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无疑是人生最大的痛。刘邦作为争天下的胜利者,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投靠与背叛。楚汉战争期间,诸侯根据刘邦、项羽势力的此起彼伏,如潮汐般朝秦暮楚。他见惯了世态炎凉,以开国之君的胸怀海纳百川,终成帝业。

但刘邦内心有块伤疤,非但不能痊愈,反而一直不时地发作。这块伤痕就是"雍齿"。

刘邦反间计的原因(刘邦切齿之恨的叛徒)(1)

雍齿是刘邦的心病

一、刘邦讨好的对象

起义前,刘邦在家乡沛郡也算个风云人物。作为亭长,在官面上,他与县吏萧何、狱掾曹参、厩司御夏侯婴等交情不错,在沛县有一定的能量。在江湖上,屠夫樊哙、编织匠周勃等,平时舞枪弄棒的,聚集在刘邦身旁以其马首是瞻,也形成了当地不可小觑的势力。

无论白道黑道,这些人都是刘邦可倚靠的班底,也是后来功臣的主体,后世统称之为丰沛功臣集团。但在刘邦的家乡另有一类人,跟他的关系要疏远得多,那就是沛郡的本土大户

刘邦发迹前在家乡的口碑并不好。他给人的印象是游手好闲、好说大话,因而在当地富豪中并不受欢迎。王陵是其中的代表,刘邦对其很恭敬,毕竟豪强富户是世人攀附的对象。刘邦像对待兄长一样恭敬王陵,但他并不买账。

刘邦反间计的原因(刘邦切齿之恨的叛徒)(2)

丰邑豪强看不上刘邦

刘邦起兵后,王陵也拉起一支队伍。他不愿意加入刘邦的伙,率军离开丰沛,占据了南阳。

雍齿与王凌交好。同样是沛郡的豪族大户,他也瞧不起刘邦,认为那就是个市井小人。也许他还没做好离开的准备,天下大势已变,沛郡落入刘邦之手,雍齿也被裹挟着进入了刘邦阵营。

此时,沛郡的豪强大户仍是刘邦极力拉拢的对象。王陵走了,雍齿成为代表性人物,刘邦对其示好,委以重任。

沛郡的起义引来了秦军,刘邦率众击败来犯之敌,随即发起反攻。他领军出击薛郡,后方丰邑全权交给雍齿,表现出了对其的极大信任

二、辜负所托

此时的刘邦谈不上一统天下的理想,他想要的是扩大地盘。沛郡有两座城池,丰邑和沛县,这是刘邦的根本,一旦有失,那就如丧家之犬、无家可归了。

刘邦反间计的原因(刘邦切齿之恨的叛徒)(3)

刘邦结交三教九流

刘邦在薛郡打胜仗,却没想到后方失火。周市奉陈胜之命攻取原魏国的土地,他率军来到丰邑,先礼后兵,派人对雍齿说,我已经攻下了魏国的数十座城池,你是不是考虑考虑:

"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史记》

要么投降,你还在丰邑当官封侯;否则,我就要屠城了。不用周市威胁,哪一方势力大、哪一方前景好?雍齿心知肚明,况且,他一早就对给一个痞子打工,而心存不屑,没眨眼就投降了

转眼家就没了!刘邦气愤得无以言表,立即回师攻打丰邑。但雍齿也不是吃素的,守城滴水不漏。攻城不下,刘邦的心凉了一大截:雍齿背叛、家乡的父老也抛弃了他。刘邦病倒了,这一刀成了他无法愈合的痛。

若从此一蹶不振,那就不是刘邦了。不久,他重新振作,前往投靠东阳甯君。打了几仗,得了五六千人马,心里还是放不下家乡。二攻丰邑,却仍是困于坚城之下

刘邦反间计的原因(刘邦切齿之恨的叛徒)(4)

丰邑背叛刺痛了沛公

这时,项梁的大军到了薛郡,刘邦立即前往,这回抱对了大腿。项梁拨了五千精兵、大将十员,助兵刘邦,三打丰邑。

"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拔之。雍齿奔魏。"《汉书》

三、终归于汉

雍齿逃跑后,加入了魏军,接着,周市的军队被秦将章邯所败,身死军灭,雍齿又辗转加入了赵军……此后的一段时间,雍齿行踪不详。再次现身史籍中,他已是在汉军的阵营。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再降刘邦的呢?

巨鹿大战时,雍齿应是在赵军的行列。张耳、陈余分裂,他应该不会主动跟随张耳逃亡投汉。能导致这一结果的时间段有两个:

1、刘邦东出函谷关,欺骗陈余已杀张耳,赵军加入联盟攻楚。这时,刘邦正是用人之际,王陵也已归汉,有老朋友照应,刘邦可能同意让其回归

2、韩信北伐,打垮了赵军,作为败军归降。

刘邦反间计的原因(刘邦切齿之恨的叛徒)(5)

雍齿归汉心中忐忑

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此后他作为汉将,冲锋陷阵,屡有功劳,使刘邦一时找不到借口对其下手报复。

雍齿回归之时,一定悔恨自己当年的选择,刘邦此时已经显示出天下共主之势,而怎么才能生存下去,是雍齿必须考虑的。

四、最先被封

天下既定,萧何、曹参、张良等大功臣都获得了爵位,下一等的将军久久得不到封赏,情绪不稳。刘邦急寻对策,张良询问,你最憎恨的、人所共知的人是谁?

刘邦也不隐晦,切齿道:

"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史记》

可见,在雍齿投降后,刘邦数次想杀之报仇,只是鉴于他归顺后多功,且在丰沛故人面子上有些抹不开,才搁置下来。

张良献计:"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刘邦反间计的原因(刘邦切齿之恨的叛徒)(6)

张良为了功臣集团的团结智保雍齿

以大局为重!任刘邦再不情愿,但情势使然。他摆下酒席,请将军们赴宴,席间封雍齿为什邡侯。其他人于是都放下心来。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

结语:

虽然没有杀雍齿,刘邦心中也难以放下。汉高祖12年,他回到故乡,与乡亲欢聚十多天后,将要离开,免除了沛县的赋税。乡亲请求一并免除丰邑的赋税,刘邦说:

"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史记》

虽然在乡亲的一再请求下,刘邦最终和沛县一样,免除了丰邑的赋税,但也可由此看出:雍齿的背叛,刘邦始终耿耿于怀。

刘邦最恨的人,在汉朝却善终了,并且死在刘邦之后。他的食邑二千五百户,什邡侯爵位传了三代共89年。400多年后,雍家已是南中的大族。史书上的最后一笔,是三国时,其后代雍闿反叛蜀汉被杀。

雍齿不死,除了运气,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怨天尤人没有用,前期看走了眼,得罪了刘邦,但在其归汉后,少说话,多干活。搞好与丰沛同僚的关系,以致没有人落井下石,刘邦也没有处罚他的借口。

封雍齿为什邡侯,将其放到平时看不见的远方,说明刘邦已经放弃了杀他的念头,也看出汉高祖用人的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