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电影《误杀》的相关话题#误杀小女孩演技##陈冲眼神#登上热搜,吸引不少人关注到这部年末国产犯罪片,影片中大量推理细节和破案解谜的爽感让观众大呼过瘾,触碰到的社会议题也引发大家讨论。城画君专访了《误杀》导演柯汶利,和他聊了聊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
《误杀》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上映日期 | 2019年12月13日(中国大陆)
《误杀》无疑是2019年年底院线电影中的一匹黑马。自2019年12月13日上映以来,连续多日获得单日票房冠军,截至发稿日,累积票房已抵达3.4亿,豆瓣评分稳定在7.7分,好于81%的悬疑片。
来自马来西亚的导演柯汶利没有想过这个成绩。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所有的拍摄体验和接收到的内地市场反馈,都是第一次经历。
一匹黑马
▼
李维杰和妻子阿玉是来泰国多年的华人夫妻,他们有两个女儿,上高中的平平和五六岁的安安。在一次夏令营中,平平被当地督察长的儿子素察强暴,随后在一个素察继续意图不轨的晚上,平平和母亲阿玉在争执中将素察“误杀”,并将他的尸体埋在了住房旁的墓地里。
在外出差的李维杰赶回家后,为了保护妻子女儿,利用自己“观影千部”的经验,效仿《蒙太奇》的作案手法来反侦察。
这是《误杀》讲述的故事。
《误杀》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镜头语言的运用时,埋下大量的伏笔和细节。这些细节在紧凑的故事剪辑和灯光、配乐分气氛渲染下,很多观众很难第一次留意到,观影后的讨论也就成了一次解锁隐喻的集体行为。
比如,素察的尸体究竟转移去了哪里?安安在吃饭时用叉子反复摩擦桌面代表着什么?李维杰看泰拳比赛时对于吞舌的解释是不是暗示素察当时并没有死?僧人对李维杰说的那句“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是否暗示着李维杰有罪?以及,究竟是谁杀死了素察?
对于隐藏细节的讨论和故事的再次复盘将《误杀》的热度推至高点。而观影时所收获的体验和信息也足够让观众给《误杀》打上一个不错的分数。
#微博网友的讨论
《误杀》的主演名单中,有肖央、陈冲、谭卓等演技在线的演员,陈冲饰演的督察长和谭卓饰演的母亲阿玉在警局里因为被侵犯的孩子和被杀死的孩子对峙的那场戏,大雨之中一众演员站立在墓地旁等待棺木被打开的那场戏,包括饰演安安的小演员张熙然在家人被打和来自督察长的恐吓下的不忍及哭泣,都让人动容。
#网友表示对陈冲老师的眼神留下了心理阴影,佩服小演员的勇气。
这些具有张力的表演细节也登上微博热搜,尽管在当下还要通过强调演技来体现一部内地电影的好,让人多少有点遗憾。
《误杀》能打动观众还在于它触碰到了足够多的议题,但这些都是点到为止,影片将最核心的重点放在了“亲情”之上。
暴力执法者的压迫、选举中的利益勾结、长期畸形的权力结构引发的暴乱、校园暴力、未成年犯罪等等,这些都透过一个场景、一个画面甚至一句台词,让观影者刚刚陷入思考时又被推进的剧情拉回。
另一方面李维杰为了保护大女儿背负上罪行、瞒天过海,又被小女儿在经历这一场欺骗和隐瞒后、在一次考试中更改了试卷分数的行为所触动,成为他自首的原因之一,李维杰“父亲”的角色立住了。
同样,陈冲饰演的督察长执法办案时的冷漠、面对儿子和丈夫紧张关系的无奈以及儿子失踪后的疯狂、失控和心碎,也让她“母亲”的角色立住了。
点到为止的命题呈现和有意放大的亲情渲染,是《误杀》在票房上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个华人的故事
▼
《误杀》是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讨论这部影片时无法避开它的高分原作。
#原版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海报
导演柯汶利在2014年执导的短片作品《自由人》提名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有着剧本原创拍摄能力的他也并不喜欢翻拍。
“将别人一模一样的故事copy过来,对我来说也没太大意思。”但在看完陈思诚发给他《误杀瞒天记》的剧本后一天,他便答应了这次拍摄邀约。
他被《误杀瞒天记》的故事打动了,柯汶利清楚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他感受最深的还是故事中牺牲自己的父亲,“非常揪心”,这也是在后来剧本编改和拍摄过程中被放大的部分。
《误杀》拍摄前不久,柯汶利刚拍完剧版《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杀青的第二天,柯汶利的父亲去世,他回到马来西亚操办葬礼,葬礼结束后就投入了《误杀》的拍摄。
“我看到这个剧本后,也希望可以赶快可以进入工作。父亲一直希望我可以出人头地,所以我没有想太多,反正就做吧。”
《误杀》是一次合格的翻拍。柯汶利也凭借这部影片让更多中国观众知道他。过去几年,内地市场并不乏翻拍剧作,如《麻烦家族》《深夜食堂》《小小的愿望》,但口碑票房上并不可观。
#《麻烦家族》《深夜食堂》《小小的愿望》在豆瓣的评分。
《误杀》没有遭遇滑铁卢,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算是吉图·乔瑟夫执导的印度电影《较量》的第四次翻拍,但将其放置在泰国的一个虚拟小镇,又由两岸三地的华人合作完成后,《误杀》奇妙地、又毫不突兀地与中国观众共情。
这种微妙的混乱感将《误杀》在架空之后被中国的观众接受,某种程度上,这个操作的逻辑也有点像蒙太奇,一来体现了导演讲述故事的能力,同时,其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隐喻。
