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580+1666+580)m三跨钢箱梁悬索桥,东、西锚碇均为大型海中重力式锚碇,由于海上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2座锚碇均采用筑岛围堰施工。

东锚碇筑岛围堰采用锁扣钢管桩+工字形板桩组合方案;钢管桩按先上、下游侧,后两侧的顺序,采用YZ-300振动锤施沉;工字形板桩采用起重船起吊并插入相邻锁扣钢管桩,利用DZJ-240振动锤分区、分段施沉;围堰内侧吹填砂,外侧抛填袋装砂护坡。

西锚碇筑岛围堰采用水上地基处理(DCM桩)+抗浪砂袋围堰+吹砂填筑+陆上地基处理(挤密桩)的施工方案;砂垫层抛完后由整平驳船进行水下整平;抗浪砂袋分4层施工,采用水下填充和水上填充2种方法。

该桥锚碇采用2种筑岛围堰施工技术,施工期间结构安全,减小了海上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工效。

【关键词】伶仃洋大桥;悬索桥;海中锚碇;筑岛围堰;锁扣钢管桩;抗浪砂袋;砂垫层;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km,南距港珠澳大桥38km,东接机荷高速,跨越珠江口,西至中山马鞍岛,与规划的中开、东部外环高速对接,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该工程全长约24.03km,其中跨海段长22.39km,采用100km/h设计速度、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是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为一体的系统集群工程。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包含2座特大桥,其中伶仃洋大桥为(580+1666+580)m悬索桥,门形桥塔高270m,东、西锚碇均为大型海中重力式锚碇。锚碇基础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内衬结构。

大桥桥位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平均潮差在0.85~1.70m。桥位区附近主要有伶仃洋航道和龙穴南水道,通航等级分别为100000t、5000t,其中龙穴南水道横穿西侧塔锚之间,最近距离不足100m。

2 东锚碇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2.1 东锚碇筑岛围堰

东锚碇结构巨大,地处宽阔海域,毗邻10万吨级伶仃洋航道。施工区域多为流塑性淤泥,淤泥层厚、侧向稳定性极差,且该区域台风频繁。经研究,东锚碇采用筑岛围堰施工,将海上施工转为陆上施工。

为快速稳定成岛,东锚碇筑岛围堰采用锁扣钢管桩与工字形板桩组合方案。围堰为直径150m的圆形结构。钢管桩采用Φ2000mm×18mm钢管,桩长38m,中心间距2.95m,共计158根。工字形钢板桩规格为H770mm×80mm,腹板及翼缘板厚14mm。钢管桩通过锁扣与工字形板桩连接,锁扣采用Φ2180mm×14mmC形钢管(见图1)。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1)

图1 东锚碇筑岛围堰锁扣与工字形板桩结构

钢管桩顶部采用矩形钢箱作为围箍结构。围堰内部分3层吹填,吹填高度分别为3,3,2.5m。围堰外侧抛填袋装砂护坡并在其表面抛块石进行防护,采用分级放坡,有效防护宽度约40m(见图2),在围堰内吹填时同步施工围堰外侧防护砂袋,并监测钢管桩围堰变形。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2)

图2 东锚碇筑岛围堰护岸结构立面

2.2 施工关键技术

东锚碇筑岛围堰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锚碇区域清淤施工→砂石垫层施工→塑料排水板施工→锁扣钢管桩施工→工字形板桩施工→钢箱围箍施工→围堰内回填施工(围堰外围防护施工)→附属工程施工→围堰护底。限于篇幅,仅重点介绍锁扣钢管桩和工字形板桩施工技术。

2.2.1 锁扣钢管桩施工

由于围堰规模较大,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围堰施工对海域水动力的影响,以围堰附近海床冲刷深度最小为原则,先施工上、下游侧的钢管桩,再施工两侧的钢管桩。锁扣钢管桩采用YZ-300振动锤锤击下沉,锁扣最大允许偏差18cm。由于锁扣钢管桩施工精度要求高,采用导向架进行定位与安装。导向架采用“骑跨式”结构,施工时固定在前2根钢管桩桩顶,悬臂端设可伸缩千斤顶对钢管桩进行导向定位(见图3)。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3)

