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提到儒家学者总让人联想到伪君子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形象,其实这是与传统儒家学者完全背离的人设,真正的儒家一直强调的首先是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首先是自己首先修养的不断提高,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才是儒家学者真正的形象。从孔子的言论中就可以看出,孔子要求求学者更加应该重视的是自己的修为的提升。特别是从政者,作为引领者,更应该确保自己的身正。《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章记载的就是孔子对于从政者的警示,其原文是: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为什么能以德服人(孔子对于领导者)(1)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从政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孔子为什么能以德服人(孔子对于领导者)(2)

本章的内容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两章的意义都差不多,都是在强调正人先正已。特别是从政,也就是作为管理者,更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容易,身体力行困难,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以这样那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孔子为什么能以德服人(孔子对于领导者)(3)

作为管理者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认真思考,就是在自身行得正的情况下,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如果换作自己,能不能做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在职场上经常会有这样的领导,总觉得我能做得到,为什么你们就做不到呢?甚至还有“我能天天加班不要加班费,你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啊?”这样的奇葩。人与人不论是经济基础、社会基础还是家庭背景差别都很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领导者你的工作节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方面,“人所不欲,勿强加于人”同样是一个领导者应该懂得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