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畔还如往常一样画舫凌波、歌舞升平。可是今晚对于董家却不同寻常。董老秀才已经头生白发却仍然膝下无子,妻子白氏好不容易才怀上身孕,今晚就要临盆。
接生婆已经进去许久,却仍听不到婴儿的啼哭,只听见妻子声嘶力竭的叫喊,董秀才急得在外面不停地踱步。终于,屋里传来婴儿大声地哭喊。“恭喜老爷,府上新添了一位小姐。”那扇门终于打开,接生婆卷着衣袖满脸喜气地站在门口大声地吆喝着。
“我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孩子了”,董秀才心中窃喜,迫不及待地去看襁褓中的婴儿。眼前的小人儿眼睛还未睁开,满身通红,并看不出模样,董秀才却只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的。
婴儿的名字早已想好,取名白,一是取自妻子的姓氏,二是表示对李白的敬仰,号青莲,也是取自李白。董秀才愿生儿便取白之倜傥潇洒、才华横溢,生女便似白之遗世独立、不染纤尘。
按当今的话说,董白算是投对了人家。虽是女儿,由于董秀才老来得子,董家夫妇对她是疼爱有加。
董家是苏绣世家,虽称不上富甲一方,却也家道殷实,在秦淮河畔颇负盛名,到董白这一代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作为董家唯一的千金,董秀才对董白自然是百般呵护、千番疼爱。
董白也乖巧可爱,而且聪明伶俐:穿针引线如鸾飞凤舞,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如果没有意外,她应该是寻得一位门当户对的白衣书生过着清闲自在的泼墨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董白生到豆蔻年华,董秀才不幸得了急性痢疾,不医而亡。望着以前充满欢声笑语的院落,现在却满是落寞残败的景象。
白氏整日泣涕涟涟,睹物思人,绣庄的生意也无心经营,白氏决定搬离这充满回忆的伤心院落,她花了一笔钱在河边置了一所居所,将绣庄交给放心的伙计掌管。
虽然自幼丧父,但是之前父母的恩爱生活还是给董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只愿能找到像父亲一般痴情男子,过着执手偕老的闲情日子。
在河畔幽室里的日子虽然有些无聊,董白却拥有了一段难得的惬意生活。她整日里与诗词为伴,以女红为友,闲时饮酒弹琴花篱下,忙时散发清面懒梳髻。如果能如此这般生活倒也清闲自在。可是,这样的日子仅仅维持了两年。
当时正值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枭雄四起,社会动荡不堪。
好像这都是国家大事,与江畔的一位小女子无关,董白尽可以日日刺绣拈花,夜夜轻歌曼舞,什么朝代更替,什么王侯将相都与她无关。可是天下大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崇祯九年,社会动荡,战事逼近苏州,绣庄的生意也日益萧条。白氏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作为逃难的盘缠,可是绣庄生意她已抛手许久,现在一核对账目,不但没有盈余,反而背负许多外债。
原来是伙计欺她们是孤儿寡母没有靠山,又从来不过问绣庄账目,于是在私下里侵吞绣庄的财产。可是白氏又没有证据,而且现在天下之势未定,人心惶惶,也无处申冤。
白氏想到祖上苦心经营的家业居然就这样毁在自己手上,看着眼前稚嫩的女儿不觉前路茫茫,急火攻心,竟病倒在床上。
十五岁的董白站在母亲的病榻之前不知该何去何从。绣庄破产、巨债压身,唯一的依靠现在也垮了,董白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她知道以后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下去。
白氏的病情愈发严重,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抓紧医治。可是家中已经家徒四壁,生活都难以为继,又哪里有钱给白氏治病呢。
当时的流落女子或是穿着粗布麻衣当一辈子端茶递水的粗使丫鬟,或是被有钱人家的老爷收为传宗接代的偏房小妾,或是没入眼花做个卖俏倚门的红尘女子,并无其他出路谋生。而董白生于书香门第,自然心性极高,这几种选择都是把她
往死路上逼。虽然一丈白绫就能解脱自己,可是她不能弃病榻上的母亲而去。思量再三,最终她决定到秦淮河畔的画廊中卖艺。
