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发源于欧美,在欧洲人们把它称为MARKER创客;在美国,他叫做STEAM教育,并纳入K12体系(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在亚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比我们起步早,称之为‘ROBOT机器人课’,用一个词概括它的综合性和高科技的含量,更便于孩子们理解并对其有浓厚的兴趣。

如今,很多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将机器人教育纳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部分。我国的机器人教育也正在迎头赶上,已经有一些省市开始将机器人课程作为选修课进入课堂。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更好的促进机器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随着机器人课程逐渐地普及并走进中小学课堂,机器人教育对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的一些商用领域,中国企业突飞猛进,市场占有率从无到有,不断提高。

正如很多互联网大佬的判断,中国企业要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必须实现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全球化。

所以不管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若不想被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所淘汰,就必须尽早领悟这个技术,而引导孩子从机器人入手,无疑将是最明智的选择。

机器人课程,是一项综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科技创新活动,它注重对青少年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它从简单的结构、机械、电子技术一直到通过电脑编程、微电脑控制的智能化机器人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一、机器人课程是一个让学生更加自信的课程

无数个大小任务组成了机器人课程,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无论他多么的不自信,也无论他的文化学习成绩多么的不好,在机器人课程中都能够完成与他自身情况相适应的任务,进而增强他的自信心。机器人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会体会到:“我行”。

二、机器人课程是一个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活动

机器人课程融合了电子、传感器、造型、机械、数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它不仅体现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认识,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举措。比尔盖茨就曾预言说:“未来家家都有机器人!”

三、机器人课程是一个让学生提升智能(智力)水平的教育活动

美国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的智能(智力)分为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观察智能以及音乐智能这八个智能水平。除了音乐智能在机器人教育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外,其它各个智能水平都可以机器人教育活动中得以体现和提高,如: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提高言语智能;在程序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提高逻辑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提高观察智能和肢体动觉智能;在协同合作中培养人际智能;在失败的教训中提升内省智能等等。

四、机器人课程是一个让学生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生的能力结构通常有: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实践能力、耐挫折力、思维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而每个学生的能力结构通常都会参差不齐,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创新能力强……

机器人教育活动过程中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使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机器人课程通过采用各种学习方式更可以使其它相对较差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机器人教育,对于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孩子通过机器人搭建及编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1世纪作为高科技以及互联网技术引领的世纪,创新驱动发展,人工智能必将是未来的领军行业!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在许多岗位上将取代现有的人工操作,有的岗位甚至因为人工智能的到来而彻底消亡。成长在人工智能时代中的孩子们,未来要在与智能机器人的比拼中不落下风,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智能机器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例如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甚至,掌握机器人编程的技能技巧,去操作和管理智能机器人。

教育机器人未来规划(机器人教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