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婚姻是两个人格成熟的人在一起。而养育孩子的过程,正是我们不断增加自己思考的维度的过程,如果整个过程我们能踏实走过,人格也就慢慢变得成熟。

文:kelly(彭滟岚)

幼儿园门口的挂钟显示8点整,我高兴地说:“妞,我们今天没迟到耶!”小妞兴奋地蹦了起来,“妈妈,今天是第三天了!”看着她充满着自豪感的小脸,我知道前段时间的迟到拉锯战终于结束了。

前情回顾:

从10月下旬天气开始转凉起,小七的起床问题就很严重。早晨放了半小时起床歌还继续装睡、把我吭哧给穿上的裤子脱下来扔掉、赖到没时间刷牙洗脸、临出门了摸会儿玩具玩会儿水杯、下楼要妈妈抱……反正所有能让你理性思维短路、边缘系统岩浆喷射(大脑边缘系统控制情绪)的行为每天都要上演,最痛苦的时候我真的想把她从楼上踢下去,或者一巴掌把她拍晕然后扔进幼儿园!

升维认知(搞不定孩子看来你需要)(1)

  • 在床边放上她的小纱裙吸引她起床;

  • 把窗帘拉开让光线进来;

  • 放她最喜欢的歌曲;

  • 自然后果法,告诉她如果不起来妈妈到了工作的时间要离开,她只能自己在家里呆着,一个人玩;

  • 让她早点入睡……

  • 其实在刚听到这些建议的时候,我想我和很多接受帮助的家长一样会无奈地摇头:你们说的这些好像没有太大的用处!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第2、3点是我之前一直在用的方法,小妞用行动明确告诉我“嘿嘿,不管房间多么明亮起床歌多么动感,我就一招——装睡,你拿我就是没辙!”;第1招我想都不想就直接跳过,小七对纱纱裙没啥兴趣,而我,也不会给她买这些玩意儿;第4招“自然后果法”,我试过不去理她,让她“为自己行为负责”,但到最后那几分钟我绝对会把她捞起来然后扛起来扔进幼儿园的——虽说长痛不如短痛,但不上学这种短时的剧痛我受不了……

    第二,大家提出的意见,都是在自己家里管用的方法,比如小纱裙妈妈,她可能就是公主式的育儿,而放到我们家女汉纸身上,我只能无奈地呵呵;第5点是杨老师提出来的,是唯一让我当时看到一线希望的方法——因为它把思路从起床那个点拓展到了一个更长的时间链里,如果说其它家长的建议都是在一个维度广泛开花,那么第5点就是一个“增维”的思路。

    升维认知(搞不定孩子看来你需要)(2)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这让我想起几天前听吴伯凡的课里提到“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干货’,但‘干货’有毒。”

    大家的建议都不是云里雾里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干货”,我后来又看到有文章从科学上肯定了孩子启动起床程序需要5-10分钟,所以这个期间不要一下子掀开孩子的被子或者捏住孩子的鼻子或者用凉手伸进被窝去冰她,而是要轻轻捏她的耳朵摸她的脸蛋挠她的脚丫,我满怀着希望地做了,但这些“干货”却不起作用——因为这些“干货”都是在一个维度上的东西,换句话来说,其实内在的运作机制都是一样:用各种手段(逼迫诱惑)孩子起床!可一旦遇到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不管你是上千种还是上万种方法,只要都是从这个单一维度去思考,人家一个装睡就直接克死你!

    吴伯凡点破到:“应该在维度上下功夫。”

    不拓展思考的维度,而一味追求实操的“干货”,其实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路径依赖,继而丧失了思维的广度,第5点建议就是个很好的“增维”的建议。

    回来之后我马上实践让孩子早睡。后来又继续发现后面其实跟着一系列问题:

    升维认知(搞不定孩子看来你需要)(3)

    kelly自制

    篇幅有限,如果继续列下去,还有很多层级。

    从起床拉锯战到三天不迟到,这个转变在哪些维度需要作出调整?

    我的维度

    在前几篇文章里我不断分享我的感受:想让孩子好,妈妈应该先关爱好自己!我戒掉哄完孩子之后还要看会儿手机的习惯,和孩子一起睡觉,工作不给自己超出能力范围的计划,照顾好自己的舌头和胃……情绪调整好了,我自然变得更耐心,对孩子“能接受的行为”的范围也更广,而且大脑能够更好地整合,从而更智慧地想出激励、管教的各种办法。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当小七紧赶慢赶还是迟到5分钟的情况下,我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是发自内心地鼓励她:“宝宝,你今天穿衣服的时候有点磨蹭,但是在刷牙洗脸的时候你进行得很顺利,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虽然今天还是迟到5分钟,但是已经比之前有进步了!”每次我说完小七都会笑眯眯地,就这么连续了一星期,小七就做到了连续三天醒了就起床、穿衣、洗漱、出门,丝毫不耽误!(换做内在不平和的状态下,我肯定会吼她:“你看!就是你穿衣服的时候磨蹭了才迟到五分钟的!又要吃冷饭了!”,而且即使我知道孩子要鼓励才能做好,但是在抓狂的状态下我脑袋早就短路,再好的理论也被我扔到垃圾桶里。)

    升维认知(搞不定孩子看来你需要)(4)

    来自网络

    七爸的维度

    小七有段时间一到睡觉点就兴奋,怎么都平静不下来,我要么太过温柔,要么火药味十足,这时候在屋外学习的七爸听到声音就会进来接手,耐心地陪她玩一些温和的游戏满足她的心愿,同时又很平静地坚定睡前原则:只能在自己床上玩、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不能打扰妈妈。这样一来我有时间让自己平静,或者直接就睡着,两个人就这样默契配合。但有时候也会使用一些控制小七的行为,不过七爸会在小七哭闹后尽快让自己平静,然后和小七和解,决不让情绪留到第二天。到了早上起床的时候,七爸(他上班近,所以一般都比我们起得晚)会把装睡小七搂进被窝里“黏糊一会儿”,然后各种抠鼻子眼睛叫醒,有一天发现当他起床的时候小七也更愿意起床,他也承诺要和小七一起起床!榜样的力量!

    小七的维度

    因为我和七爸有时候虽然还是和她有磕磕碰碰,可总体上做到了温和而坚定,所以小七和我们的联结会更深,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矛盾爆发后,我们和她和解时她会非常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以为爸爸妈妈不见了,变成了大灰狼”“我刚才和妈妈生气时因为妈妈不让我睡在爸爸妈妈中间”,这样明确的表达,帮助我们去理解她的错误的行为目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她,想出更多适合她的解决办法。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华师大教授陈默老师提到,“婚姻是两个人格成熟的人在一起”。而养育孩子的过程,正是我们不断增加自己思考的维度(增维)的过程,如果整个过程我们能踏实走过,人格也就慢慢变得成熟。

    —END—

    本文在头条号与微信公众号【颗粒成长屋(klcz_kelly)】均已进行原创声明,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刊登、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