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历史上很出名,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他对自己的兄弟却很冷淡,有次他去看望自己50岁的兄长福全,待其离去后,福全却对儿子说自己可以死了……

这位颇有才华的兄长曾是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为弟弟立下过汗马功劳,可生于帝王家族,情感来去也快,因为某件事致使康熙和福全产生了隔阂……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使福全说出那番话呢?

一、哥哥福全清心寡欲,少年康熙执政遇权臣干扰

封建王朝中,清朝区别于汉人统治的时代,并未规定皇位一定得“嫡长子”来继承,故而清朝的太子较之其他皇子而言没多大优势。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1)

譬如顺治帝和儿子康熙帝均非嫡长子,康熙前面还有两位哥哥,其中一个哥哥便是福全,即顺治帝的八子之一。

顺治一生虽然生了八个儿子,可顺顺利利活到成年的只有福全、康熙、常宁、隆禧这四个儿子;待顺治逝世后,唯福全和康熙有资格继承皇位。

但福全并没有参与帝王争斗,这和他淡然的处事方式有关。

此人是顺治帝和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所生,在众皇子中排行第二,可想而知顺治帝是有多么疼爱他!

加上顺治和董鄂妃的第一个孩子早早夭折了,按汉人常理推断,皇位继承人极有可能是福全,而在福全年幼时,顺治也问过其愿望志向。

“我愿为贤王。”小小的福全说出这句话之际,就能看出他并未过分渴求过帝位,这也使得年仅8岁的康熙有机会登基称帝。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2)

幼年称帝自然不懂治理朝廷,故而彼时的康熙虽为皇帝但不掌实权。

直到顺治给康熙留下的首辅大臣索尼去世,康熙才开始自己执政,可底下某些贪欲十足的权臣看不惯少年天子,处处与其作对。

康熙也很是沉得住气,明白只有韬光养晦才能一步步除去障碍。

这些权臣中,居功自傲的鳌拜是最难对付的,他嚣张跋扈到在康熙执政不久后,便杀了另一名辅政大臣且控制了朝廷中的大部分臣子,致使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得受其制约。

二、康熙年少擒杀鳌拜,默许“九子夺嫡”的发生

少年康熙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暗中想好了应对策略且蓄势待发,仅用了两年的时间,鳌拜就被其抓住把柄。

康熙宣告了他所有的罪状后即刻处死了鳌拜,彼时才真正掌握了帝王之权。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3)

这充分体现了康熙这位帝王年少时便充满智慧谋略,所以夺得实权的他重振朝纲时令所有大臣对其五体投地而不会有丝毫的反叛之心。

然而,他在位六十一年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其后的康熙更是平定了三藩而收复了诸多失地,还击退了沙俄的侵略军队,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华民族领土的完整。

对内,康熙还实施仁政而做了许多利于百姓之事,后世所说的“康乾盛世”便始于此帝。

可是再开明的君主也会被继承问题所困扰,晚年的康熙经历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众多皇子在此事件中丧生,唯有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胜出,康熙其余儿子要么被杀要么被终身圈禁……

九子夺嫡时,康熙还活着,可为何眼睁睁地看着这么残忍的事儿发生呢?

其实我们从他废掉太子胤礽时就能瞧出一二,当时的他已然明白皇子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场血斗!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4)

康熙之所以不管不顾,许是在他看来这是一场“遵循天意的选择”,大浪淘沙后筛选出的才是“天选之子”!

三、福全在康熙安排下谋着闲职,在平定噶尔丹时显露锋芒

说回康熙的这位哥哥福全,由于此人较为清心寡欲且无心于王位,故很受康熙信任。

待康熙即位后便将其封为了裕亲王,这个职务也可参与国家大事的决议,只是没有特别大的实权。

康熙如此“安置”自己的哥哥其实也是为了免除后顾之忧,要知道,他本人自幼经历了夺权事件,虽说与之发生矛盾的并非兄弟,可为了维稳皇权势必需要“打压”一下亲兄长。

福全就这样在康熙不冷不热地对待下安稳地过着小日子,直至平定噶尔丹的战役开始。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5)

此时的康熙选择福全为主将并带兵出征,之所以如此,源于早先平定三藩时获功劳的为汉族将领;康熙此时想用自己满族人来做决定性的胜利,而颇有才干的福全是合适人选。

然而噶尔丹军队不是好打的,一方面他们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优越性,另一方面清军战斗力比起之前减退了许多……如此境况下,清军被打得很惨,损失严重。

后来在福全的指挥下,情况出现大逆转,清军奋起直击打败了噶尔丹军队,这也令福全在朝廷之上树立起威望。

或许这本可以拉近福全和弟弟康熙的关系,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兄弟俩产生了隔阂……事情依旧发生在“噶尔丹”身上。

话说噶尔丹战败后就主动请罪,不过康熙并不觉得对方是真心投降的,故而让福全看好噶尔丹而防止其有什么异动,岂料狡猾的噶尔丹竟逃往了沙俄!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6)

四、他因“政治过失”被剥夺实权,临死前方和康熙冰释前嫌

大获全胜的福全并没有去追噶尔丹,而是带领着士兵回到了京城,这也致使噶尔丹顺利逃脱,康熙对此很恼火,责怪福全过于胆怯而误了作战时机。

可事实上是因为清军对那里的地形不熟而使噶尔丹有机可逃,可面对康熙的指责,福全并未反驳和怨恨,默默承担下责任。

关于如何处置福全的过失,朝中大臣要求除收回其权力外还得削其亲王之位,然而康熙体恤福全已是半百的年纪,加上也为朝廷操劳了不少,并未同意削其爵位而仅是取消了他的议政权并罚俸三年。

不再受康熙重用的福全自此当了个闲散王爷,彼此心中多少有些芥蒂,直到福全50岁那年得了重病,康熙忽然惊觉自己冷落了这番难得的兄弟情。

康熙遂前去探望时日无多的福全,二人促膝长谈了儿时诸多趣事,聊着聊着就使康熙动了情,他流着泪对福全道:“若你去世,朕便再无兄长了。”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7)

刹那间,福全什么都明白了,皇帝是一直将自己当做亲人兄长的,而彼此间的误会亦在此刻烟消云散。

待康熙离去,福全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他欣慰地对儿子说:“我心愿已了,可以死了。”不久后,其便撒手人寰。

他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怀揣着这份帝王家族难有的亲情笑赴九泉。

结语

封建帝王家族间的政治博弈总是揪心和残酷的,就算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也会兵刃相见,情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若康熙能及时和哥哥福全沟通,兴许这误会解开的时间更早。

康熙的大哥叫什么名字(康熙看望50岁的老大哥)(8)

不过比起其他一些冷血的帝王,康熙还算是“迷途知返”和心慈重情,而他和福全的故事也告诫我们:凡事要懂得及时沟通,那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