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母应该是全世界最操心孩子的父母了,他们任劳任怨,省吃俭用一辈子,绞尽脑汁的想为自己的孩子留下点什么。那么什么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呢?财富?名声?地位?我想看过《美丽人生》的朋友们,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吧。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巅峰之作。影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搞笑的爱情喜剧,后半部分就是凄惨的战争悲剧。先扬后抑的节奏让你前半部笑得有多放肆,后半部就被虐的有多狼狈。
整部电影的结构就像导演故意将美好撕碎了,再一片片拼凑起来给观众看。这些碎片里,你能看到的就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剧末旁白响起 ,很多观众都破防了,再郎心似铁的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难怪该片在在戛纳电影节展映时,曾获得观众长达12分钟起立鼓掌,很多观众是一边尽情的笑着,一边忙不迭地抹眼泪。
”这是我的经历,也是我父亲的牺牲,更是我父亲的馈赠“那一刻我们都明白了,原来父母对孩子最大的馈赠,就是让他在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有一颗足以对抗世界的心。
以理解的心包容世界
父母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无论这世界如何肮脏,父母都应该向孩子传导美好的向往。
影片中男主角基多已经和女主多拉成婚,并孕育了可爱的孩子乔叔亚。美好的生活才刚刚起步,就被时代的风暴甩下了马。
纳粹的铁丝网已经布满了整个街道,大街上的商铺里都挂着”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的标牌。种族歧视的气味随处可闻。五岁的乔叔亚好奇的问父亲为什么?
,基多并没有和他解释现实的情况,什么种族歧视,阶级对立统统没有,而是告诉他,这只是个人喜好而已。他说:”这是店主奇怪的喜好,还有家店写着华人和骆驼不能入内呢,对了,你讨厌什么?蜘蛛?我 讨厌野蛮人。“。
基多是犹太人,他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将这样对立的仇恨传递下去。
当孩子似懂非懂的年纪里,父母很有必要告诉他,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求同存异的温和宽容,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
用勇敢的心守护亲人
健康、学识、教养、习惯、自由、品行这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很重要,但并不足够,有一样东西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却又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的东西,那是什么呢?——是良好的夫妻关系。
基多和乔叔亚是犹太人,被押上了开往集中营的火车,而母亲多拉不是。
但为了陪伴丈夫和孩子,她谎称自己也是犹太人,义无反顾的主动踏上这辆可能是开往地狱的列车。她清楚地知道,这一去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命运,但为了陪伴丈夫和孩子,就算一去不回,那就一去不回吧。
虽然她的陪行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愚蠢的。但一家人同生共死的信念却值得推崇。
基多对她的爱也是无论身处何地,依然是炙热的难以熄灭。在集中营,基多避开守卫,用喇叭大声表达他对妻子的思念。在餐厅里播放两人的定情之歌来鼓励妻子对希望的渴求。
两夫妻用自己的方式向所有人演绎了什么是伟大的爱情,包括他们的孩子。
父母是否恩爱,会对孩子的成长、性格塑造以及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影响,并且伴随孩子一生。孩子从小就从父母的身上学习到了爱和尊重,也会对父母更加感恩。
用乐观的心去打败绝望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我想没有比童年在集中营的遭遇更不幸了吧?乔叔亚不幸中的大幸是,他有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父亲用最深沉的爱,教会了他如何在地狱里寻找天堂。
当父子俩被带上开往集中营的火车时,基多告诉乔叔亚,这只是一场奇特且向往已久的旅游。
当被关入集中营后,乐观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消除了孩子的恐惧。他告诉乔叔亚这只是一场游戏,谁先得到1000分,谁就能拥有一辆坦克。前提是”不能哭,不能找妈妈,不能喊饿,因为这些都会被扣分。
孩子信以为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基多心里知道这是一个和死神共舞的绝地,但依旧让孩子沉浸在希望的梦幻中。
每天再累得精疲力竭后,依旧保持充沛的精力,兴致勃勃的给孩子编造游戏的进度。在孩子嚷着要 离开的时候,他又机智引诱孩子主动留下来完成所谓的游戏 。
就在最后被纳粹抓住即将被拉去枪毙时,他路过孩子藏身的大铁箱,和孩子做了生命中最后一次鬼脸,俏皮地朝孩子眨了一下眼。意思是,无论怎样,只要我们不害怕,坚强、快乐、盼望,人生终究美丽,于是,我们总会赢。然后用夸张的姿势,正步走着去慷慨赴死。
至始至终都在传递给乔叔亚这仅仅只是一个游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都在守护孩子这颗稚嫩的童心。不让这段地狱般的经历去侵蚀孩子美好的心灵。他教会了孩子如何用乐观去打败绝望,如何在地狱里仰望天堂,如何开启美丽的人生。这是我所能理解最伟大的父爱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