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3年(汉四年),楚汉争霸的战况愈发激烈,原本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在接连失败以后,惊讶地发现,这个时候自己已经失去了对战况全局的把握,而此时天下的走向,已经由自己原来的保安韩信来决定了。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1)

只要韩信投靠自己,那么自己就能胜利,若是韩信继续坚持帮刘邦,那么自然就是刘邦获胜,倘若韩信独立出去,两不相帮,那么只怕就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于是他请人去游说韩信,想要拉拢他。

韩信拒绝了,表示一定不会背叛汉王,1年后项羽在韩信指挥的垓下之战中大败亏输,在乌江之畔自刎,楚汉之争就此结束,汉王刘邦取得了全面胜利,统一天下成为汉高祖,而韩信显然是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功臣。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2)

从前206年开始,25岁的韩信自从被刘邦拜为大将,任以统军重任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纵横天下的华丽演出,先是打败原本的秦朝名将章邯,取得关中富饶险固之地,随后多次打败楚军,破灭楚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打败魏国、赵国、代国、齐国等等诸侯王,最终成功打败项羽。

韩信由此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璀璨的将星,甚至在之后数千年里,都再没有将领能够超越他的光辉。后人们将他称为“兵仙”,认为他对军事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凡人的层次,他的军事活动更是只有仙人才能够展现出来的艺术。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3)

只是让人吃惊的是,25岁时如此厉害的韩信,在22岁时尚且衣食无着,他家中贫寒,父母早丧,但韩信这个人不愿意踏踏实实种地干活,也不懂得经商做买卖,只是到处蹭吃蹭喝,在别人吃饭的时候就到人家中去做客,说好听点是做客,说难听点是蹭饭,说直白点就是要饭。

好好一个有手有脚的年轻人,不好好工作就只是去要饭,而且还整天挎着个宝剑大模大样的招摇过市,因此很多人看他不顺眼,甚至于有屠夫因此就让韩信领教了一番什么叫做“胯下之辱”。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4)

韩信蹭饭的次数太多了,久而久之人们就不愿意给他蹭了,都不在外面餐厅吃饭,而是到卧室里吃饭,韩信到饭点去人家里一看,人在卧室里都不出来招呼一下,于是他很愤怒地离开了。

离开之后去哪里呢?去到河边上钓鱼,想要钓鱼来吃肉,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还是有个大娘看他实在可怜,就请他吃了几个月的饭,反正韩信那时候的生活是真心狼狈。乡亲们也纷纷对他指指点点,认为这个人不务正业,以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5)

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群雄纷纷响应,项羽的叔父项梁也起兵响应,带军渡过淮河北上,路过韩信的家乡淮阴,在老家呆不下去的韩信就这样投奔了项梁,在项梁去世后又跟随项羽,项羽看他身材高大,就让他当了一个持戟郎中的活,相当于高级保安的那种。

韩信就这样跟在项羽身边,观察双方军事势力,给他进献了好几次计策,但项羽从来都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对这个保安的话一点都不在意,韩信眼看自己并无用武之地,于是就跑路到刘邦那里去了。

刘邦一开始也没有识出韩信的不凡,只是让他当了一个管粮食的小官,还是萧何在见到韩信以后大大称奇,认为这是可以真正安定天下的人杰,在韩信无法继续等下去跑路的时候,萧何都没有来得及跟刘邦汇报就追上去了,演出了一出经典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6)

这才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让韩信有了用武之地,能够将整个天下作为自己的舞台。

后来人们在说到韩信命运转折的时候,总会提到“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说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成功是因为有萧何这个贵人相助,可以获得用武之地,至于失败则是最后又中了萧何的计策,以至于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室。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去探究韩信一生的话,就能够发现,其实他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有萧何这个贵人相助。

要知道,贵人去帮助人那也是有选择的,通常只会选择那些确确实实有踏实才干,并且品性突出的人,韩信之所以能够获得萧何推荐,是因为萧何确实发现了他的才能,后来他能够纵横天下,是因为他的才能确确实实很杰出。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7)

那么作为一个落魄子弟,韩信的这个杰出军事才能又是哪里来的呢?首先是家传,韩信在那么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一直带着一把剑招摇,并且因此引来别人的不满,因为剑是贵族的象征,普通平民是没有资格佩剑的,韩信家族本来应该是贵族,只是已经没落,但给韩信的教育却依然是顶级的。

其次是韩信这个人本身的志向非常远大,他年轻时穷到母亲去世了也没有钱办丧事,但却依然找了旁边可以容纳万户人家的坟地,认定自己将来必然能够成为万户侯,同时他为了这个志向也一直有不停地努力付出,阅读各种兵法,因此后来在“背水一战”的时候,能够随时引用《兵法》中的话。

韩信为何弃楚归汉 韩信22岁尚且衣食无着(8)

再次是韩信正式带兵之前,其实是有过军事实践的,他在跟着项羽做事的时候,就已经对军队的结构、人员、注意事项等了解得非常清楚,并且已经有了很多的谋划,只是项羽并没有采用而已,等他去到刘邦队伍中的时候,就能够将自己的谋划成为现实,那些超凡的军事思想也就能够为人所看见了。

参考资料:《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