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

香港虽然还没有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香港社会对性少数群体认同和包容度较高。早在2007年,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发现,56%的香港人认为,香港是一个同性恋者的“好地方”;而35%的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地方”。2012年1月香港小童群益会“性向无限计划”及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进行的一项名为“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看法”网上调查显示,超过7成受访者曾与同性恋者接触;65%异性恋大学生支持同性伴侣应有权结婚。同时,62%受访者同意政府应立法禁止性倾向歧视。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1)

性倾向歧视在《基本法》第25条及39条和《香港人权法案条例》第1条和第22条之下属违宪,因这些条文保障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尽管如此,学界和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仍促请政府应尽早就禁止“性倾向歧视”专门立法。香港政府2017年《施政纲领》中虽曾提及推行不歧视性小众约章,但社会上对立法禁止性倾向、性别认同及双性人身份歧视仍存争议。就在本月初,平等机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性别研究中心发表联合声明,认为社会对性小众的歧视已达临界,呼吁政府尽快就禁止性倾向、性别认同及双性人身份歧视进行公众咨询和立法,有逾70间机构及学者支持。

早在1991年,香港就实现了男男同性恋的非刑事化。2006年,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同意年龄也从原来的21岁并轨至和男女性行为相同的16岁。香港立法会2009年12月三读通过《2009家庭暴力(修订)条例草案》于2010年1月1日生效,将同性同居者及前同性同居者纳入《家庭暴力条例》的保障范围,让同居关系一方,不论同性或异性,可向法院申请强制令,免受另一方的骚扰。但在宗教团体的反对下,条例更名为《家庭及同居关系暴力条例》。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2)

2016年6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磋商之后,香港政府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发出外交通知,容许派驻到港的领事馆官员,其持外交或官方护照的同性配偶和伴侣,可以一直留港至其任期届满为止。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3)

而有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议题,实际上也一直在法律的框架内和政府层面被公开讨论。今天刚刚在第五届行政长官选举中当选候任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今年2月初在出席一项选举造势活动时,曾被问到对婚姻平权的看法。她当时回应,自己虽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不会用信仰决定政策立场。她说,在此议题上,政府是调解员、仲裁者的角色,因社会上对这些事有两极意见,每一次提及都会引来宗教反对。她认为若能让两种意见不同的人走近一点,政府政策可能有出路,她称不排除会就修改婚姻法进行咨询。

2、同志社团和文化活动

香港同志影展

1989年,在电影监制、投资人博伟达及林奕华的筹划下,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第1届香港同志电影节。其后电影节于每年举行时,均有不同的主题。2000年,电影节改名为“香港同志影展”,香港同志影展协会(Hong Kong Lesbian & Gay Film Festival Society)亦于翌年创办。从1989年至今,香港同志影展有近30年的历史,可算是亚洲区最长寿的LGBT电影节之一。

香港同志游行

2008年12月13日,主题为“骄傲爱上街”的第一届香港同志游行上路,当年有1000人参加。至2016年11月26日,第九届香港同志游行以“平权开绿灯——冲破关卡,我要表态”为主题,诉求是表达社会对性倾向歧视立法的意向,希望这个多年以来所讨论的这个议题能够早日转为绿灯,让这个社会中在性倾向上不论大众或是小众也可以受到平等的对待。当天下雨且气温低,但仍有6800人及超过120家机构愿意走上街表态。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4)

2008年,第一届香港同志游行时,游行筹委会拟向城巴租用一辆开篷双层巴士,带领队伍由铜锣湾游行到湾仔修顿球场,但城巴以要“顾及公司形象”为由拒绝。而2016年的游行,组委会早早地在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上刷上象征当年游行主题的绿色广告。

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集会

从2005年5月17日起,香港由“粉红联盟”等组织主办的“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集会”,到去年已经连续举办11届,从第一届的“化恐惧为关爱”,到去年的“超度恐同无知鬼”,每年都有鲜明的主题。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5)

2016年“国际不再恐同日”,志愿者们在铜锣湾百德新街摆放“爱相同”相片展览。

在香港,有关同志权益和同志文化的组织非常多,大多有的当、长期的活动,其中不乏像“粉红天(Pink Season)”那样的集文艺、体育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的活动,还有类似像性小众地标旅游等这样有特色、有历史感的活动。

