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凤凰涅槃-吴胜明自传》,有一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吴胜明的女儿艳子听到大伯告之自己的妈妈被判了无期徒刑,失去活下去的信念,喝农药自杀了。而吴胜明得知女儿自杀消息,痛不欲生。她觉得是自己害了女儿,她万念俱灰,精神支柱破灭了,觉得自己一个花甲之年,已经失去活着的意义,一心只想着和女儿团聚,她想割腕自杀。

监狱里顾大队长发现了吴胜明苗头不对,他劝导吴胜明坚强的活下去,并给她一封女儿的遗书。告诉她:死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你女儿希望你好好活着,去办养老院,如果爱自己女儿就不应该选择死,而是应该替女儿延续她的生命,为女儿而活,为自己的责任而活,还告诉她,这是你女儿用生命换来的责任。

同样面对一个事件,吴胜明看到是因为自己是经济犯,犯错了被判了无期徒刑导致自己的女儿失去活下去的信念,是自己害死了自己女儿,她的消极想法让她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和意义。而顾大队长却引导她,让她觉得活下去是有意义的。爱自己的女儿是要替她延续生命,去完成责任和使命,去办养老院。这种积极的引导,让吴胜明想开了,她积极在监狱里面进行劳改。18年后就得以出监狱,完成女儿的心愿。

美国著名心理学阿尔伯利斯提出的ABC理论,AB表示诱发刺激,B表示信念反应,C表示行动结果。也就是说,我们面对外界问题(A)做出何种反应(C)的原因不取决于遇到的问题(A),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

就像上面吴胜明的例子,她经过顾大队长的劝解,改变并调整自己的信念,从而做出了改变,用积极的态度,缩短狱刑,并完成女儿的心愿,成就自己一番事业。而如果说,她没有改变信念的话,估计她大概会想不开,选择跟女儿同样的不归路。

还比如说,同样做一件简单的任务,有些人会认为<我怎么又搞砸了,这么蠢,真是没用>,从而灰心丧气,一天干啥啥没劲。而有些人则会这么想:<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会失败?原因出在哪里?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从而积极寻找原因,做出调整和改变,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就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不会裹住不前。

同样的事情还有:

[心碎]遇到领导,主动跟他打招呼,而领导没有回应,自己就心里默想,领导是不是讨厌我

[心碎]跟别人微信聊天,有人回复呵呵或嗯嗯,你就觉得这个是不是跟自己聊天很不耐烦

[心碎]同事怎么语气这么冲,是不是他不喜欢呢,对我有什么意见呢

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

[咖啡]遇到领导,主动和他打招呼,他正在沉思某件事情,没有听到有人叫他

[咖啡]跟别人聊天,他回复呵呵或嗯嗯,只是他习惯式的聊天方式,并没有任何不悦或不耐烦的情绪

[咖啡]同事说话冲,是因为她昨天熬夜,最近又有个重要的考试压着,工作又多,自己心情不好,并没有对你有任何的偏见

但是我们就很容易把这些事情,都归咎于自己身上,随之而来带来就是郁闷、心情低落。而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习惯了这种信念或看法,我们就极其容易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伴随着就会带来压抑、信心缺失、内耗严重,甚至都会身体健康产生不利于的影响。

我们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很多小情绪,而情不自禁的陷入情绪中无法自拔,因为情绪和理智是相悖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部位。一个叫做杏仁核,负责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并引起即时的情绪反应;另一个叫做前额叶白质,负责参与高级的认知活动。而这两个部位有一种很奇妙的关系:它们是相互抑制的。

那么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产生不良情绪,我们才能更加理智思考,让我们更好的从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呢?下面分享二个简单的方法:

1、第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先告诉自己,先别动,倒数十下再说。

这是因为情绪的产生是激素短时间分泌的结果,而这种激素属于那种瞬间到达一种峰值,到了几秒钟之后,就大量回落。无论当时我们处于何种情绪之中,只要数十下,我们就很容易恢复理性思考了。我们可以经常这么自我训练,经常性的刻意练习之后,这会变成我们的习惯,这样我们控制情绪的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了。

2、第二简单的方法就是,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可以试着把不快的事情写下来。因为我们前面提过,情绪时由杏仁核控制的情绪系统,它跟理性系统是相对立的。而控制语言和文字的中枢却是由大脑皮层的前额叶白质控制的。只要一产生不良的

怎样管理情绪和心态(如何管理好情绪)(1)

情绪,我们强迫写下来,这就相当于调动我们的理性系统来抑制情绪系统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