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团建,拓展训练,乃至游戏化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所接受和认可,甚至教育行业的许多高校机构也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那么什么是体验式学习呢?相比于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它又什么样的特点?体验式学习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今天,老罗就用一篇文章跟您聊一聊体验式学习。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用英语怎么说(一篇文章让你明白)(1)

一、体验式学习的含义?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用英语怎么说(一篇文章让你明白)(2)

体验式学习,体验是关键,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体验”,那我们就无法真正搞清楚体验式学习。

那么,什么是体验?先看“体”,它是会意字,从人从本,基础的含义就是名词身体,本体;再引申一下,它还可以是动词,体会、体悟、体验,就是用身体、用本体去力行,去实践,去感受……体可以用行动去概括。再看“验”,验有查看、考证的动词属性,也有经验、感悟的名词属性,可以用思考去概括。

所以体验就是行动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作为体验的内涵,行动和思考是统一的,不能被分开对待,不能说先行,而后再考虑结果。要强调的是这两者不能分开对待,因为他们互为解释,相互联系。(库费罗1995:62)

柯林.比尔德给体验式学习的定义是:人们在以往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对经历或事物的观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化中获得的洞察。而这种内化建立在人们过去的体验或知识的基础之上。

大卫.库伯认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一界定强调了体验视野中学习过程的几个重要方面:第一强调适应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内容或结果;第二,知识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创造与再创造,而不是可获得或可传递的独立过程;第三,学习转换的体验包含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两种体验;最后,要理解学习,必须理解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反之亦然。

所以什么是体验式学习呢?

首先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学习模式的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体验是基础,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不再被动的从老师那里、课堂上、课本中接受知识,而是自动自发的投入到体验中,并在体验中感悟、观察、反思、概括,并将其“所得”应用于新的生活、学习情景中去。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用英语怎么说(一篇文章让你明白)(3)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1、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任何知识的习得都应以学习者的主观、主动接受为基础,任何将学习者置于从属位置的学习教育方式都是愚蠢的,都是粗暴的,都是效果打了折扣的。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习者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这种中心地位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2、“体验”中学

传统学习中,学习者是从老师那里学,从课堂中学,从书本里学;而体验式学习,则是从“体验”中学,从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从游戏中学。

3、体验式学习的不确定性

传统教育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设计好的,要传达的知识或技能是确定的、固化的,学习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

体验式学习的学习过程却是充满不确定的,因为“体验”是全新的,体验中的人是全新的,体验中发生的事是全新的……所以最终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也是不可预知的。

4、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传统的学习方式总是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狭隘的功利性的思想,体验式学习没有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一定去实现,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三、体验式学习的发展史

1、体验式学习在西方的生根、发芽、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学校过于注重间接经验和接受学习的弊端, 从其经验论哲学出发, 系统地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的本质,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杜威强烈地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认为传统教学以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而恰恰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人们最忘不了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知识,牢固地掌握技能,教学时应该给儿童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让学生静听、静读。“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筑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杜威应该第一个提出体验式学习的相关概念的人,他的体验式理论可以用“直接经验 反思”来概括。

之后,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有认知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两种方式,而体验式学习等同于个性化的转变和成长, 其优势在于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愿望。显然人本主义视域下的体验式学习,从杜威的“直接经验 反思”,转向了“直接经验 情景体验”。

他认为体验式学习有四个特征:“个性化参与、学习动机内发、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对学习者产生渗透性影响。”

拓扑心理学创始人库特.勒温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则将体验式学习由心理学领域、教育领域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培训领域。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要测定人的心理与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当人的需求未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据此他提出了心理力场的理论公式:B=f(P.E),其中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f代表函数。勒温及其继承者的研究启发人们从内因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使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得到逐渐认识;促进了小群体研究重点的转化;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正是这些研究产生了实验室培训法和培训小组,这是20世纪最有潜力的教育创新之一。

皮亚杰是法国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者。他的理论描述了在经验中智力是如何形成的。皮亚杰认为,经验(experience)、观念(concept)、反思(reflection)和行动(action)四个维度够成了成人基本的连续性发展思维。他提出,从婴幼儿期到成人期,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从具体形象感知到抽象建构,从积极的自我中心到反思性的内化学习模式。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得以发生和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之间周而复始相互作用的过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体验式学习的集大成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在总结了约翰·杜威(John.Dewey)、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著作《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中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Sugarman,1985)。