3、香港同志夜生活

早在1991年,也就是香港同性恋非罪化初年,第一家香港同志夜店就在兰桂坊诞生了,它就是名噪一时的“Propaganda”,香港同志称它为“PP”。同年,香港最具历史的同志桑拿“Central Escalator”也在中环诞生。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6)

Propaganda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Gay Bar(同志夜店)。2016年1月30日是夜最后一晚营业,应众要求加开2月6日、13日两晚。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7)

阿华在1991年创立的Central Escalator,至今已有超过25年历史。

尽管经过多年的开关启合,香港历史上不少有名的同志夜店和桑拿等已不复存在,但终究都是以本地的商业环境和经营业态的规律发生着变化。事实上每个时期,同志消费者们都是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着消费场所,在不经意间,支持者这一产业的有序发展。

以笔者今年春节假期过后的“亲测”,向大家推荐以下的同志娱乐场所,希望对赴港旅游的同志们有用。

同志酒吧

ZOO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8)

Zoo 吧是目前香港城中最热闹的gay 吧,没有之一。工作日的夜间都常常会呈现热闹的气氛,周五、周六都可以用“爆棚”来形容。不管是老板、员工或是客人都非常友好。音乐以电音为主,但客人较稀时一首电音、一首香港经典歌曲的安排,甚至让人听得感动。

LINQ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9)

LINQ 在兰桂坊,虽然不是纯同志场所,但每周三晚上举办男士之夜。正因为对同志友好,又地处夜生活闹市,实际上像周五、周六晚上几乎也是同志客人占多数,特别吸引老外留连,“土豆妹”们不妨一探。

Circo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10)

Circo 是2016年PP 停业之后新开的同志夜店,位于铜锣湾的一幢大楼的22楼,地方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是本地的鲜肉去得比较多,而且周末有现场DJ ,可以随着舞曲律动,算是比较时髦的同志夜店。

同志桑拿

胡同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11)

胡同,位于九龙旺角的上海街,目前是香港人气最旺、最好玩的同志桑拿,24小时营业。不仅场地是香港同志桑拿中最大的,设施和自助服务也最趋上乘。

其它的同志桑拿还有以上提到的“Central Escalator(香港同志简称为CE)” 、离胡同步行距离的“森林(Jungle)”以及位于湾仔的“GateWay”等。以上场所的详细地址等资讯,请访问“彩虹兔”官网(caihongto)。

4、申办2022年世界同运会

2月28日,世界同志运动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Gay Games)大会在旧金山投票选出2022年第11届世界同志运动会主办城市的最终三个决选名单,中国香港入围,其它两个城市是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和美国华盛顿(Washington, D.C.)。最终决定主办城市的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世界同志运动会(Gay Games)创办于1982年,每四年举办一次,旨在通过体育运动传达多元和包容的理念。香港若能成功申办2022年的盛会,将是世界同志运动会首次在亚洲城市举办。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12)

香港自发参与竞争主办权的申办团队联席由一群义工组成,成员包括LGBT团体Out in HK。该组织表示,拟申办同志运动会的计划书中,将设36种运动项目,部份有本土元素,如龙舟、跑楼梯等,同时会举办艺术文化交流会,参考过往主办城市,相信能刺激当地的旅游经济,若香港成功夺得主办权,于2022年11月举办同志运动会,相信能于9天内吸引1.5万名参加者及4万名旅客,估计能为本港带来约10亿港元收入。该组织主席戚本乙表示,申办竞逐获得香港政府旅游发展局和独立的法定机构平等机会委员会的支持。

影片:申办2022年世界同运会的支持者们这么说

总的来说,香港的同志运动表面上看不是轰轰烈烈,但它正像香港这个社会本身运转的模式一样,正在扎扎实实地推动。香港的同志夜店看上去没有北京的目的地、甚至上海的Lucca 390 那么大,但每一寸都积累着实实在在的快乐。香港的同志社群相当发达,有着很多高质量、历史悠久的活动,其中不乏一批有国际视野的人,目前正争取举办2022年第11届世界同志运动会,而且申办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从这些意义上说,香港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亚洲同志之都。

文丨彩虹兔公众号丨青烟(粉丝投稿)

图丨部分来自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彩虹兔

官网:caihongto

公众号:caihongto

微博:@Rainbow兔

App:彩虹兔

关注彩虹兔,了解全球同志场所、活动资讯

香港庙街的真实生活(被低估了的亚洲同志之都)(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