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1)

京剧表演的角色行当,是京剧程序化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既是剧中入物分类的系统,又是表演程序分类的系统。行当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分、地位、职业)外,更主要是依据人物的品格、性情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予以区分。从戏开始就告诉观众人物正反好坏,而不同行当又各有一套在唱唸做打的嗓音、声调、肢体形态呈现上的表演程序和服饰装扮、面容化妆上的形象程序,区分鲜明。这是与外国戏剧表演不同的一个独有特征。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2)

生是扮演男性人物,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及娃娃生。

一、老生,又名正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物,戴髯口,故又称须生或胡子生。

老生分为:

安工老生:重唱工,故称唱工老生,以扮演帝王角色的「王帽老生」为重。

衰派老生:重做工,故称做工老生。

靠把老生:扎靠持兵器,重工架,少量武打。

另外,还有扮演有武功或扑跌表演的。

二、小生,是扮演青年男性人物的,分为:

扇子生:表演中手执扇,相当于昆曲中的巾生,主要扮演潇洒英俊的少年书生。

纱帽生:亦称袍带生,相当于昆曲中的小官生,以扮演青年文职官为主。

穷生:多是先穿富贵衣,头戴高方巾,故称穷生,扮演发迹之前的年少书生。

雉尾生:多为穿蟒、扎靠、盔帽上插雉翎的王侯武将人物,故又称翎子生。

武小生:多为武将、豪杰、少年英雄。

另外,还有头戴紫金冠或都子头的孩童型人物。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3)

三、武生,演的都是男性有武艺的将帅和英雄人物,分为:

长靠武生:要顶盔扎靠,穿厚底靴,多使长柄兵器,多是身为将帅、能征惯战人物。

短打武生:身穿短衣裤(抱衣、侉衣之类)、薄底靴,戴罗帽,多用短兵器,多为身怀武艺的将士、英雄、好汉。

箭衣武生:身穿箭衣、厚底靴,介于长靠、短打之间,气魄英伟,舞做稳练,而且唱唸较重。

勾脸武生:是要勾绘脸谱的武生角色。有些戏原为武净的本工,后由武生搬演,形成「两门抱」(武生、武净两个行当都演)。

另有一种戴白胡子的武生老头儿戏,可称「老头儿武生」。再有一种娃娃武生,专门扮演有武艺的少年儿童人物,多出现在神话剧。

四、红生,是或勾或揉红脸的老生,扮演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老生、武生均可应工。

五、娃娃生,扮演的是剧中的垂髫少年人物。

旧称占行,是扮演女性人物的,又分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另有彩旦,归人丑行。

一、青衣,又名正旦,因多数是穿青褶子,故得「青衣」之称,旧时也称「青衫子」。主要扮演端庄贞静、大方正派的中青年女性人物,多是贤妻良母、贞妇烈女,以唱工为主,用小嗓,唸韵白。如《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武家坡》的王宝钏。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4)

二、花旦,多穿短装,以唸做为主,扮演天真活泼、性格爽朗的小姑娘,或泼辣冶荡、举止洒脱的中年妇人。前者以丫鬟为多,如《西厢记》的红娘,还有些小家碧玉,如《拾玉镯》的孙玉姣;后者,也称泼辣旦,如《挑帘裁衣》的潘金莲。花旦戏中有一较大的分支,是同丑角合演的「玩笑戏」,可称「玩笑旦」,如《打灶王》、《一匹布》。

三、花衫,是冶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炉的行当,唱唸做打并重。所扮演的人物,既有沉静端庄的,又有活泼灵巧的,而且能征惯战。由王瑶卿开创。四大名旦的新戏大部分是花衫戏,如《贵妃醉酒》。另外还有一种「旗婆旦」,梳旗头,穿旗装、花盆底鞋,如《四郎探母》的铁镜公主和萧太后。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5)

四、刀马旦,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年女性人物,扎靠,骑马,一般使用长兵器,马上作战居多,唱唸做打各功兼备。如《穆柯寨》的穆桂英,《十三妹》的何玉凤。

五、武旦,扮演精通武艺、在剧中以武打表演为主的女性角色。穿短装、系腰巾者较多,不以唱唸为重,要具备出手功、鼎功、走跤功、扑跌功、下高功、矮子功,还有跷功、栏杆功。如《十字坡》的孙二娘,《红桃闪》的张月娥。

六、老旦,扮演头发黪白或全白的老年妇女,唱唸用本嗓,面部化妆施淡彩,旧时即为清水脸。表演中有重唱或重做的不同,但非绝对。如《钓金龟》的康氏,《四郎探母》的佘太君。

因为这行角色的化妆,脸上都要勾画五颜六色的脸谱,故又称花脸或花面。表演动作较为夸张,唱唸嗓音宽粗洪亮,扮演的都是性格豪爽、刚强,或鲁莽、勇猛,或奸诈、凶残的男性人物。主要分为三类: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一、铜锤花脸,重唱工,多扮演将相重臣、性情刚直稳重的人物。因其代表性的角色为《二进宫》的徐彦昭,手持铜锤,故得「铜锤」之萎称;又因有几个勾黑脸的人物,如包拯、尉迟恭等,故又称这个行当为「黑头」。剧目有《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的徐彦昭、《刺王僚》的姬僚等。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6)

