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日在这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有这么多人关注他,关注禾稻,关心粮食,真是是民族自信沿着小院子外的村庄走去今日所见,算得上对袁老最好的“稻”念#老阁主写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客中作古诗300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客中作古诗300首(老阁主写诗第44期)

客中作古诗300首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日。在这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有这么多人关注他,关注禾稻,关心粮食,真是是民族自信。沿着小院子外的村庄走去。今日所见,算得上对袁老最好的“稻”念。#老阁主写诗#

一方块一方块的稻田,有着绕田的溪水护着,滋润着,焕发勃勃生机。宋朝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多美的画面,形容的正是这千千万万大相径庭又万变不离其宗的农村。

沿着稻田前行,一路上鸡犬相闻。不禁想起千年前的李白,在老家江油,《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写下春日的乡村: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的美好句子。而到了秋天,说起田园风光,不禁又想起凌云翰在《芙蓉狮犬图》写过秋日乡村:

“太液芙蓉秋苑深,闲看双犬吠花阴。”

看来,犬吠与原野乡村,是不可分离的、动静结合的美景。

读书读到《尘埃落定》,对粮食真的有种奔涌的、莫名的感动。整个故事的高潮是在所有土司都种植值钱的罂粟的时候,傻”我”却一反常规,坚持种粮食,当罂粟、鸦片和大烟早已经成为过去,导致出现饥荒,唯独种粮食的麦其土司家族成为前所未有的强大。

“历史就是从昨天知道今天和明天的学问。”所以,珍惜粮食,感恩“禾下乘凉梦”,日渐凋敝的乡村,日渐贬值的粮食,应该重新受到人们的看见,尊重和爱。愿天下丰收,国泰民安。今日所思,题诗以记。

【原创声明】#老阁主写诗##原创诗词##原创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