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18层(国学知识门榜堂号和衍派)(1)

“ 让德世家”“ 纪首世家” “ 至德传芳”……

同学们在别人家的大门上方,是否见过这样的匾额呢?也许有的同学自己家就有。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名门望族都有自己的门榜和堂号。门榜、堂号,通俗地讲就是张挂于府第、宗祠、庙堂的匾额,用来标榜、宣扬先祖的功勋典范、迁徙繁衍,而能延续祖德,光宗耀祖,又有“衍派”“传芳”之称。

“让德世家”门榜背后,说的是吴姓始祖泰伯。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有点眼熟呢?读过《论语》的,肯定张口就能来一段—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没错,这就是司马迁《史记》里三十世家之首的泰伯。根据考证:泰伯是商朝时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因中意三子季历之子姬昌,说兴周者必此子也,想传位于季历,又碍于当时的嫡长制度。泰伯知道父亲之意,便心存退让。趁着古公亶父生病之机,以进山采药为名,带着二弟仲雍“断发文身”,隐居于荆楚之地。在和当地土著相处中,传授了周部落先进的农耕技艺,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尊敬和拥戴,组成了新的部落—句吴。

季历继承王位时,曾经派人四处打听两位哥哥的下落,一再请求大哥泰伯继位,泰伯不改初衷,坚决拒绝王位。后来季历传位姬昌(即周文王),文王拜姜尚为相,商讨并定下兴周伐商大计。再传姬发(即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的运筹帷幄下最终灭了商纣王朝,建立了“封藩建卫”的周朝。

后来周武王追封泰伯为吴国公,这就是吴国的由来。孔子在删修《春秋》时,称泰伯为“三以让天下,真至德第一人也”,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将《吴太伯世家》列为第一。于是吴氏族人因感念祖德,便以“纪首世家”“让德世家”“至德传芳”作为门榜。

门榜不但是一种祖德的荣耀,还是宗亲支派联络血脉的堂号。一般常用“传芳”作匾,比如吴姓因其始祖泰伯,就被叫作“至德传芳”。“四知传芳”指“杨”姓,背后是东汉杨震千古流芳的“四知”故事—“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宝树传芳”指“谢”姓,出处为《世说新语》中东晋谢安的“芝兰玉树”的典故;唐末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建立闽国的故事,则形成了“开闽传芳”,看到这个匾额,我们就知道这个家里姓“王”了。

除了“传芳祖德”典范外,还有一种用家族发源地来彰显名门望族的,叫作“衍派”。这大多冠以繁衍、迁徙时的郡县地名,故而又称“郡望”,指的就是一郡之中颇具名望的氏族。譬如陈留衍派(王姓)、颍川衍派(陈姓)、芦山衍派(苏姓)。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堂号匾额的故事之后,再路过深巷老宅,看到其上的匾额,你就知道这一家的“姓”了吧,会不会有种与“历史撞了个满怀”的亲切感呢?尤其在晋朝“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泉州,至今家家户户的门楣上,还经常可以见到这些传芳和衍派的堂号。

国学正能量【guoxue5】

学习国学经典,品鉴文化精品,细读哲学人生,让生活充满正能量!

BOJEM宝姐

博士,美国GIA宝石专家,每天一堂珠宝课联合创始人,宝姐个人微信1265153388

中国珠宝私人定制领导品牌BOJEM宝姐联合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