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耳熟能详的唐诗,你都读错了

读过诗的人大概都听过这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实这是唐诗三百首的作者“蘅塘退士”孙洙所言。原文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必读的唐诗十首(其实这些耳熟能详的唐诗)(1)

在这里,前一个吟诗也就是作诗的意思,俗语说得没错。

最后一个“吟”字,你没有猜错,确实吟诵的意思,新华字典解释为:有节奏的诵读诗文。

有节奏地诵读诗词,这不仅是小学生每日晨读的必修课,就连我那上幼儿园的小侄子,也会奶声奶气地背诵老师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可是,有些我们朗朗上口的诗文,并不是我们想读就能读的那个样子——我们一直都吟诵错了。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听小朋友背诵这首诗时,都是在扯着嗓子嚷“不教(叫)胡马度阴山。”

其实,这里的“教”字,应该读“交”。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读古诗没有必要对那些现代汉语读音中已经停用的古音过分较真。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教”依然有两个读音。“教案”、“教书”。这两个读音一点也不冷僻,为常用字,只是,在教小孩子读诗时,不要误导了人家就好。

另外一首,来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必读的唐诗十首(其实这些耳熟能详的唐诗)(2)

末句“花重锦官城”的“重”字,一念“zhong”一念“chong”。一直存在争议。有人根据教科书对于“花重”的释义为,花朵因沾满了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故而读“zhong”。

但是,“zhong”仅表现出花朵的重量,意义浅表单一。难道“花重锦官城”,是花太多,重重地压着锦官城头吗?显然不合情理。

而“chong”,则有重叠之意,指花瓣重重叠叠,一层叠压着一层,很是繁盛的样子。在锦官城上,花枝繁茂,簇拥掩映。远远地望去,只见城头之上,带露的花朵,不见城中嬉闹的行人。这样的意境就美了。

本来还想纠正的一些读音,翻书一看,我倒成了发音错误,那些个诗句,在我们上学读诗时,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要念错的字,现在,约定俗成,全念成了白话,令人不胜唏嘘。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斜“xia”小学课本注音“xie”。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衰“cui”小学课本注音“shuai”。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骑“ji”小学课本注音“qi”。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xian”小学课本注音“jian”。

......

必读的唐诗十首(其实这些耳熟能详的唐诗)(3)

你还知道哪些读音有歧义的诗句,留言一起探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