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漳州有没有评文明城市(城全美好)(1)

  桂溪花园经过改造后环境优美,在小区的休闲区,居民正在健身。记者 陈逸帆 摄

  “现在小区不仅环境改善,社区服务也随之配套改进,住着心气儿顺了。”眼瞅着改造后“颜值”“内涵”双提升的小区,芗城区红旗新村小区居民朱东星满意地笑了。生活于此20多年,今年58岁的朱东星不仅是小区变化的见证者、小区改造的受益者,如今更是小区的“守护者”。今年1月,他经考核被正式聘用为小区的一名门岗。“小区变美了,我们每个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有义务去维护。”朱东星表示。

  改造的是环境,温暖的是人心,攀升的是老百姓心里“节节高”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漳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聚焦群众呼声与关切,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整治、交通出行等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份好的改造规划,能让城市变得更加优雅而美丽。近年来,我市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紧紧围绕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加快实施提升老城区城市管理水平“十项行动”,建立完善城市建设管理常态化机制,着力解决好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全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亮亮堂堂、安安全全”的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样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更美了。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我市兼顾地上与地下、面子与里子,既解决小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问题,又补齐小区绿化、公共休闲场所、停车设施、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短板,让群众生活更便利、舒适。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3.83亿元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101个,已完成49个。今年,我市再投入3.4亿元,计划完成全市52个于2000年前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将惠及1.7万户居民。

  “街”更靓了。日前,市区一条刚改造完成的背街小巷——联盟巷在各大社交平台“圈粉”无数,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拍摄。这只是我市改造背街小巷,打造“一街一景”的一个生动实践。去年以来,我市计划改造背街小巷30条,目前已完成24条,其余6条均已开工改造。这些小巷的改造完成,将进一步打通街区路网微循环,畅通城市的“毛细血管”。2018年以来,我市还投入500余万元新建、维护无障碍设施(盲道),维护改造市区丹霞路、瑞京路、芝山路等道路盲道面积约18290平方米,增设盲道面积约6900平方米,残疾人士出行更加方便。

  “路”更通了。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出行难,我市不断推进停车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市区累计新增3512个停车泊位,建成新浦路停车楼、联丰浩苑地下停车库、大通北路停车库、市医院停车楼等。同时,打通市区益民路北段、南段,草寮街、党校西侧通道等断头瓶颈路,完善西湖生态园片区路网,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此外,完善城区对外交通,建成金峰大桥、联十一线、联六线、厦漳同城大道等交通路网项目,实施圣王大道、芝山大桥、东环城大桥等项目,让漳州市区与漳州高新区、长泰、厦门等更紧密“连接”,保障市区过境、出入城区交通顺畅。

  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让市民看在眼里、甜在心头,也让市民清楚地认识到:共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共创美好生活需要人人参与。如今,在龙江大地,在享受文明城市创建福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编外”力量。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成为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