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伟大的蜀汉丞相,在后世心目中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神一样的人物,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至今受人景仰。

诸葛亮自小命运多舛,3岁丧母,8岁丧父。双亲离世后,少年诸葛亮投奔叔父诸葛玄寻求生活。不幸的是,建安二年(197年),叔父诸葛玄也死去,16岁的诸葛亮只得北上南阳卧龙岗“躬耕陇亩”。

三国诸葛亮空城计是真是假(三国时使用空城计的是诸葛亮吗)(1)

诸葛亮

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年)迎来人生的转折点,时年26岁。这一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后,对诸葛亮十分欣赏,诸葛亮也非常感激知遇之恩,遂向刘备献上“三分天下”再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隆中对策。两人相见恨晚、如鱼得水。从此以后,诸葛亮全力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无论是精心谋划促成赤壁之战前孙刘联盟的形成,主持后勤保障时的运筹帷幄,担任蜀汉丞相时的总理万机,还是先主托孤、北伐中原时的锲而不舍和拳拳忠心,诸葛亮都是鞠躬尽瘁、全力以赴,一生功勋卓著,直至54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一生是伟大的、传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之一就是传说诸葛亮曾经唱了一出“空城计”,吓退了多疑的司马懿。

那么,诸葛亮真的使用过“空城计”吗?

我们先看小说《三国演义》第95回的描写:“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据《三国演义》的叙事脉络,之前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大开城门,自己却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国诸葛亮空城计是真是假(三国时使用空城计的是诸葛亮吗)(2)

诸葛亮《远涉帖》

遗憾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得如此精彩的故事情节其实是虚构的,它与史书《三国志》的记载截然不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对街亭之役的前后情况是这样记载的:蜀汉建兴六年春(228年),(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曹叡,魏文帝曹丕的长子)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据以上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而且该役中诸葛亮的部下马谡不按命令行动,结果被魏方主帅张郃打得落花流水。经此大败,诸葛亮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同时斩杀马谡以息众怒,自己向后主刘禅上书谢罪,自降三级。这样一来,既然魏方主帅根本不是司马懿,自然也就不存在诸葛亮实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事情了。

既然不存在诸葛亮智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事情,那么三国时期到底有没有发生过“空城计”的事情呢?如果有,这个曾经唱“空城计”打败敌人的人到底是谁呢?

答案是肯定的。的确有人使用过“空城计”,这个人就是曹操。

而且,曹操使用“空城计”的史实,在正史《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

以上记述很简略,还不能窥见曹操使用“空城计”的全过程。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魏、吴两国已有史书,这些史书是《三国志》撰写的参考依据。其中早于《三国志》的官修的王沈《魏书》对曹操使用“空城计”打败吕布的事情就叙述得较为详细。王沈《魏书》是这样记载的:于是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馀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综合以上《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王沈《魏书》的记载,就可以明白曹操使用“空城计”打败吕布的大致经过。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吕布带着一万余精兵来曹营攻打曹操,但是此时曹操的兵大都出去割麦子去了,留守的兵不足一千人,与吕布的兵力悬殊是一比十,一千人如何对战一万人呢?得知吕布突然要来攻打的情报,情急之下,曹操便让妇女们来守卫城里治安,让不足一千人的部队全部到城楼上站岗,表现得和平时一模一样。等到吕布的一万大军赶到曹营时,发现曹营城楼上居然还有士兵在把守,并且城门还是敞开着的。吕布见此情景,想到曹操本来就很狡猾,会不会是曹操在使用计谋呢,害怕上当,于是命令撤兵。其实这个时候,曹营只是一座空城,所有兵力只有在城楼上站岗的不足一千人。

所以说,历史上真正使用过“空城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

三国诸葛亮空城计是真是假(三国时使用空城计的是诸葛亮吗)(3)

诸葛亮《玄莫帖》

虽然少了一个“空城计”的传奇,依然不妨碍诸葛亮的伟大!《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予了诸葛亮很高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纵然时光流逝,后世一直对诸葛亮景仰怀念不已,四川成都、河南南阳、陕西汉中等地都修建有“武侯祠”,香火不断,绵延千年!诸葛先生一生坚贞忠诚,一生鞠躬奉献,他的英名和故事必将千古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