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康熙微服私访记》绝对称得上是无数90后记忆中的童年神剧,当年在播出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奇迹从1997年播出第一部开始,到2002年第四部收官,(这里仅讨论张国立和邓婕演出的前四部)每一部都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即便放在如今,二次元的同人圈子里依稀还能看见它的身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50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50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微服私访记)

50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

01

《康熙微服私访记》绝对称得上是无数90后记忆中的童年神剧,当年在播出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奇迹。从1997年播出第一部开始,到2002年第四部收官,(这里仅讨论张国立和邓婕演出的前四部)每一部都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即便放在如今,二次元的同人圈子里依稀还能看见它的身影。

这个系列的由来是因为《宰相刘罗锅》的大火,彼时张国立因为在剧中饰演乾隆一角而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当红小生。戏说剧为张国立的演艺事业带来了一个高峰,他也看到了此类型剧作在市场上大有可为,此前台湾制作播出的《戏说乾隆》在大陆引发的剧烈反响就是一个明证。由此由邹静之执笔,张国立邓婕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走进千家万户之中,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它依然是此类题材里的佼佼者。后面尽管张国立拍了大量的戏说剧,但是能与《康熙微服私访记》相提并论的寥寥无几。

如今隔着20多年的时光回望这部古早的神剧,发现原来上个世纪的主创们早已掌握了流量密码。打怪升级、美女如云、惩恶扬善、谈情说爱,反正让观众感到"爽"就对了。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有着自身的艺术规律,而作为其中的戏说剧,更是有着固定的审美模式和叙事手法。

康微(以下简称)系列一共四部,十三个故事,但内核却大体一致。“惩恶扬善”是不变的主题。无论故事地点是秋水还是渤海,贪官是李蟠还是刘春,大boss是巴总管还是索额图,佳人是云巧还是吕珠、书生是谭秀才还是蓝相公。故事内核是不变的,地方的勾结中央的,白道的伙同黑道的,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自以为山高皇帝远便可以一切妥当,恰恰遇上了爱私访的皇上,一切矛盾与故事就此展开。

于是,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戏码成为此剧调动观众朴素情感的不二法宝。包青天式的清官更进一步升级成了明察秋毫的圣主。再加上借古喻今的特点,古代的传奇故事作为现代社会的隐喻,让观众更加能够体认与共情,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康熙微服私访记》获得极高的收视除了精良的制作,优秀的演技之外,更多的是暗合了普罗大众对于统治阶级的美好想象。

康熙无疑是平民愿景的理想投射,每一个故事的结尾,当康熙亮出身份,作恶之人吓得屁滚尿流之际,观众的观剧快感由此得到满足。皇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深入民间,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体认百姓的酸楚、感受百姓的不易。与其说这一切源自帝王的自省与自察,不如说康熙不过是千百年来民间帝王想象的代言人。

康微剥离了传统封建王朝的政治逻辑,取而代之的是惩恶扬善、除恶务尽的民间伦理。康熙种种的行为动机不是因为他是明君,而是在大众的想象中他应该是。所以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康熙微服私访记》被广大网友戏称为爽文,不无道理。康微系列确实存在许多的爽文套路,这也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商业剧,迎合观众的设置是必然的选择,也是这类剧作的固定审美样式。

02

《康熙微服私访记》如果继续按这个套路拍下去,我相信观众不会有任何意见。但是拍到后来,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一切悄悄起了变化。它开始彰显出一些悲剧的气质和内核。

康微第三部以宜妃为救康熙中箭身亡而收场,这个结尾是主创的故意为之,因为不想再继续这个系列。不是因为不火,而是因为太火,让身兼数职的张国立与夫人邓婕频频因为拍戏闹矛盾。让宜妃死去,就可以终结这个系列。宜妃作为康微系列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在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没了她,戏也就不成戏。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一播出就引起观众的强烈不满,纷纷写信寄到电视台质问为什么把宜妃写死?主创无奈,不得不又接着拍第四部,然而人死不能复生,借尸还魂的戏码实在太过玄幻,中箭未亡的理由又不能自圆其说。不得不无中生有,写出一个与宜妃长得一模一样的民间女子林风儿,带回宫中冠之以宜妃的名号,由此故事才重打鼓,另开张。

观众的美好希冀本是让下一部的剧情消解宜妃之死带来的意难平,然而,接续康三的康四却在制造更大的意难平。

复活的宜妃娘娘已经是此一时彼一时,编剧为她安排了一个与林黛玉同样的姓,其中的对照显而易见。林风儿的性格或多或少能看到黛玉的影子。这与以往存在的宜妃形象截然不同,甚至成为以往宜妃相背离。除了人物性格的颠覆性书写,康四的故事尽管延续了惩恶扬善的基本主题,但其情感与价值的底色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暗暗换了颜色。重生的宜妃娘娘没有如观众所期待的那般像春风一样温暖地归来,而是变成了萧瑟冷寂的秋风,生出的全是凉意。康四的结尾以康风的分道扬镳,和撒莲儿的死收束,《茶叶记》不可谓不悲,死亡如影随形,而死亡并未给活下来的人带来领悟,好似只有永恒的分裂和的隔阂。

坊间传闻,康四最后一个单元的故事不是邹静之的手笔,所以结尾才如此ooc,抛开人为制造的宜妃之死不谈,康微一贯的风格是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而到了康四为何情形会急转直下,连惯有的英雄美人模式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林风儿嘲讽康熙为【流俗的情种】和【这哪是痴情,是无情】的怨怼,以及与撒蓉儿死别的知己之情。康四的情爱更侧重形而上的交流,因思考而深刻,因深刻而悲凉。即便是惩恶扬善的桥段,在《绫罗记》里也留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尾巴,当恶人被绳之以法,当正义被得到伸张,世界就从此清平了嘛?《绫罗记》大概是所有故事里第一次展现康熙在剪出恶人以后还留下溃败的泪水的场景。