图3 锁扣钢管桩施工

2.2.2 工字形板桩施工

工字形板桩采用起重船起吊并插入相邻锁扣钢管桩,利用DZJ-240振动锤锤击下沉。根据类似结构施工经验,锁扣钢管桩顺序施沉会产生较大累计误差,难以保证锁扣连接质量。因此,该桥工字形板桩总体上采用分区、分段施沉,分区间和分段间设合龙段工字形板桩。

为保证合龙段的精度控制在±20cm以内,提前测量合龙口两侧已施沉钢管桩平面位置及倾斜度,特制两侧楔形钢板桩,使其锁扣与合龙钢管桩的锁扣平行,且宽度一致。钢板桩采用在两端钢管桩上焊接固定双层定位型钢精确定位导向,施沉时在内侧型钢上安装千斤顶辅助下沉,使钢板桩紧贴外侧限位型钢下沉,以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

东锚碇筑岛围堰施工过程中,在锚碇区域清淤后施打塑料排水板,对淤泥层进行排水固结,保证了钢管桩的稳定,减小了围堰内回填砂施工后的岛内沉降,为后续工作展开提供安全保障;钢管桩采用先上、下游侧,后两侧的分区域插打顺序,有效地减少局部流场对河床的冲刷;采用骑跨式导向架提高了钢管桩的施沉精度;工字形板桩和C形锁扣钢管配合,提高了围堰合龙容错率,减小了合龙难度;围堰成岛后施工环境转化为陆上施工,降低了大型水上设备的施工频率,施工组织难度和安全风险都随之减小,同时也避免了油污和废气对中华豚保护区的破坏。东锚碇筑岛围堰施工如图4所示。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4)

图4 东锚碇筑岛围堰施工

3 西锚碇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3.1 西锚碇筑岛围堰

西锚碇结构形式与东锚碇类似。西锚碇地处伶仃洋海域,5000t级龙穴南水道横穿塔锚之间,锚碇边缘离航道不足百米,施工组织难度大,海上施工安全风险性高。

考虑到西锚碇所处海域水深情况(比东锚碇水深浅近1m)及航道情况,为减少锚碇清淤工作量,西锚碇筑岛围堰施工方案为海上地基处理+抗浪砂袋围堰成型+吹砂填筑+陆上地基处理。其中,地基处理分为水上和陆上2种处理方法,水上地基处理采用DCM桩工艺,陆上地基处理采用挤密砂桩工艺。

西锚碇围堰采用抗浪砂袋分层堆填成岛体围堤结构,围堤内部吹填砂,形成不规则椭圆形岛体,岛体顺水流方向长210m、垂直水流方向宽150m。

采用斜坡抗浪砂袋形成岛壁,堤顶设置抗浪砂袋防浪墙,堤前采用充砂护面垫+雷诺护垫的组合式防护结构,其中雷诺护垫宽度不小于17m。西锚碇筑岛围堰护岸结构立面如图5所示。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5)

图5 西锚碇筑岛围堰护岸结构立面

3.2施工关键技术

西锚碇筑岛围堰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基槽开挖清淤→土工布铺设→砂垫层抛填→海上DCM桩施工→铺设土工格栅→第一级抗浪砂袋吹填→第一级堰内中粗砂吹填→陆域挤密砂桩施工→第二级抗浪砂袋吹填→第二级堰内中粗砂吹填→附属工程施工→围堰护底。限于篇幅,仅重点介绍砂垫层抛填和抗浪砂袋施工技术。