柯汶利来导这样一个影片是有优势的。他是马来西亚人,又在台湾念书工作过,面对来自各地的华人演员,他没有太对陌生感。泰国的气候和马来西亚相近,这也是他熟悉的场域,他清楚拍这场戏,哪里比较适合,拍另外一场,当地什么样的天气更加合适。
#拍摄现场图
不同文化在他身上本身就是通畅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他又更能捕捉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人员的优势。
“最后影片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是因为我们真的是在讲华人的故事,这样观众比较容易接纳。”柯汶利的祖籍是福建,虽幼时生活在马来西亚,但当地保留着浓厚的中国传统习俗。
“我们这里,过春节时候的庆祝氛围恐怕比内地还要浓厚,大家还会齐心协力办华文学校。我想,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华人觉得这些都来之不易,想要好好珍惜。我同样很珍惜这些,会花时间去研究中国文化的点滴。”
对于内地电影,柯汶利站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他当然不陌生,但就像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身份一样,他同样有距离。也正是这份不陌生和有距离让这个故事在被种种条件架空之后依然成立。
柯汶利是这样解释翻拍后的《误杀》和《误杀瞒天记》的不同,“这两者差蛮多的,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我们的重点不在‘瞒天记’,而在‘误杀’这个主题上。为什么结局中李维杰自首?为什么后面会发生暴乱?这些都在呼应我们的主题,跟我们的英文名字一样,取自圣经那句话——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翻拍经典电影,如何保证嫁接后的环境和人物的统一性,如何借原作的壳表达出自己的主题,《误杀》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方法。
对于自己未来的原创影片,柯汶利没有给自己受限,“无论发生在哪里,一个好故事很重要”。
CITYZINE × 导演柯汶利
柯汶利 | 马来西亚导演、剪辑
2014年,执导个人首部短片《自由人》,该片入围奥斯卡金像奖实景短片奖。
2019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误杀》。
同年,与戴墨、姚文逸、来牧宽联合执导悬疑剧《唐人街探案》。
城市画报:你之前看过《误杀瞒天记》这部电影吗?
柯汶利:最早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接到这个项目后,看了剧本,我觉得文本可以发挥,它有一个很好的壳,我们能借这个壳把我们的主题说出来,这挺好的。
城市画报:后来你看《误杀瞒天记》了吗?
柯汶利:拍摄前大概看了一次,但很快就觉得和我想拍的不一样,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拍。
城市画报:影片触及了很多命题。比如结尾处暴乱的情节,在今年热门电影《小丑》中也有出现,但《误杀》似乎更强调亲情的展现?
柯汶利:我们拍完后,《小丑》才上映,后来看到了其中也有这个桥段。有一些议题我觉得我们点到为止就好,亲情这种有共鸣的部分是我们想要这放大的,也是最初想要表达的。
城市画报:你会介意一些不熟悉你的观众评价说《误杀》的风格很“陈思诚”吗?
柯汶利:我还好,只有多拍才能让别人认识你。当然《误杀》也是我们一起创作的,我不会太介意。
#拍摄现场
城市画报:分享一场让你印象深刻的戏吗?
柯汶利:是我拍挖坟的那场戏。这场戏特别难度特别高,几乎全体主演都聚集在那场戏,临演可能也有上千人,还有动物和动作戏。在下雨天和满地泥的情况下,调度难度都变大了。那场拍了三天半。
城市画报:你个人觉得比较遗憾的部分是什么?
柯汶利:我觉得没啥遗憾的了。其实每一点都可以更好,但电影没有说“最好”,除非一直花钱拍。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命,导演会跟着这部电影的形状去慢慢雕塑。
城市画报:你有看网友的评论吗?
柯汶利:朋友有发一些给我看,印象比较深刻是很多人开始在解读这部电影,我其实蛮开心的,因为有一些评论里,我发现我们很用心布置的一些细节和创作都有被解读出来。这是最欣慰的。
城市画报:上一次采访里,你有提到很喜欢李安导演。问一个小问题,小女儿的名字和这个有关系吗?
柯汶利:哈哈,没关系,一开始我们设定大女儿叫平平,小女儿叫安安,刚好男主李维杰姓李,我也是后来才发现小女儿叫李安的。
城市画报:无论是之前的短片《自由人》,还是这次的电影《误杀》,你都使用了大量隐喻。能分享《误杀》中几个比较难以察觉的意象吗?
柯汶利:比如羊出现了很多次,牧羊人赶着的羊是十二只;比如呼应电影《蒙太奇》,我们的剪辑手法也会用很多蒙太奇,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呼应我们的主题。我放了很多意象,观众看不看得出来都没关系,好奇的观众可以去二刷、三刷。
城市画报:你会介意观众评价说这是一部爽片吗?
柯汶利:我不会介意,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观众,大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观影的角度也都不一样。有人说是爽片,有人说是很有意义的片,很多人说表达了父爱,也有人说里面有暗黑的人性,这些都非常好。
✒️
文 / 夏阿怪微信编辑 / 栗子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城市画报(city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