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藤藤四年级的暑假,除了打羽毛球运动之外,什么补习班都没上,据说是他们班唯一个。这么多时间,我都让他自己安排,所以才会摆摊卖书。整体来说,假期很丰富,收获很大,他甚至都能做初中的几何难题了。但是,我还是极力克制,不给他超前讲课。希望他能够多看看英语,读读古文。结果不出所料,我给他夹带的私货,他执行的就是不好。但这也是一次机会,我给他又上了一课。我让他分析计划执行不好的原因,找到对症下药的解决之策,以便下次做得更好。跟他聊了几次,数易其稿,于是又有了一篇关于计划的分享。


大家好,今天还是一次假期分享。不过这次分享的不是经验,而是教训。

什么教训呢?我在暑假做了一个计划,计划列的非常好,就是执行的一塌糊涂。今天做了,明天不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后来我总结,为什么会执行的这么差。我发现主要有两部分:古文和英语。

我们先来谈一谈古文。没有读好古文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没有发现古文的重要性。第二点,难。

先说第一点。我想,我为什么觉得古文不重要呢?那是因为我觉得现在考试还没有考得到,所以不重要。那么为什么读古文这么重要呢?因为古文在以后的分是很高的。我做的计划是为以后通盘的考虑。

第二点,古文确实难。英语都比他简单。因为英语能看懂,而古文却看不懂。

我们在学习时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是一个从舒适区到学习区的过程。如果刚开始读古文的话,可以不弄一个特别难的,一点一点积累。什么事都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你如果从舒适区一下子跳到恐慌区的话,很容易消化不良。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从一个简单一点的古文开始。并且每天的量不求多,但求记得扎实,记得牢靠,并且懂得每一个字的意思。

接着我们再来谈一下英语。我英语完成的不好的点,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正反馈。

比如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打游戏?因为你开出去一枪都能知道打没打中别人,或者别人打没打中你,都会有及时的正反馈,就会越玩越喜欢玩。而学习你是看不到正反馈的。你只有不停的学,但是没有看到一点成果。这样就会越学越无聊。

那我是怎么做的呢?在说我的方法之前,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要去国外留学。要去留学的话,必须要考过托福。那个人每天背单词的时候很枯燥。但是只要出国,奖学金有几万美元,相当于几十万人民币。他算了一笔账。用得到的奖学金钱数除以自己要背的单词总数。这样他算出来每背一个单词就能赚20块钱。所以每天背单词结束的时候,他都是以今天赚了多少钱来结束的,这样每背一个单词都有一个反馈。你又挣了多少钱?这样就会越学越有动力,越想学下去。

我和那个人的方法差不多,我每背一组单词。都得自己加一个虚拟币。每次背完单词之后都回顾现在已经有多少虚拟币了。并在虚拟币到达一定数值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那计划到底应该怎么做呢?通过我自己的反思,我得出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目标,二计划,三习惯。

我们先来说目标。如果你在大海上航行,你没有目标,那么每一次吹来的风都会是逆风。那到底怎么设立目标呢?

如果你没有目标就停下来做什么 如果你没有目标(1)

目标分为几个阶段,远期目标、一年目标、一月目标、一周目标、一天目标。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目标。只留一个远大的目标不可以吗?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日本有个马拉松冠军名叫山田本一。他曾经在1984和1986两届国际马拉松赛事上取得冠军。那他到底是怎么成为世界冠军的呢?原来在每次比赛之前,他都骑车去观察整个赛场。并画出一张图来,把一些标志性地点都标注出来。比如说第一个地点是雕塑,第二个地点是自行车棚,第三个地点是银行……等比赛开始的时候,他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第一个目标点跑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点时,再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点奔去。这样全程跑下来也不会觉得累。而他之前只是把终点一个地方当成目标点。这样跑着跑着就觉得特别的目标无法到达,从而觉得精疲力尽。

所以,如果把一个大目标拆成许多的小目标,就能一个一个轻松完成,在完成之后还会产生满足感。缩小目标其实是帮你完成终极目标的。

如果把目标缩小到足够小,缩成一天目标,那么最终就变成了每天的计划。我这么说你可能不懂,举个例子。如果我要在这一年里背10000个单词,那么你每天就要背30个单词,每天要背30单词,这就是每天的计划。我在这一年里面从三个方面安排了不同的目标。