在体验式学习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个人一定要大书特书,如果说上述诸如杜威、勒温、皮亚杰、库伯……主要是在理论上建立完善了体验式学习,那么他则是靠一己之力,从教育实践中推动并发展了体验式学习,这个人就是库尔特.哈恩,他被称为“户外拓展之父”。

1886年6月5日库尔特·哈恩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小就有教育家的风范,年轻时经常召集朋友给他们讲故事,并带领他们去户外活动。19岁的时候,因为光着头去划船而严重中暑,小脑被灼伤,而被关在黑屋中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除了做大量的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肢体外,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库尔特·哈恩“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开始萌芽。

在没有多少人怀疑捧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时,他就在探索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教育更丰富?如同学游泳、学脚踏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就会深刻得终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学校,以“做中学”的方式来实践他的教育思想。

之后库尔特·哈恩与Max von Badon亲王共同创办了萨勒姆(Salem)寄宿学校,并在1920--1933年担任校长。

1934年4月库尔特·哈恩自己创办了戈登斯敦(Gordonstoun)学校。

"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 (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这是二战前比利时一所教堂墙上的铭刻,也成为Gordonstoun School的信条,也是他教育哲学的主旨。他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勇气、力量和善良心,远多于我们认为的。他希望创造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通过真实的艰险、自我怀疑、厌倦、受嘲笑经历,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1941年,哈恩等人在英国威尔士的阿德伯威成立了一所海上生存训练学校,OB(Outward Bound 户外学校)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年轻的海员们做一些富于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培养海员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从而提高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而这所学校正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式培训学校,也正是日后拓展训练的雏形。Outward Bound意即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没有未来的挑战。在这所学校里,通过在海上、山谷中、沙漠中的磨炼可以得到生活的体验。从最初在阿伯德威的日子开始,OutwardBound学校一直在发展,但始终没有脱离哈恩的基本理念,即在自然的环境中获得挑战的深刻体验,通过这种体验个体能够建立起对个人价值的认知,这个小组也会更清楚的意识到人类之间相互依靠,以及所有人都要关心那些处于困境和危险中的人们。

二战结束以后,这种成功的培训模式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了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士等社会群体,培训目标也由最初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潜能训练、管理训练等诸多方面。

现在,OB国际组织下属的Outward Bound School已经遍布全球五大洲,共有40多所分校,在亚洲,新加坡最早建立了OB学校,此后中国的香港、日本先后引进了体验式教育模式。

“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库尔特·哈恩用一生践行了这个理念,他是一位勇敢的行动者,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体验式学习的历史长河中,库尔特·哈恩和他所创立的OB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必将激励更多的行动者继续前行,让更多的人成为体验式学习的受益者。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用英语怎么说(一篇文章让你明白)(4)

2、中国的体验式学习发展史

虽然体验式学习是发源于西方,但其实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不乏对体验式学习的描述,比如孔子家语中说:“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还有宋代的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在我看来中国最接近体验式学习定义的莫过于明朝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他提出的“知行合一”非常接近体验式学习的概念,知是知识,是习得,行是行为,是实践,是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用知去更好的体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相互统一。

中国体验式学习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当属陶行知,陶行知自小就有用教育救民报国的远大理想。1914年,陶行知赴美留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正是受杜威等人的影响,他在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

1927年3月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虽然陶行知与杜威等人的教育理念有不同之处,但他在考虑了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特点的前提下,所作的教育尝试与改革,确实也是体验式学习在中国大地的最早实践,为我们本土化的体验式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在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工作的刘力在国外接触并了解了当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体验式学习,并开始应用于管理培训中心的培训项目,最早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中国内地。

1994年,刘力创办了国内第一所专业的体验式培训机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并将其体验式培训产品命名为拓展训练。同期,刘力将拓展训练清晰地归入培训行业,以提升团队质量、激发个人潜力为核心目的。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用英语怎么说(一篇文章让你明白)(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