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俄乌冲突让欧洲损失惨重,而美国却在远远的隔岸观火,不仅如此,美国的军火商、能源巨头都在趁机大发横财,就连拜登政府也在出台政策“吸血”欧洲,在这种背景下,欧洲终于是忍无可忍,美欧之间的关系瞬间紧张起来,我们详细来看。

欧洲gdp十年没有增长 靠着吸血欧洲(1)

首先第一个,欧盟或将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前段时间,美国高调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就是这个法案瞬间点燃了盟友们的怒火,其中很多条款都透着“美国优先”四个大字,最过分的是,该法案还可能会把欧洲企业“吸走”,对欧洲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对此,欧洲国家再也忍不了了,10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会面时达成共识,如果美国不让步,欧盟应该采取报复措施。朔尔茨还曾警告称,美国的措施可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

前不久,欧盟各国财长聚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会,他们一致表示,美国无视欧盟对其《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忧,这使得欧盟可能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公开反对美国,表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会损害欧洲与美国双方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他认为欧洲应当对美国这一立法行为作出“协调、统一且强有力的”回应。

欧盟委员会分管内部市场的委员布雷东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行为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如果美国不考虑其欧洲伙伴国的想法,欧盟将采取“报复措施”,并把争端带到世贸组织寻求解决。捷克工贸部长西克拉则表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不可接受”。

此外还有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瑞典贸易部长福塞尔等等、都对美国表达了不满。

而且现在西方的媒体也开始抨击美国,德国媒体直接发文指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所谓的“跨大西洋和谐”是具有欺骗性的。

由此看来,现在美国的形象正在欧洲垮塌。近年来,美国一次又一次自私自利的行为早已让欧洲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现在欧洲已经到了危急关头,美国却还在背后“捅刀”,这怎能不令法德等国愤怒呢?美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攒越多,如果美国再不收敛,恐怕不久之后就会爆发。

第二个消息,美国武器在欧洲销售呈火箭式增长,美国军火商成了俄乌冲突的最大受益者。

就在欧洲承受着战争的痛苦时,美国的军火商却在大发横财。据美国雅虎新闻报道,自从2月份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国家已经承诺为其武器库添置大约价值2300亿美元的装备,仅德国今年就拨款1000亿美元用于军事现代化。

而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最近许多欧洲国家的军费开支一半以上都流向了美国军火商,2017年至2021年期间,挪威将83%的军费开支用于购买美国制造的武器,英国为77%,意大利为72%,荷兰为95%。

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通表示,欧洲武器进口量正在快速增长。自今年2月以来正在谈判的欧洲武器交易数量“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而距离年终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不得不说,借着俄乌冲突这个契机,美国的军火商确实狠狠赚了一大笔。前段时间,美国军工巨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总裁沃登还曾说过一句大实话,直接暴露了其意图。

据悉,沃登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渲染说,西方国家的武器库存虽然近期还能支撑乌克兰方面的需求,但是如果俄乌冲突持续数年,现有的武器库存就会不够用了。现在该公司已经准备好扩大投资、加快建厂,美国及西方政府应该对军火武器需求发出“明确的需求信号”,

很明显,这是美国军火商又一次通过利益链条试图“拱火”和“递刀”、使俄乌冲突长期化,妄图大发战争财,很多网友表示,沃登这样说,显然是要使俄乌冲突持续甚至扩大。

纵观现如今欧洲的“惨象”,再看美国的军火商大肆赚钱的情景,就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总是“美国点火、欧洲埋单”呢,欧洲真的是美国的“盟友”吗?

第三个消息,美国的能源巨头对欧洲“趁火打劫”。

众所周知,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之后,自己就陷入了能源危机,眼看着盟友们面临困境,美国的做法不是伸出援手,而是“趁火打劫”。

据媒体报道,美国正在向欧洲兜售高价天然气,业内人士透露,以约6000万美元的价格从美国购买天然气装满一艘船,运抵欧洲后出售价格竟然飙升至2.75亿美元,涨幅达358%。除去运输等成本,每艘天然气运输船获利逾1.5亿美元。

对此,法国总统马克龙再也坐不住了,他在欧盟峰会期间“炮轰”美国在贸易与能源政策上大搞“双标”,指出“美国在其国内市场降低能源价格,却以国内价格三倍至四倍溢价出口欧洲天然气。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也暗讽,说“欧洲的盟友美国以过高溢价向德国出口天然气,正在大发‘战争财’”。

现在,欧盟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最近,欧洲联盟委员会官员表示,欧盟成员国拟在11月底前调整联合购气程序、以抑制天然气价格上涨,欧盟领导人也呼吁加快与美国等能源生产国的谈判。

由此看来,虽然美国想趁机薅欧洲的羊毛,但是欧洲却不想当案板上的鱼肉、势要与美国理论一番。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现在美国和欧洲的处境,就不难发现,美国正在试图捆绑和控制欧洲。有分析指出美国的策略有三个:一是利用欧洲能源危机,向其高价售卖天然气,美国能源巨头攫取高额利润;

二是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极力渲染俄罗斯威胁,加剧欧洲国家的不安全感,促使其增加军备,美国军工复合体趁机大赚一笔。

第三就是美联储激进加息令欧元承压,欧洲通胀居高不下,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美国金融巨头也分得了一杯羹。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当美国的敌人危险,但是当美国的盟友致命,最好的证据就是,靠着“吸血”欧洲,美国GDP增长了2.6%。

据媒体披露,最近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数据显示,几乎仅靠出口“一己之力”,美国就扭转了今年以来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把美国从经济衰退的泥潭中拉出来。就连美国商务部都承认,第三季度的出口主要就是依靠石油等工业产品,这也就是说,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已经成为美国GDP反弹的“牺牲品”。

就拿美国向欧洲出口天然气来说,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在“北溪”管道遭袭后,欧洲实际上没有机会获得廉价可靠的俄罗斯天然气,他们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从美国购买天然气,然而美国直接下狠手,在每艘驶往欧洲的天然气船上赚取2亿欧元。

与美国的经济好转相比,欧洲就比较惨了,“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因为能源进口成本增加,从传统的贸易顺差国家变成了逆差国家。与此同时,欧盟国家也陷入了高通货膨胀。其实欧洲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也不全是美国的责任。此前,有专家曾总结过欧洲的几点错误做法。

首先,欧洲没有结束俄乌冲突的退出战略。在瑞士放弃中立立场后,不再有中立的欧洲代理人将交战各方拉上谈判桌。

第二,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适得其反,现在俄罗斯的出口已经恢复,经济损失远低于预期,而欧洲却因为能源危机“元气大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俄罗斯经济今年将仅萎缩3.4%,而乌克兰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35%。

第三,北约提供给乌克兰的军事装备越先进,俄罗斯的反击就越残酷,发生核后果的风险也就越高。

第四,欧洲陷入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而且有关欧洲安全问题的最终决策权却已经交给了美国。欧洲已经失去了决定是否结束战争的权力。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欧洲自己选错了路,如果欧洲没登上美国的“反俄”战车,可能现在完全就是另一幅情景了,虽然天底下没有“后悔药”可吃,不过欧洲可以及时止损,希望法德等国领导人可以审时度势,做出正确选择。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