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也出各行各业的人才单以医学而言,东汉末年便出了两位鼎鼎大名的医道圣手,一位是神医华佗,另一位是医圣张仲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张仲景和华佗有哪些优秀品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张仲景和华佗有哪些优秀品质(为何华佗名扬天下)

张仲景和华佗有哪些优秀品质

乱世出英雄,也出各行各业的人才。单以医学而言,东汉末年便出了两位鼎鼎大名的医道圣手,一位是神医华佗,另一位是医圣张仲景。

但令人奇怪的是,华佗与张仲景的知名度,却有很大差别。华佗非但被各家史书记载,而且还被写入小说《三国演义》中,与“武圣”关羽有过交集,进而狠狠刷了一波好感;反观张仲景,却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有人怀疑:张仲景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那么,同为汉末名医,为何华佗能名扬天下,而张仲景却低调到不见于史书记载呢?

华佗的远大志向

实际上,华佗虽被史书记载,但其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陈寿才将他与几个算卦的、看相的“神棍”并列到“方技传”中。对此,华佗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然(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在当时,医生是“贱业”,社会地位不高;而且因为巫师的存在,很多人往往把医生和巫师看成同一类人群。正因如此,华佗才会时常感到后悔。

他毕生所愿,也是为了步入仕途。所以从华佗的经历看,他选择救治的病人,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开始是县吏、府吏的基层官员,后来逐渐发展到督邮、将军等中级官员,后来又是郡守、太守等地方大员。最后一个病人,便是北方霸主曹操了。

华佗的医术的确高明,几番治疗下来,曹操的病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也正因如此,曹操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当医生。华佗所求,不过入仕为官,又岂能甘心当曹操的私人医生。所以,他以妻子有病为借口,拒绝了曹操的征辟。

曹操得知后,大怒道:“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可见,华佗“胁医求官”的打算,触怒了曹操,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从这里不难看出,华佗之所以能被史书记载,主要原因在于:他与曹操展开的交集,甚至因曹操而死。古代史书的书写,更注重等级性。

作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与奠基人,曹操是当之无愧的“北方皇帝”,与之展开交集的人,无疑是有资格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而张仲景,就没这个机会了。

张仲景其人其事

首先要解决的是,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仲景这个人?

答案是肯定的,人证物证都有。如西晋年间的太医令王叔和,便是张仲景的“迷弟”之一。他作为官方人物,没有必要杜撰出一个前辈出来。

除此之外,皇甫嵩的后代皇甫谧,也在自己的作品《针灸甲乙经·序》中提到了张仲景,并将其与华佗并列。

当然,距离这个时代不远的《殷芸小说》《太平御览》等典籍中,亦有张仲景的事迹。再加上地方县志、碑文的记载,可知张仲景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就活跃在长沙一带。

《名医传》中甚至提到:张仲景不仅首创医家“坐堂”制,还一路升迁到了长沙太守。

这背后的一大助力,必然是张仲景的高明医术。

按照其《伤寒论》自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时居其七。”

建安末年,荆州南部出现了大规模的疫病,就连张仲景所在的家族也伤亡颇多。痛定思痛之下,张仲景潜心研究医术,总算创出了许多治病良方,凭此功劳,他得以升任为长沙太守。

蜀汉“国不置史”

按照时间线看,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的确出现了大规模的疫病,就连曹操的水军,也损失惨重。反观孙刘联军,却并未见感染疫病的记载。此战过后,长沙被刘备拿下。

结合这些条件,不难看出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的经过。赤壁之战中,张仲景拿出自己的药方,活人无数。故而刘备拿下江南四郡后,让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如此一来,也能解释他为何不见于正史记载了。

倘若张仲景为刘备任命,那他就属于蜀汉官员。须知,蜀汉“国不置史”,史料匮乏;尤其是荆州官员的资料,更是在蜀国丢失荆州以后,丧失殆尽。

再加上张仲景只与王粲等人有过交集,存在感不高。所以,他自然很难有机会被陈寿收录到《蜀志》中。好在,张仲景是活在百姓心中的,在后人的怀念下,他又被世人重新记起。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张仲景守长沙考》《长沙市志》《名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