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遂良

不久前,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的国际铁路——中老铁路通车了。这使我又想起在老挝度过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因为孩子在万象中国驻老挝使馆工作,我先后三次去老挝探亲,前后待过一年多。

老挝是个美丽的国家。她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是Laos,如果我们把它译成“劳斯”或“劳沃”,好像会比现在这个译名好听一些,过去我们曾经叫过她“寮国”。她是我们亲如一家的友好邻邦。

老挝不老,四季如夏。济南天寒地冻、白雪纷飞的时候,万象仍温暖如春,跳进水游泳不用含糊。老挝的小伙子,一双拖鞋、两件背心、两条短裤就可以过一辈子,僧侣披一块绛红色布料做袈裟就可以受用终身。简单的生活培育了纯朴的人生观。他们似乎欲求寡淡、满面谦和。每当太阳的余晖落入秀丽的湄公河时,岸边便有成群结队的广场舞跳了起来,车辆也禁行了,岸边搭起一连好几里的小摊,各种服装、鞋帽、首饰、佛像、手工艺品,还有木瓜、芒果、菠萝、西瓜、葡萄、大个儿椰子……应有尽有,还有就是以烧烤为主的各式小吃摊,吆喝声伴着烧烤味,阵阵河风吹来从歌台酒榭传出的西方音乐。穷人富人,鸡兔同笼,互不干涉,各得其乐。

老挝的风土(老挝不老)(1)

清晨看僧侣化缘是一道特别的风景。这在琅勃拉邦已经成为一项旅游互动活动,你去路边街口买一袋布施用的糯米饭、小咸菜、饼干,卖方便会租给你一条毯子,划出一块位置,让你跪在地上静候和尚们到来。当游客恭敬地将食物放在他们的篮子里,听他们合十诵经,体验一次助人的愉悦和虔诚的素净,确实有一种在劳碌奔波中无法得到的心灵净化。

有一回我们驱车去一个较远的寺庙游览,因路途泥泞,止步于一个小河旁的村庄。有几位妇女在村口的一个矮楼上,看孩子、聊天、做针线活,我走过去,想用刚学的几句老挝语和她们交流交流,她们很是热情。后来一位老年妇女向和我同去的一个会老挝语的使馆工作人员询问,那个戴眼镜的高个儿结过婚没有?她可以为旁边一个寡妇作介绍……说得我们都友好地大笑起来。

在老挝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万象、沙湾那吉、阿速坡等城市,满眼都是中国商店的招牌,也有专卖中国货的超市。在老挝,中国人没有陌生感。

老挝的风土(老挝不老)(2)

老挝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喜欢喝酒、聊天,一杯啤酒放满冰块能喝很久。休息日他们更是放松游玩,穷且益乐。在老挝安静温和的环境里,我常常会想,紧张进取的生活和悠闲清静的生活,哪一种更好呢?结论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二者不可得兼时,又如何呢?2019年我回国时,从云南边境经琅勃拉邦去万象的铁路已开始修建,这条长达1000多公里的铁路穿行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桥隧占全程的71%,铁路“不是在洞中就是在空中”运行。我亲眼看到过施工的艰难。如今,这条铁路已经通车了,去老挝更方便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也更便利了。我还想再去一回万象呢。

我在万象曾写有《老挝杂咏》八首,择其中四首附于文后:

嘟嘟到处开,满街尽拖鞋。穷人不受冻,富人少显摆。

老挝龙舟节,空城又空国。河上灯连灯,街上人挤人。

老挝风景多,秀丽南俄河。神奇老巴哥,森林洗桑拿。

使馆游泳池,清波映椰行。黝黝芭蕉下,疑有狐仙藏。

(注:嘟嘟车即一种敞门的、随叫随停的交通三轮车,又称“蹦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