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有千千万万条,不过说句很现实的话,大部分家长培养学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想他们能通过优秀的成绩争取到一份好的工作。

什么是好工作,或许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但有一类岗位却是妥妥的“香饽饽”,那就是编制类工作。或者也可以说是“体制内”,能考上编制不仅对自己的未来有保障,可能家庭地位也大不相同。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1)

毕业生考编上岸后,亲戚与家长态度大变,家庭地位明显上升

大学是年轻人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毕业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工作去向。很多同学起初总想“去外面闯闯”,后来才发现原来编制那么“香”。

有位毕业生描述了自己考编“上岸”后,家庭地位的变化。原本在复习的阶段,有些亲戚看到会“嚼舌根”,认为这个大学生毕业了还不赶紧找工作,在家“啃老”。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2)

后来自己真的成为事业单位里的正式带编人员,周围人的态度马上不同了,亲戚邻里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觉得自己“靠谱”。

就连家长似乎也比以往和蔼多了,原本最不喜欢孩子睡懒觉的他们,现在看到自己睡到中午也没事。其它考上编制的同学也深有同感。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3)

有人笑称,有了编制以后父亲好像看着都比以前高了,原因是“腰杆挺直了”。不得不说,原来亲戚和家长也会很“现实”啊。

考上编制后,亲戚眼中的我VS真实的我,简直太真实了

事业单位确实有着体制外的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很多家长劝子女考编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外人眼里的编制岗位跟真实情况或许也有偏差,有人用梗图来描述。

爷爷奶奶眼中:当官了

长辈眼中用“公家饭”形容事业编最贴切了,孙子考上编制也就是说能给公家办事,那可不仅意味着待遇高。这也意味着子孙的学识、思想觉悟和办事能力,都得到了高度肯定,别提多自豪了。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4)

家长眼中:拿到了“铁饭碗”

其实很多家长不求子女多有本事,最希望的是他们的工作稳定。考上编制等于说拿到铁饭碗,只要踏实地上班,后半生就有保靠。家长看到子女考编上岸,心里必然会很踏实,压力瞬间就少了。这种心情或许只有做父母的才能明白吧。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5)

亲戚眼中:“高端大气、上档次”

有些亲属很喜欢关注别人家的事情,尤其是晚辈们的工作发展情况,如果毕业生考上了编制,他们就要刮目相看了。在他们的眼里,进事业单位是很上档次的工作。想象一下开会时,拿着本子认真记录和出谋划策的公职人员,亲戚再也不敢低估这位同学了。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6)

真实的我:在一线服务

其实编制工作虽好,但家长们也不要“脑补”那么多场面,其实多数考上编制的毕业生都是从一线最基础的岗位做起。

这些职位的工作内容很“接地气”,比如在业务窗口答疑、整理材料、接打电话等等。有的单位还会定期组织大家去街头服务,进行一些宣传或劳动。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7)

事业编考试难度也在上升,还值得花时间尝试吗?

事业编的优点不必再多说,包括很多大学生也意识到,体制外月薪1万的话,长远考虑可能不如体制内拿5千的工资。

这是因为考上编制后,工作是“可持续”的,各方面福利也跟得上。不过,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毕业生清楚这点,所以事业编考试热度也在攀升。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8)

考编上岸显得越发不容易,这种情况下学习能力没有很突出的同学还值得花费时间尝试吗?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编制考试出题内容跟平时考试不同。

有的同学大学时只能保证及格,但很适应这类考试的出题思维,最后反而成功被录取。一旦考编上岸,将在家庭地位、后期保障等方面完全不同。

考编的你是否上岸(毕业生用梗图形容考编后)(9)

所以就算目前没有太大把握,也建议尝试一下,不要害怕耽误这一年半载。家长也需要给与理解和支持,给毕业生尝试的机会。

【今日话题】你觉得考编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改变呢?(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