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娄底1月31日消息(记者 张志诚 唐丽丽 通讯员 陶佳)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表彰第七届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决定》,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在众多公务员集体中脱颖而出,获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月29日,记者赴娄底市生态环境局采访。
娄底市是湖南省传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依托自身煤炭和矿石资源建设了大批大中型工业项目,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面对异常繁重的治理任务,娄底市通过铁腕推进、系统治理、创新方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又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铁腕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提高群众“绿色”获得感
“现在河水不臭了,都变清了,这个变化真的不容易!”在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谭家村青丰河边,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说。
作为湖南最早的工业基地,“世界锑都”锡矿山鼎盛时聚集了200多家锑矿采选厂、30多座冶炼厂,超过16万人口。由于长期无序开采,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坡变得满目疮痍,水体污染、采空区陷落,植被荒芜,留下大量的砷碱渣。
通过实施废渣管控项目,当地大面积种植抗污树,使昔日裸露的废渣山坡披上绿装,重现生机。图为锡矿山炭家湾治理前后变化(央广网发 娄底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那些房子和烟囱都是炼锑的。过去炼完锑之后便将废渣四处堆放,结果弄得漫山遍野都是尾矿渣。”长龙界居委会一位村民指着南矿区一座山头的冶炼炉说。这些山上的尾矿渣在雨季被雨水一冲刷,渣中有毒矿物质直接流进山下的农田里,渗透到地下水之中,结果把他们喝的水都污染了。当年村民养猪场的猪出现厌食、长痘等症状,“鱼塘里养的鱼都死光了”。
“在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一只白色的鸟飞过锡矿山,都能变成黑色。”当地村民说。生态系统的破坏由“肌理”入“肺腑”,继而深入“骨髓”,曾经的金山银山,一度背上沉重的“生态债”。
整个锡矿山地区,在过去数十年间共产生废渣7500多万吨。生态环境如何修复?
2018年起,娄底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打响了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三年攻坚战。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惠明说:“壮士断腕以全质。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痛定思痛,下足猛药祛除顽疴,才能让锡矿山真正迎来新生。”
2018年以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将一本大“旧账”项目化,在锡矿山区域规划实施项目66个。
“锡矿山区域所有锑冶炼企业都建成了烟气脱硫设施和在线监控装置,涉重金属企业废气、废水100%得到有效治理。”娄底市生态环境局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锡矿山矿区共有14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2.95万吨。
自2018年以来,锡矿山区域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完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400亩,治理含重金属废渣5200万吨,植树造林1.6万亩,建设2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1万多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生态治理前后,锡矿山生态环境迎来巨大变化(央广网发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最大的污染源得到有效解决,锡矿山区域的水环境质量也得到逐步改善。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炜东介绍,截至目前,当地青峰河砷含量已经从2019年8月起开始稳定达标;涟溪河民主桥断面砷含量稳定达标。
水土环境的净化,也给绿色植物带来生机。过去寸草不生的山坡,在当地造林绿化行动的开展下,2018年到2020年,已经有1万亩各种树木生根发芽,其中2020年完成的4000亩植树造林树木长势良好。而在锡矿山周边区域的村子里,许久不见的油茶、黄桃、李等经济树种也栽种下土。
“现在站在锡矿山上往下看,终于看到的不再是灰黑的矿渣,而是整片的绿色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我们的生活也越变越好了!”当地居民说。随着综合治理“渐入佳境”,锡矿山百年污染源正步步萎缩,昔日的不毛之地,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渣少了,百年老矿逐渐焕发出新的姿态和面貌。
当地在周边种植油茶、黄桃、李等经济作物,焕发水土新活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图为锡矿山炭家湾治理前后变化(央广网发 娄底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锡矿山的变化只是娄底生态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市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3年共计投入84.65亿元,在资江、涟水、孙水、侧水等主要干流沿线进行全面禁养,退养1038家畜禽养殖场,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388家、关闭石灰窑51家、采石场131家,煤矿总数从108家减少至23家。启动零碳区域创建,在全国地级城市率先完成碳普查和碳规划。目前,娄底市十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78.7%。
如今的娄底,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
娄底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空气综合指数连续4年实现“连年降”,2018、2020年,娄底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2.1%、95.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历史性跨越。娄底市纳入考核的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明显增加。
创新环境管理“娄底模式” 提高群众“绿色”幸福感
冷水江长晋窑炉材料有限公司计划2022年在冷水江市建设年产2.6万吨镁碳砖生产线和1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冷水江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我们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在优化选址布局、优选技术单位、加快环评文件编制等方面都遇到了瓶颈。项目推进不下去,我们急得找不到头绪!”作为冷水江市重点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批?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比项目组更着急。
2021年10月29日上午,娄底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来到冷水江长晋窑炉材料有限公司,在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介绍后,对其周边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查看,就优化选址布局、优选技术单位、加快环评文件编制等问题,向项目负责人作了解答和指导。
工作人员就项目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民房、单位等环境保护目标,要求负责人在建设前,对项目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噪声、废气等问题征求周边群众意见,合理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他们的‘上门服务’非常细致,这让我们的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50%以上。”冷水江长晋窑炉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锡矿山涟溪河治理前后对比(央广网发 娄底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了解,近年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流程最优、时限最短、资料最少”的原则,推行“阳光、高效、便捷”审批,由过去坐在“窗口”等业主申报项目审批,改为主动上门送服务,通过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给予业务指导等方式,积极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
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同时严把项目审批关,坚持新办企业一律进园区,简化环评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改革环评审批措施,制定《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严格明确环保部门、企业和第三方公司的责任义务,对环评制度在全省先行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娄底模式”。
“对公务员来说,让人民满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刘文波说,“在成绩面前,娄底环保铁军永不自满;困难面前,娄底环保铁军永不退缩。在前进的道路上,娄底环保铁军将时刻牢记使命,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描绘出美丽娄底更加绚丽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