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们和她们》的时候,老是回想起妈妈一直说的一句话,努力读书,能读到什么时候,她就供到什么时候。她的努力,改变了子女的人生。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1)

也永远不会忘记,大学报道,一头挑着外公给妈妈陪嫁的黑漆木箱,一头挑着铺盖卷,那金额不菲的三千多的学费,就藏在其中。

妈妈小学都没毕业。但她却倾尽所能供我和哥哥读书,走出农村。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2)

在大学毕业,即将走向社会的时候,哥哥告诫:一个女人,要自立,才能有自己的未来,要独立,才能有自主的人生。

就是这些人生不同的场景,无数次引起灵魂的拷问和思考。所以,一路走来,女儿,女性,妻子,母亲,作为女人的诸多社会角色,也尝尽了诸多滋味。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3)

也许是生在同一个时代,在看到刘小样的种种时,其实最开始有赞扬、惊叹,但是后来,有悲悯、有气愤,也有无可奈何。

刘小样在活到五十岁时,还痛苦着。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4)

想当初,20世纪90年代,他们家是村里最现代、最富有的家庭,然而二十多年后,表面没有发展,实际也没有积累,经济上明显落后,一直在紧追慢赶,却也赶不上别人。

刘小样没有麻木,一直清醒着,而走不出现状的事实也一直让她痛苦着。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5)

按理,她是幸福的,那么多年,她丈夫王树生都纵容着她几次三番的折腾,上下求索,四处奔逐,然而每一次出离,都以不尽如人意而收场。以致,她自己痛苦,家里,亲朋好友也跟着她痛苦,而且不得安生。

还是王树生最了解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一边生活在现实中,想在顺应农村的大流把家庭照顾好,妻贤子孝,尊长爱幼,而另一边,她又想丰满自己理想国精神家园。不停地左右摇摆,没有定数,没有取舍,没有狠劲,没有目标。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晃,多年以后,仍停在原处,甚至,逼得自己生病。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6)

刘小样的处境和心态是很多人的代表,因此,关于她曾经的节目,唤起子很多人的觉醒和奋起。她救了别人,却未能很好地救赎自己。即便,我们用莫言笔下的“晚熟人”来标榜她,但是,身体过着一种日子,心里却永远想着另外的东西,始终是她悲哀的根源。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7)

幸好,她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位置,认识到家和儿女才是一个普通平凡妇女的根本。她或许不想认命,但岁月经不起折腾,也不饶人,年近半百,已没有了当年的心力。给自己的前半生,以悲壮收尾。

这本书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自己,特别是与主人翁同时代的人,她们的故事、经历、挣扎、渴望,她们的呼吁,她们的呐喊,她们的真实,她们的敏锐,她们的一切,读着,都恍若是曾经的自己,也好似不是。

她们再次相见(遇见她们和她们)(8)

有了对比,真为捍卫自己的人生感到庆幸,为努力实现的人生感到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