靠谱。

考生想要规避滑档或退档的风险,填报志愿就要注意信息收集,认真研读招生简单,合理填报梯度志愿,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即使考生投档失败,遭遇滑档或退档,也不用过于担心,还有一次填报征集志愿的机会,考生一定要抓住机会,不要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