康微从1997年播出后,收获了超高的人气和口碑。前面三部已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何会在第四部的时候,注入新的价值内涵呢?吃力不讨好的新角色,让很多观众感到不适。如果仅仅用一句不是邹静之的手笔来解释康四的与众不同,未免太不负责任。亦或说成是剧本本身的bug,也是简单粗暴的。其实纵观康微全系列,就可知,在前面几部的字里行间,隐隐便有了“悲”的伏笔。而这份悲因宜妃的死浮出水面。让观众第一次正视原来这样一部乐乐呵呵升级打怪的爽剧也有悲剧的气质。

03

宜妃之死虽然是主观人为设置的剧情,但在剧里又显得极为的妥帖。邹静之这样的大编剧就算是命题作文,他也能写出山高海阔的气象。

《康熙微服私访记》这样的系列之作,自然可以根据电视剧播出取得的反应来调整剧本的内容,由于跨度足够长,电视剧里的主要角色也可以随着剧情的延伸而不断成长。宜妃在第一部里的花瓶属性非常明显,基本作为康熙的陪衬,主要负责貌美如花。在第二部里,宜妃的作用明显起了变化,作为康熙的左膀右臂的功能越发凸显。《馒头记》只身一人上山救主,《桂圆记》保护老太医,戳破宫中假药的阴谋,而《霞帔记》更是跟她息息相关。到了第三部,《食盒记》大秀才艺,到噶礼府上当卧底,与康熙唱对台戏。《铃铛记》里更是苦苦支撑康熙出走后的危局,挽狂澜于既倒。

宜妃的专一、痴情、聪慧、识大体、明大义常常衬托出康熙的“渣”。剧里也不止一次从宜妃口中道出,古代女人在情感中的弱势和悲哀,【做女人谁也不容易,爱上个人的女人,那个愁就没有边。】宜妃经常要为康熙的处处留情而受气,她常常是敢怒不敢言。即便因为吃醋撒气使性,这些女人再为寻常不过的情绪也会被康熙视作不识大体而嫌弃。这样的情形贯穿整个前三部,也构成了两个主要角色——康熙和宜妃之间的主要情感张力。一个多情,一个专情,一个无情,一个深情。编剧时常流露出对宜妃"一入侯门深似海"命运的体认和关切。推而广之,这中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可以普遍地用于康微系列的每一个女性角色身上。这也使得整部剧的立意有了更高一层的向度。

宜妃的骤然离世因而显得并不生硬,与其说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意外事故,不如说这是深宫女子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剧中为这场死亡而留下的伏笔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结局之前的《食盒记》里,宜妃的疲惫与康熙的腹黑形成一组触目惊心的对照。整个事件从头到尾康熙才是背后的那个人,看似他处在危机之中,其实一切尽在掌握。帝王的心机与手段在这一刻展露无遗,宜妃被噶礼囚禁,在牢狱之中感叹【万岁爷的心机岂是常人能想到的】。而康熙又对宜妃等人的处境不闻不问,可以说他是胸有成竹,但是帝王的深邃同样令人胆寒。宜妃也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说出下辈子再也不愿意进宫的话,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正映照出她对深宫生活的厌倦。

宜妃的形象因此绝不仅仅是宠妃这么简单,她的悲剧结局让其更为立体也更为深刻。

04

康微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的关照是普遍的。不仅仅是对女性角色,它着重书写的还是作为"人"本身,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人的苦痛,人的温暖。这也当然包括康熙本人,以及三德子、法迎、小桃红等配角。它在为封建帝王背书的同时,也批判皇权的冷酷与无情,书写底层的艰难与酸涩。尽管这样的书写并不难达到严肃证据的深度,它是浅尝辄止的,但同时它也是异常难得的。

《铃铛记》让我们看见原来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会撂挑子离家出走,他也是【愁烦谁能问,日日煎熬同】。当康熙流落民间,也不过是一个连温饱也维持不下去的普通人,帝王的风采一下全无。

《茶叶记》帝王的脆弱与孤独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没有他想象的那般坚强和神圣,也是一个在深夜会矫情的普通人。

康微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用表面的爽包裹住了深处的悲,那些亮身份装逼的桥段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事情。可主角们面临的情感困境,人生难题才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感同身受的东西。在这方面,康微表现出了一种极大的诚意,死别与生离在这部剧里都能让人落泪,让人喟叹。它试图讲述还有另外一层【身在咫尺间,心如天涯远】的悲凉故事。

康微在最后一部破天荒的塑造了一个中国电视剧史上也少有的女性形象——林风儿。她的出现接续了第三部悲凉的影子,她是一个从小背负血海深仇的女侠,从出场就与主流割裂。她携带来的不是如同宜妃那样贤妻良母的完美人设,她"缺点"很多,与皇家的整套价值观格格不入。第四部的基调是以林风儿打底的,她的出现让康微系列有了一次脱轨,同时也是一次飞跃。

这是编剧的任性,也是编剧的水平。当20多年后,各种小说、电视剧还在为替身梗绞尽脑汁之际,康微早已超越了宛宛类卿这个俗套。宜妃与林风儿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如同林薛的双峰并峙。

时隔20年的光阴回望之际,你也不得不大喊一声“牛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