董白以前也是正经人家的小姐,卖艺自然不能用自己的真名。她思付再三决定改名为董小宛。
自此世上再无董白,而多了一位董小宛。
火树银花三五夜,盘龙堆凤玉烛红。
兰棹轻摇秦淮夜,紫气烟笼钟山峰。
明镜悬天犹有韵,幽兰虽香不禁风。
断梗飘蓬无归处,天涯芳草何处逢。
这首《元夕》写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佳节本该全家团圆的日子,董小宛却似断梗飘蓬一样在秦淮河岸游荡。
董小宛清新脱俗的气质在卖弄风情的妓女面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与之同游秦淮河。
与那些高雅之人一同游山玩水倒也轻松自在,可是对于那些贼眉鼠眼的不轨之徒,董小宛实在做不到对他们强颜欢笑。于是她拒绝了许多庸俗之人的邀请。这引起了老鸨的不满。
“姑娘,既然走上这条道就要守这条道上的规矩,客人们都是花钱来这里寻开心的,不是来受你的大小姐脾气的。整日里这个不见那个不见的,有能耐就回董府当你的千金大小姐去,我们这小庙可装不下你这尊大佛。”
老鸨手里还挥着那块褪了色的绿手帕,脸上的横肉不停地晃动,依靠的栏杆也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仿佛马上就要垮掉。董小宛听到老鸨的这副冷嘲热讽,气得扭头就走,离开了南京,又回到了伤心地苏州。
虽然在南京的日子很短,但是董小宛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姐妹,比如柳如是。她还被称作“秦淮八艳”之一。这段经历对她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了苏州以后,母亲的病还未痊愈,还需要继续诊治,而且苏州的债主又日日到家中催债。无奈之下,董小宛就只有拾起旧业,卖身青楼来凑齐母亲的医药费,还清债务。
董小宛和老鸨约定一条:除非遇到同自己两情相悦的男子,否则绝不卖身。经历了上次的教训,董小宛知道在这种地方是无法做到孤高清傲的,她只有收起性子,学会假意微笑。
由于董小宛的绰约风姿,又富诗情雅致,因此常常有些文人雅士邀她一起游山玩水。这段时间董小宛钟情于山水之间,过得也逍遥自在。
一日里,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由于小酌了几杯,酒意阑珊地倚在床头。丫鬟传有客相至,听说是扬州的冒辟疆来访。董小宛早就对此人有所耳闻,他同侯方域等人一起并称“四公子”。于是她强打起精神来,迎接冒辟疆。
冒辟疆见床上躺着一位女子,“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她挣扎着要坐起来,冒辟疆赶紧劝她不用多礼,躺在床上即可,并让侍妾在她的床头放一把凳子,在她的身边坐下。
“小生冒辟疆,扬州人士,早闻娘子雅名,今特来拜访。多有叨扰,望娘子见谅。”冒辟疆见董小宛已经神色恍惚,便也不再多言。
“公子不必见外,小女子也早闻公子名声一直想拜访公子,却迟迟没有机会。今日一见,公子果然是气宇轩昂、不同凡响。”
董小宛对于眼前的这个人一见倾心,本来只是觉得他是个有气节的义士,交谈后更是被他的才识打动。她的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人就是自己愿意为他弹琴做事、穿针补衣的那个人。
冒辟疆看到董小宛醉意微醺,小坐了一会儿后便起身告辞了。这一次夜访对于他来说只是一段流传的风流佳话,并没有动心。而对于董小宛来说,她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董小宛前后共主动邀约冒辟疆三十多次,冒辟疆却只是尽主客之礼,并无逾越。萤小宛对于他的情意,他心知肚明,却绝口不提。面对这样的冷落,照着董小宛孤傲的性子她应该早就放弃。可是她却一直守着自己的这份深情,苦苦等待。
独坐红窗闷检书,双眉终日未能舒。
芳容销减何人觉,空费朝朝油壁车。
董小宛独坐红窗前翻检那些珍藏的旧书,却仍不能排解忧愁。食甘无味、容颜消减也无人发觉。她整日里坐着油壁车徘徊在西湖岸边,期冀遇到那位骑着青骢马的少年。然而却总是欣然前往,黯然而归。这样的女子令人欣赏,淡之若菊,浓之似酒。不管这个世界
给了我什么,我也要顺从自己的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勇敢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千疮百孔也无怨无悔。