3.2.1砂垫层抛填

砂垫层抛填前应根据开挖后的地面标高,分区计算出抛填量,然后根据各区的抛填量进行抛填控制。砂垫层抛填前进行预抛填试验,测定水流冲刷偏移量,获取预抛砂偏移数据。抛填过程尽量选在平潮时段进行抛填,填料应尽量分布均匀,并实时监测水位,勤测水深,做到宁低勿高防止超抛,控制漏抛(见图6)。砂垫层抛填完后由整平驳船进行水下整平。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6)

图6 西锚碇筑岛围堰砂垫层施工

3.2.2抗浪砂袋施工

抗浪砂袋按先上游侧后下游侧施工,施工作业分为水下充填和水上充填。其中第1、第2层为水下充填施工,第3、第4层为水上充填,每层抗浪砂袋每次的充填厚度控制在0.5m左右。西锚碇筑岛围堰抗浪砂袋施工流程如图7所示。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7)

图7 西锚碇筑岛围堰抗浪砂袋施工流程

水下充填时,由于水深滩涂未露出水面,泵砂船在围堰一侧抛锚定位,在甲板上展开充填抗浪砂袋,将砂袋末端用双股丙纶绳连接,再由浮标人员配合将砂袋准确定位在测量放线点位,由工人乘坐小艇将充填软管与袖口连接。为避免砂袋移位,施工时先充填4个角点袖口,使砂袋沉降至设计边线位置,再充填其余袖口,每个袖口系上浮漂,两侧充填进度必须同步。

水上充填作业时,直接在围堰上展开抗浪砂袋,由工人将软管与袖口连接,先进行砂袋4个角点位置的充填作业,使砂袋定位(见图8)。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8)

图8 西锚碇筑岛围堰抗浪砂袋施工

在充填过程中,应安排工人在砂袋顶面上来回踩踏,使砂袋内砂料均匀、平整、饱满,加快砂料排水固结,待砂袋进入内屏浆阶段,应放缓充填速度,防止砂袋爆裂。

西锚碇筑岛围堰施工过程中,采用海上DCM桩对岛壁结构下淤泥层进行了有效加固,保证了岛壁结构下地基的稳定,并将DCM桩顶表层2m厚淤泥开挖换填为中粗砂,确保了DCM桩头的质量,为后续工作展开提供安全保障;抗浪砂袋先施工上游侧后施工下游侧,将风浪口先挡住,有效地减小了风浪对施工的影响;岛内填砂采用泵砂船泵砂,保证填砂的均匀性及密实度;岛体稳定后,在重载区域施工挤密砂桩及水泥搅拌桩,加快了重载区域的土体固结,增强了地基承载力。西锚碇筑岛围堰施工如图9所示。

沉管隧道基础怎么做(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9)

图9 西锚碇筑岛围堰施工

4 施工监测

筑岛围堰施工期的整体稳定性需进行严格施工监测。施工监测显示,东锚碇钢管桩最大应力为62.7MPa,钢管桩深层水平位移累计最大值为84.9mm,均小于预警值,岛体处于稳定状态。

西锚碇围堰施工时,吹填砂及挤密砂桩施工对岛体的深层水平位移影响较为明显,单日位移量超过预警值4mm。通过放缓吹填砂施工及增加实施塑料排水板与反压护道后,深层水平位移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沉降及水平位移均在监控预警范围内,后期岛体一直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5 结语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西锚碇均属于大型海中锚碇,考虑到锚碇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机械设备配置等情况,东锚碇筑岛围堰采用锁扣钢管桩+工字形板桩的组合方案,西锚碇筑岛围堰采用水上地基处理+抗浪砂袋围堰+吹砂填筑+陆上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目前东、西锚碇筑岛围堰已顺利完成,施工期间经历过几次较大台风的侵袭,结构安全稳固。实践证明,2种筑岛围堰都成功地解决了水上施工难题,将水上施工转换为陆域施工,降低了海上施工风险,为类似海上筑岛围堰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参考。


本文转自《世界桥梁》——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筑岛围堰施工关键技术,作者姚志安;仅用于学习分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