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西宁信息服务平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宁信息服务平台(让市民生活更便捷)

西宁信息服务平台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智慧生活:

一部手机全部搞定

冻鸡翅、海昌鱼、白菜、纸巾、洗衣液……11月6日,家住海湖新区文汇路的邹昂杰刚下班到家没多久就收到了一份外卖,这是他妻子通过网络下单的商品。

“晚上家里要来客人,中午去超市买东西时间又很紧张,媳妇就从网上买了些需要的东西,跑腿小哥按时送到,很方便。”邹昂杰说,通过“超市 电商”的模式购买生活用品方便、快捷,对于上班族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买菜不需要到市场,点开网站随意选择,生鲜果蔬很快送到家门口;想喝杯奶茶,打开APP找个商家下单,在家等候一会儿就能收到;不想打扫卫生、不想洗碗,让扫地机器人、洗碗机代劳……省时省力的“懒人经济”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省城市民接受了这种节约时间、高效生活的消费方式。随着西宁越来越多商家加入“新零售”阵营,线上市场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省城海湖新区一家大型超市推出的外卖订单的5公里内配送服务深受消费者欢迎。

不仅如此,在西宁,每天外卖配送员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中午和晚上是高峰期,天气特别热或特别冷的时候,接的单也会多一些。”美团一名外卖小哥说,他接的单多以年轻人为主,遇上连绵的雨天等恶劣天气订单会更多一些。

“力盟商业街有家店的流汁宽粉特别好吃,想吃又没空去买时就会让跑腿小哥代买。有时候送文件也会找跑腿小哥,比我自己打车去送更方便。”市民孟芝说。和她一样,不少市民为了节省时间选择让“小哥”代办、代买。

“我一般一天可以接20多单,特别努力的话一天可以接50多单。其中80%都是代送业务。”陈锋利是一名全职配送员,他介绍,目前业务大多为帮客户取送文件、资料,也有代购零食、药品等,还为客户提供过排队服务。

智慧城市:

一块大屏掌握全城

在西宁,一块巨型大屏,就能掌握整个西宁市每天的“城市动态”?

是的。市民享受的智慧生活背后,更多的是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和紧锣密鼓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只为让市民享受更便捷的智慧生活。

几年前,西宁市就开始了以“2 3 2 N”为架构的“城市大脑”建设工程。在西宁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的巨型屏幕上,西宁的所有相关信息一览无余:实时交通状况,全城日用水、电、气的动态数据,水、空气质量相关指数,不文明行为、突发事件等等。

截至10月,西宁“城市大脑”已梳理西宁市64家单位1481条信息资源目录,完成48家市本级、部分省级部门数据对接,落仓政务数据5977万条,交换336万条。西宁市还以指挥中心为主体,模拟开展了信息化场景应急演练,出动无人机、电子巡逻车开展违章建筑和安全隐患排查等,对重点节日全程监测、联动指挥。

如今,在西宁市,连最不起眼的井盖都实现了智慧操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井盖问题已经成为趋势。

目前,在省城南川东路,75个带有智能传感器的智慧井盖正式上岗。通过智能传感设置,遇到井盖发生移位、偷盗、井内洪涝、排水水位升高等异常情况时,智慧井盖系统能够及时向信息化数据平台发出紧急报警,通过信息平台的监控分析,向相关负责人的智能手机上报送预警信息,保障各类应急情况得以及时处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学校……未来,西宁市还将努力打造城市数据的“好管家”、城市运营的“金算盘”和城市安全的“防火墙”。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完善“城市智慧大脑”架构,充实更多内容,丰富城市感知神经网络,加速数据融合,提升智能化监测、分析、预警和处置能力,推动城市“治理”向城市“智理”转化。

“一图知全城”“掌上治西宁”“城市监测室”“民生民意窗”和“领导驾驶舱”都将成为现实。“云西宁”里的生活,将更人性、更便捷。

出门刷码坐公交;电费、水费、物业费手机就能随时缴;街头电子大屏掌握交通出行实时路况信息;公积金九成业务实现线上办理……

基于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出行更便捷、办事更方便、街道更安全、医疗更普惠就是理想中的智慧生活。这些只是大众可以感知到的基本智能,在西宁,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将是5G与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深度结合的产物。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正悄悄发生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