二、架子花脸,表演以工架、做表为主,唸白重于唱工,扮演的人物,文臣武将、英雄好汉、恶霸强梁、老人少年,无所不包;还承担以曹操为代表的「奸白脸」人物,在做表和舞蹈上都要求甚高。剧目有《盗御马》、《连环套》的窦尔墩、《失街亭》、《斩马谡》的马谡等。

三、武花脸,专门扮演有武艺、能打斗的粗犷人物。严格地说,武花脸(武净)与武二花(摔打花脸)在应工剧目上是有所分工的。原本由武净担纲的一些戏,后形成与武生「两门抱」,算作了「勾脸武生戏」,如《艷阳楼》的高登、《铁笼山》的姜维等。有些武生、武旦戏中,武净角色居于主要配演的,则仍由武净担任,如《挑华车》、《战金山》的金元术、蟠桃会》、《闹天宫》的杨戬等。这些角色,多属于扎大靠或穿箭衣的扮相。

而属于「摔打花脸」的角色,多为短打装扮,如《白水滩》的青面虎、《竹林计》的余洪等。另外还有毛净一类,也称油花脸,扮演「扎屁股膀子」的角色,如钟馗、煞神、判官、巨灵等。

因丑角的化妆,一般都在鼻梁上勾一块粉白,形如豆腐块,故又称小花脸或三花脸。所扮演的多是性格诙谐或品行不正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男女老少,应有尽有;有忠有奸,有愚有贤,有善有恶,性格各异。分文丑、武丑两门:

一、文丑:表演以滑稽、风趣见长,以插科打诨取胜。按身分、装扮的不同,又分为:

方巾丑:头戴方巾,身穿褶子,腰系丝绦,多属文人雅士、谋土幕宾一类人物。如《群英会》的蒋干。

冠带丑:也称官丑,包括袍带丑、衣丑。头戴盔冠,身穿蟒袍或官衣,多属帝王将相、州官县吏。如《贵妃醉酒》的高力士。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7)

褶子丑:戴棒槌巾,穿花褶子,多为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如《野猪林》的高士德。

茶衣丑:穿茶衣,打腰包,多为平民百姓、劳动阶层。如《十八扯》的孔怀。

老丑:勾老丑脸,戴白髯,均为龙钟老者。如《卖马》的王老好。

箭衣丑:穿箭衣,身分上至公侯将士,下至兵卒人役,还有太监、中军、旗牌、家将,皂隶、班头、解差、报子等。如《法门寺》的贾桂。

市井丑:扮演的都是店家、医生、僧人、道士一类的市井市民,穿长衫的居多。如《连升店》的店家。

女丑:包括彩旦、婆子,都是女性人物。如《拾玉镯》的刘媒婆,《能仁寺》的赛西施。

二、武丑:不仅要有扑跌翻打的武功,还要唸白清脆爽利,所以这个行当也称「开口跳」,扮演的多是江湖好汉,侠客义士之类人物,性格精明、机警,语言伶俐爽快,动作轻捷灵敏,能武善战,常以机智诙谐取胜。如《三岔口》的刘利华、《巴骆和》的胡理。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8)

丑角表演尤其最重唸白,除唸京白、韵白、京韵白外,还有方言白,如苏州白、扬州白、徽州白、绍兴白等等。

其他

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各有承担饰演的一批人物角色。某一剧目中的某一人物应由某一行当的演员扮演,划规明确,互不混淆,有相应的规制。通常把扮演本人所演行当中的角色,称为「本工」。各行都有各自的本工戏。如老生扮演《空城计》的诸葛亮;武生扮演《长阪坡》的赵云;小生扮演《群英会》的周瑜;花旦扮演《拾玉镯》的孙玉姣;青衣扮演《三娘教子》的王春娥;刀马旦扮演《穆柯寨》的穆桂英等。

若跨越行当,由这一行当的演员扮演另一行当的角色,如生行扮演旦行、武净行或丑行的角色,则称「反串」。老生马连良扮演武净行的《扒蜡庙》之费德功;旦行梅兰芳扮演小生的《辕门射戟》的吕布;武生盖叫天扮演旦行的《贵妃醉酒》之杨玉环等。

不在「本工」范围之内,跨越了行当,照例又应演的,是分内的职责,不属于反串的,叫「应工」。如《清风亭》的贺氏,虽属老旦行,而丑行演员也应扮演;《将相和》的缪贤虽为男性人物,则应由老旦行的演员扮演,然而,随着剧院(团)行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现在已没有这种跨行兼演角色的现象了。因而,「应工」一词之意义已与最初有所不同,今多指演员所饰演的行当。

因旧时戏班编制有限,演员忙闲不等,故有些戏里,前后两个不同的角色,例由一个演员扮演,形成定规,称「一赶二」、「一赶三」或「一演二」、「一演三」,俗称「一马两将」、「一马三将」。如《一匹布》中的前扮驴夫、后扮县官(俗谓驴夫官儿),《四进士》的刘二混、看堂人、师爷由一丑行演员扮演。

一剧中的某一角色,可由两三个行当的演员扮演,称「抱演」,俗谓「两门抱」或「三门抱」。如《八大锤》的陆文龙,武生、小生、武旦均可扮演。

京剧的4个行当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京剧里的那些行当)(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