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斩男斩女(东亚女生独有的斩男技巧)(1)

曾经不止一次听欧美朋友提起过:

“你们东亚真是人杰地灵啊,尤其是女孩,真是太有魅力了!”

不得不说,东亚女生对于欧美男性的吸引力可是有目共睹的,

其中必然要提到一个关键词

——女子力(girl’s power)

这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名词;

起初由日本发源,后来逐渐影响到了东亚各个地区。

像是韩国和中国台湾。

“女子力”——指的是女生将自己身为女性这个角色,发挥到极致,进而获得周遭人们青睐的能力。

这个观念深深影响着女性的行为举止。

比如,

出门必须化全妆;

聚会时必须替身边的男性倒酒;

家中打扫必须做得井井有条。

为何“女子力”是东亚独有的女性文化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早在绳纹时期,因为岛国属性和资源匮乏的关系,

日本女性会像男性一样,早出晚归,捕鱼打猎。

这种社会制度使得当时的女性地位相当高,有的甚至可以当朝执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时期日本著名的女王——卑弥呼

后来中原文化不断传入日本,其中更以儒家思想为代表;

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也逐渐在这片小岛蔓延开来。

到了江户时期,日本女生们惊奇地发现,与其拼命外出劳作,不如当好一个全职太太;

不仅可以活得相当轻松,似乎还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随后,全职太太的风潮也就开始盛行了起来。

在日本传统观念里,女孩被从小培养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家庭主妇。

到了明治时期后,西方文化强势传入了日本;

不少思想家也在当时大力宣扬男女平等的观念。

不得不说,这在当时的确为守旧的日本社会注入了一股新兴的风气,

但千年来的社会习惯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于是在两股风气不断激烈碰撞之下,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女性模式

——女子力

女子力强的女性,往往也被塑造成一个聪明贤惠的母亲形象;

父母教育和校园风气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这一观念的印象。

到了大正时期,全日本又将这一形象推至巅峰;

至今也有不少日本人认为,大正时期的女性,是宛如女神一般的存在。

而到了二战之后,西方的平权思想再一次冲击了日本。

之后日本的女性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这般模样。

因为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日本男性不得不将已有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女性;

日本人虽然深受儒学浸染,但却不知中庸之道;

使得日本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用力过猛之嫌。

当儒学传来时——大力学

西洋文化传来时——大力改

此时,日本女生惊讶地发觉,自己忽然就多了一些权力,而这并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原本已有的女性资源——通过当好一个全职太太获得

新接收的资源——由西方文化的传入意外获得

如果你是当时的日本女生,你会怎么做?

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那么我会在全职太太的道路上卷赢别人,

同时,我也会喜闻乐见地接受那些男女平权的资源。

这就是为什么,别国的女性都在生存价值中卷,

而日本的女性,却一门心思在繁衍价值中卷的原因。

那为什么说“女子力”是一种非凡的斩男技巧呢?

因为当女生们发觉,大部分社会和职场中的地位,由于男性让渡的关系,

使得所有女性都处于一种差不多的状态

——拥有,但上升空间并不大。

如果想进一步使自己有所提升几乎只能依靠男性的力量。

著名的日本歌星 山口百惠在婚后毅然辞去歌坛生涯,就是出于这种观念。

与其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如取长补短,发挥自己女性的魅力。

卷,只对自己同性卷;

而男人,只可能是我的天然盟友。

这就使得女生们,把原本针对男性博弈的态度改为魅惑他们。

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行为表现,都处于一种“魅男”的状态。

有结识过日本女生的朋友应该不难发觉,

日本女生对待同性和异性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陌生人不算)

在和男性接触中,

女生们会显得更温柔,

更少发表自己的看法,

更愿意附和,

也更在意自己的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举动,使得自己的职场和社交更加顺畅,这也是“女子力”的最终目的。

当然了,无论是传统女性,平权女性,还是女子力的女性,可谓各有各的特色。

与其说是女生们刻意塑造自己,不如说是时代的需要。

虽然国内 内陆地区没有培养女子力的土壤,

但那句——“女子能顶半边天”也让我们倍感自豪。

不信的话,诸位回去可以问问自己的母亲,

有谁在当年,不是劳模一般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