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心理学中所普遍认同的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复制思维与创造思维都离不开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1)

例如,“修理汽车”这个问题十分具体:汽车的毛病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排除故障等等。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几乎都不在实际拆开汽车之前,而在拆开汽车之后进行的实际操作之中,即在动作中思考、发现与解决问题。

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它以表象或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表象是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事物的表象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尤其是视觉表象。

例如,幼儿计算应用题:“小明有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他们在头脑中往往是利用苹果的直观形象数来数去解答问题。艺术工作者、文学家、建筑工程师也经常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2)

这种思维是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问题,故又称之为语词逻辑思维。例如,高中生学习数学、物理等课程,常常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来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又分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前者具有确定性,并反对思维过程本身自相矛盾;后者则具有灵活性,并强调反映事物的内在矛盾的统一。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辩证逻辑思维是在形式逻辑思维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属于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应当相辅相成。

“曹冲称象”是一个辨证思维的典型例子。

曹冲出了个好主意:把大象牵到船上,记下船边的吃水线,再把象牵下船,换成石块装上去,等石块装船达到同一吃水线时再把石块卸下来,分别称出石块的重量再加起来,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曹冲能从错误意见中吸纳合理的因素。

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看似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它却包含着一个合理的因素——需要有能承受住大象重量的大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谬,怎么能把活生生的大象宰了呢!但是,在这个看似荒谬的意见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可贵的思想——化整为零。曹冲正式吸纳了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设法找一个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船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可以实现“化整为零”。正是这种辨证思维加上生活经验积累和敏锐的观察,使曹冲创造性地解决了他所处时代一般人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3)

儿童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产生较早,抽象思维出现较晚。3岁以前的幼儿中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对于成人来说,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是三种思维协同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