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底河

曲剧是河南第二大地方剧种,又名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汝州,分大调曲和小调曲两个范围。曲剧的发展史仅有短短的不到百年时间,是国内最年轻的剧种之一,但由于曲剧的曲调易学,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由于剧种的迅速庞大,剧目也得到了最大范围的补充,但还是以民间生活小戏居多。

曲剧中传统的黑头戏不是特别多,早期也仅有《打銮驾》、《跪韩铺》、《斩白袍》、《秦香莲》等寥寥数出,但最经典的莫过于《包公辞朝》。1952年,由老艺人李圪塔口述,曲剧名老艺人蓝辑吾和其子兰文祥演出。1979年,又经过了王占柱、兰文祥的再次整理,并在栾川县曲剧团由徐全军、兰文祥等领衔主演,可以说是名噪一时,风头一时无两,流传极为广泛。

曲剧连本戏大全包公辞朝(曲剧最经典的净角名剧)(1)

《包公辞朝》全剧讲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北辽侵犯边境,杨宗保挂帅御敌。兵部司马王昌为夺江山,勾结辽邦,暗通萧后,假意进献内设机关的宝蜡求和。杨府安葬令公尸骨,宋王亲往吊祭。宝蜡燃至中间爆炸,王昌诬奏杨家谋反弑君。宋王将佘太君满门问斩。包拯闻讯前往营救,先在午门怒打王昌,继而金殿辞朝。宋王弄清真相,遂赦免杨家。本剧主要以黑脸,老生应工。包拯唱的“十二月农事”,独具风采。

谈到《包公辞朝》这出戏,就不得不提起蓝辑吾、兰文祥先生父子。兰辑吾,1911年出生于洛阳市新安县城南门里,他能唱、能编、能导、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是洛阳曲子向曲剧改进的改革家。在不断的演出中,他发现曲剧仅有三小行(小生、小旦、小丑),限制了行当发展,就试创老生和花脸唱腔,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荣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参加河南省现代戏汇演获一等奖。代表作有《二进宫》、《三击掌》、《四进士》、《反五关》、《杀齐王》、《大保国》、《打金枝》等,蓝辑吾先生唱腔浑厚苍老、吐字清晰,道白汲取豫剧和京剧韵味,形成了河南地方风味的韵白,很受群众欢迎。1997年病逝于洛阳,享年86岁。

曲剧连本戏大全包公辞朝(曲剧最经典的净角名剧)(2)

兰文祥,1937年生,从小随父学戏,16岁登台演出,很快成为台柱子。由于天赋极好,音宽声宏,脸方个高,初登舞台时参演《打严嵩》,便得到了“盖豫西”的名号。1956年以《杨八姐游春》剧目参赛,在洛阳地区戏剧汇演中荣获演员一等奖。但提起来兰文祥先生,可能大家立刻就会想到《包公辞朝》这出戏,他在《包公辞朝》中饰演的包公,行家评价其举手投足尽是戏,扬眉捋髯皆是情,唱功上更是叫绝,高音明亮,低音委婉,自然流畅,喷口有力,把包公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浩然正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这出戏,因为兰辑吾、兰文祥先生父子驰名中原,获誉颇丰。两位老师都已相继作古,如今洛阳市曲剧团马遂合、河南省曲剧团李春景、栾川县曲剧团屈安军,三个版本都是以兰文祥先生为蓝本,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微小改动搬上、了舞台,其中屈安军先生最得兰先生精髓,唱腔也最为与先生相似,值得一听。

曲剧连本戏大全包公辞朝(曲剧最经典的净角名剧)(3)

如今这出戏,豫剧也进行了移植,但终归先入为主,还是觉得兰文祥先生版本的最为经典,最为动听。大家觉得这出戏兰文祥先生之后谁唱的最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