可是即使这样,冒辟疆还是爱上了别人。崇祯十四年春天,冒辟疆途经苏州,经同乡许直推荐拜访横塘歌姬陈圆圆。
冒辟疆这样形容他们的相见: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缠绵之后,难舍难离。冒辟疆当下决定娶陈圆圆为妻,同年秋天携母奔赴横塘与陈圆圆订下了“嫁娶之约”,相约来年迎娶。
董小宛的单相思最终敌不过他们的两情相悦。
可是到了第二年二月,陈圆圆陷入朝廷纷争,她被当朝田贵妃的哥哥田畹强买去献给崇祯帝争宠。虽然未果,可随后又被吴三桂纳为小妾。所以,冒辟疆次年途经苏州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佳人不在,内心悔恨不已。
一日,冒辟疆与好友泛舟河上,见河边一小楼别致精巧,便向好友打听是何人居所。好友说是董小宛住处。只是董小宛也受到抢夺佳丽的惊吓,恶疾缠身,加上母亲去世,闭门谢客几日有余。冒辟疆念起往日恩情,决定前去拜访。
叩门许久,大门始开,灯火阒如。进人室内,满是药剂,董小宛躺在病榻之上,唇白如雪。
“小女子有疾染身,公子何来,待到痊愈之时,小女子自去拜访。”董小宛以手帕遮面。
“此前听闻姑娘名声,多次拜访却总是无功而返,自那日一见,知姑娘也是至情至义之人,以姑娘之灵气,不日必然平复如故。”冒辟疆见她病体虚弱,便提出归去。
小宛挽留道:“十日我已有八日未进食,整日里如梦似幻,我只当飘然离去。今日一见公子,觉得神清气爽。不如公子同我一起同享酒食。”
董小宛不停地挽留,冒辟疆却有事在身不得不走。
翌日,冒辟疆乘船渡河,小宛一早梳妆完毕,独倚楼栏等待着冒君的船经过。她的病自昨日之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许多。看到冒辟疆的船到了,她坚持要送不肯回去,还临江为誓:“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
冒辟疆听闻此言脸色急变,拒绝道:“等我参加完科举考试再论私情也不晚,你暂回吴门等我。”冒辟疆并非对她无情,只是他暂时还无法放下陈圆圆,只好以乡试为托。
董小宛返回吴门,终日茹素,杜门不出,苦等金陵携行之约。等到试期将近,她便孤身买舟自苏州出发,路遇劫匪、颠沛流离,终于抵达南京。见到刚刚出闱的冒辟疆,埋头痛哭。
中秋佳日,冒辟疆同四方好友置酒渡水阁,大家都为董小宛的精神所感动,冒辟疆也动了心:这位女子为了自己放下所有的身段,自己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呢?是夜才子佳人、楼台烟水,俱论古今,好不畅快。冒辟疆同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马上返回苏州为她赎身,再相伴回到如皋。
可是由于董小宛的名气太大,老鸨不愿放开这棵摇钱树,便抬高价钱,冒辟疆根本无力支付。正当二人无计可施之时,恰逢董小宛秦淮河畔的好姐妹柳如是和钱谦益同游苏州,由于钱谦益当时的名气较大,由他出面给董小宛赎身。冒辟疆从半塘雇船把董小宛送到如皋。
次年春,董小宛终于与良人结成伉俪。
小宛嫁人冒家之后,同冒辟疆的母亲和其妻子苏元芳相处得极为和谐,这同她的温柔贤惠、持家有道密不可分。生活上,董小宛将冒辟疆照顾得无微不至,精学女红,锦绣工鲜。家中用度,皆出自小宛。
可是当时社会民不聊生。冒家四处奔走逃难,财物尽失。
冒辟疆身患重病,董小宛卷一破席,置于床榻旁。寒则拥抱,热则被拂,痛则按摩,悉心照顾。夜不能寐,食不能安,翻身搓背,按摩洗澡,却毫无厌烦之色。而且冒辟疆自病后变得性情暴戾,小宛却和颜相向,温柔耳语,只为博得一笑。
冒辟疆的病渐渐痊愈,而小宛却已经骨瘦如柴。她对于冒辟疆的真情,都被他看在眼里,他早已经爱上了身边这个蕙心兰质的女人。后来局势逐渐趋于平稳,大清江山已定,冒襄不愿身仕异朝,董小宛也只想过闲云野鹤的安静日子。于是,他们隐居山村,过着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的羡煞旁人的生活。
可是冒辟疆还是卷入了旋涡之中,他由于压力巨大又病了两次,在小宛的悉心照顾下才病情渐愈,可是小宛却病倒了。不久便传来了美人香消玉殒的消息。
董小宛之死成了百年之谜,有人说她是积劳成疾,最终患病而亡;也有人说病死只是掩人耳目,她是被掠进皇宫,成为顺治帝最爱的董鄂妃...
董小宛究竟魂归何处,至今迷雾重重。但令人感动的是小宛对爱情的执着。爱情有时候不是一条直行线,需要拐几个弯才能发现那个一直与自己同行的人,只要最后能一起携手这样便好,大家觉着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