语文我决定在一学期里要读15本书,每一周都要读一本。数学我决定保持第一,不要掉下来。英语我决定突破初中词汇量。

目标说完了,就要说计划了。安排计划有一点很重要,每天都要做,而且固定量。那为什么要固定量呢?今天累了,我休息不背单词,明天我没什么事儿,精力充沛,多背一些单词。这样不行吗?我给你再讲一个故事。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是挪威的阿蒙森队。当时有两个队伍正在抢夺南极点,都想第一个到达。这两支队伍分别是挪威的阿蒙森队,还有英国的斯科特队。当时阿蒙森队的成员计算了一下,如果每天行进20km,就能到达南极点。并且可以平安无事的返回来。当时的阿蒙森队每日都行进20km。天坏不少走,天气好也不多走,最后第一个到达了南极点,并安全的返还。而斯科特队的行进情况是,天气不好我就休息不走,天气好的话,我就多走10km,20km。而他们最后的结局是比阿蒙森队晚到了一个月,并且无一生还。

由此可见,每日完成计划是多么重要。只要你每天都完成了,虽然东西不多,但是比一口气弄完的效果好很多。

下面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固定时间。这点就和习惯有关联了。只有安排的固定时间,才会养成习惯。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三个目标,我就从这三个目标决定每周读一本书,每天积累30分钟的英语单词量,每天练习十分钟的计算。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习惯。

习惯是比其他两点都要重要的。为什么呢?我给你说一个故事。

1992年的一个平凡的星期四下午,有一所学校炸开了锅。因为他们的学校来了一个大人物,比尔盖茨。等到比尔盖茨探望完学校之后,他就要走了。临走之前,他对同学们说,说不定哪天的周四下午还会来看望大家,那个时候如果我看到哪位同学的书桌整理的最整齐,我就送他一台私人电脑。

当时私人电脑还非常珍贵,同学们都想得到这样的奖励,于是每个星期四下午,他们不约而同的做一件事,整理课桌。每个星期四下午都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而在平时的时候桌子就特别的乱,并且不想整理。有一位高年级同学就想,盖茨那么忙,没准儿星期四上午就来了呢。于是星期四一大早,那位同学就开始收拾桌子。之后那位同学又想,说不定除了周四以外的任何时间来访。而当时桌子收拾不久就乱了,他想如果盖茨这时候来访,那么他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于是他决定,他的课桌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整洁,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可惜的是,直到毕业了,盖茨也没有来。

其他的同学早就忘了要继续收拾课桌,可是那位同学却养成了每时每刻都要保持干净整洁的习惯。并且他学会了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有条有理且坚持。这让他在以后的一生中都受益颇深。等到多年以后,他再次见到了比尔盖茨。不过这时,他不是来送电脑的。盖茨用2.4亿美元买下了他公司1.6%的股权,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功。没错,这个孩子创立的公司就是Facebook,世界上第一个社交网站。而他就是马克.扎克伯格。

你看,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居然让他最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可见习惯多么重要。

习惯是靠培养的。你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习惯可能就会慢慢养成了。这就是为什么安排计划的时候要选择固定时间。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每天中午都会跑步,那么有一天中午他不跑了,那么他就会觉得很难受,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中午跑步的习惯。

养成习惯还有一点,喜欢。我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让我看投影,他们说只要东西都弄完了,就可以休息一会儿,看一会儿投影。而我发现每天晚上不用人提醒,我就自己打开了投影。而做其他的事情的时候有时就会忘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我喜欢看投影。

所以如果想要快速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找到这个事情的乐趣,这样更好培养习惯。比如现在我的爸爸让我做计算题,最开始我就是枯燥的在算,什么意思也没有,导致最后不想算了。可是我给他加了一个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能做完几道题,你能做对几道题。每次超越了前一次,我都会觉得特别的满足。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

如果把这三个点比作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是终点,计划是过程,习惯是行动。只有你做出行动的第一步,才算真正开始了你的计划。所以习惯才这么重要。

有很多人都说:“计划,日程表都是因为自律才做的,自己不够自律,所以就不用做了。”那么我送给你一句话:不是因为自律的人才需要日程表,而是有了日程表才看起来自律。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编后记:不是因为自律的人才需要日程表,而是有了日程表才看起来自律。这是我听到的一句很经典的话,分享给藤藤。他现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很全面。唯一美中不足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清晰的目标,所以动力不足,计划执行得不好。不过话说回来,我自己在四年级的时候,一个小学生,哪儿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啊?知道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不过,我觉得这次执行的不好的计划,其实反而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不完美,如何面对失败。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我和藤藤都不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