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类问题,都不能止于夸赞小朋友厉害,或是止于下次删改,而需要从问题中举一反三

“数学书上东滩保护区的名字和面积,好像不太对?”新学期伊始,上海小学五年级的白同学,发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课本有个小问题。

据报道,白同学发现,数学课本的第4页写有“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26km²”“核心区(165.92km²),缓冲区(10.7km²),实验区(64.93km²)”等,“但我记得保护区名字里有‘鸟类’,总面积也没这么大。”

后经查证,教材内容确实有问题,“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正确名称应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也有出入,326km²是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的面积,其中鸟类保护区面积为241.55km²,教材并没有进行准确区分。

官方回应教材配图问题(快评又见教材被指出错)(1)

↑五年级数学课本上引用的是旧数据,名字也错了。图据新民晚报

很快,白同学指出教材中的错误一事,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小学生能够发现这些错误,一方面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没有丰富的课外学习,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显然难以发现这些数据上的疑点。另一方面,也在于尽信书不如无书、敢于挑战权威的质疑、探索精神,否则,即便察觉到问题也可能不会深究,而是就此放过。

这些年来,小朋友们发现教材问题的新闻并不少见。如此前上海一名初中生发现《中国历史地图册》上引用的两枚古钱币标注错误,文字标注为“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铜钱太和五铢和宣和通宝”,但实际上,“宣和通宝”是宋徽宗时期所造。事后,该书责任编辑回应:确有不妥。此外,杭州一名小学生也发现了英语课本中的“错误”。书本上有道题,“My(legs)have ten little toes”,翻译过来就是“我的腿有十根小脚趾”。对此,该学生认为,是不是改成“My feet have ten little toes”更合理?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后,其质疑精神获得了出版社的肯定。

这些中小学生真是了不得,不仅细心,而且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这些品质都尤为可贵。但在为这些孩子点赞的同时,也不禁要问,为什么教材上的错误这么多?事实错误、配图错误、标注错误、拼写错误、印刷错误,各类硬伤似乎层出不穷。

教材无小事。教材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教材小错误不断,让孩子接受了错误的知识,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为什么孩子都能发现的错误,教材编写者、审校者、出版者,却没有发现?从学生接二连三指出教材错误的热搜中,不难发现,一些出版者在教材的编校上显然用心不够。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教材真正作为大事来对待,没有以严谨治学的态度编写教材,再加上教材审核、出版、监管把关不严,粗枝大叶、心存侥幸,才会频频被中小学生指出问题。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新闻里发现教材存在错误的多为上海、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是这些地方的孩子使用的教材问题更多吗?还是这些地方的孩子更具质疑精神?答案恐怕并非非此即彼。但不管答案为何,教材频现问题,都不能止于夸赞小朋友厉害,或是止于下次删改,而需要从问题中举一反三,完善教材编制、审查、使用、维护、监管各环节相关机制,督促教材编写、出版等各方以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心用情做精品教材。

不久前,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教材工作责任追究基本原则、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规范了追责程序,要求全面加强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全过程管理,将教材工作责任压实到单位、落实到人。“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凡编必审”“凡选必审”,这是教材管理工作必须坚守的原则。尽管孩子们发现的只是一些小问题,但是不断出问题,也提醒有关方面需以严肃追责筑牢教材出版质量这一生命线,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一陵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官方回应教材配图问题(快评又见教材被指出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