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有个什么高档购物小镇(不可同日而语的浦东花木三座商城)(1)

上海浦东有个什么高档购物小镇(不可同日而语的浦东花木三座商城)(2)

我之所以对郭鹤年的酒店经营之道如此感兴趣,还因为上海浦东嘉里中心。

1974年郭鹤年成立郭氏兄弟香港公司。1979年,郭鹤年搬到香港,把香港公司取名为嘉里控股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租了一些公寓让定期从新加坡来的人员留宿。每两年租约期满后,租金总是大幅上调,上涨的租金给郭鹤年的业务带来了阻力。于是,郭鹤年把几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叫到他的办公室来,说:”如果租金还是这样涨上去,我们将永远无法在这里站得住脚。我们必须投资房地产市场。“

上海浦东有个什么高档购物小镇(不可同日而语的浦东花木三座商城)(3)

郭鹤年(图源自网络)

郭鹤年于是成立了嘉里建设有限公司,是他从1978年以来投资香港和中国大陆房地产的主要公司。很快,郭鹤年决定不再停留于购买一两层办公楼,或者一两间公寓。他将发展范围扩大至兴建整幢物业,然后兴建商业大楼和住宅综合体。

郭鹤年在上海的第一个酒店项目是波特曼中心,接着是浦东香格里拉和浦西香格里拉。

浦西的上海嘉里中心则是当时上海最好的办公楼之一,还有隔壁的服务式公寓。

我这里要说的是2011年左右在浦东芳甸路和花木路口的嘉里中心,它包括三幢大楼,分别是酒店、办公楼和商场。

而我就住在它的对过。

上海浦东有个什么高档购物小镇(不可同日而语的浦东花木三座商城)(4)

浦东嘉里中心(图源自网络)

我1997年从浦西搬到浦东花木,先是住在海桐路,目睹了花木地区是如何从一片农田飞速发展成高楼商场林立的社区的。

但这里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商业文化跟不上居民的生活需求。说得再具体些,这里有众多的中高档居民区,却缺乏比较有质量的餐馆,与高度竞争的浦西餐饮环境大相径庭。

在芳甸路嘉里中心的另一边,有两栋建筑和美食一条街。在嘉里中心没出现时,由于这里有上海会展中心,吸引了人流,美食街就有生意。美食街的店铺杂杂的,属于中低挡。

美食街的一旁的紫竹大厦主要是办公楼,层次还可以,毕竟浦东有不少的金融投资公司,但它地下的商铺质量极差,档次乃至比美食一条街还不如。

上海浦东有个什么高档购物小镇(不可同日而语的浦东花木三座商城)(5)

紫竹大厦(图源自网络)

它曾经有一家唯一我们觉得不错的日本面店“味匠”,老板是日本人,我们几乎每两周都会去吃一次。但周边店面的水准太差,“味匠”搬到浦西徐家汇去了。我很怀念这家店,曾与去过那里的朋友打听,他们说它的生意也一般。

美食街的另一旁是喜马拉雅,它包括一家酒店和一家商城。它是以很炫的建筑形式出现的,底部像几条大象腿撑着,开业时热闹了好一阵子。

喜马拉雅商城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餐厅,但不久就一家家萧条了。我们很难理解,毕竟它楼上还有电影放映厅,不至于那么萧条。仔细观察,一个是商城招商不慎,一些商店质量不佳;第二是建筑形式的怪异导致里面的功能紊乱,像是迷宫,没法有效导引人流。

上海浦东有个什么高档购物小镇(不可同日而语的浦东花木三座商城)(6)

喜马拉雅(图源自网络)

我们比较喜欢吃的是里面的一家日料店“和园”,眼睁睁地看着它所在的楼层的餐厅一家家要么关掉要么倒闭,最后是原来打通的过道也封闭了,据说是其余部分改成办公房了。和园所在的位置也成了死角。

和园原来经常是客满的,后来慢慢生意淡了,最后我们也不去了,毕竟周边人气太衰了,请朋友在和园吃饭,对方会很诧异的。

喜马拉雅酒店的大堂也是黑黑的,不是很正常,我们开业的时候吃过里面一次自助餐,再也不感兴趣。

相比之下,浦东嘉里城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它和喜马拉雅几乎同时开业,但生意始终很旺。我的感觉就是它招商很慎重,这样大家都愿意来逛逛,聚集了人气。

更厉害的是,等到人气聚集后,它又开始第二轮的淘汰,通过租金上涨,将那些生意一般的商家调整出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它的餐厅,调整后的新餐厅确实大多不错。这种不断淘汰,让嘉里城生意一直很好。

嘉里城不像喜马拉雅,不管建筑形式还是内部装潢,都中规中矩,不玩花的,但功能性很强。它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的商家,靠的是精细化的管理取胜。

我们戏称:嘉里城是跨国企业的,喜马拉雅是民营企业,紫竹大厦是乡镇企业的。

浦东花木联洋是居民区集中之地,却很少有好的商城和餐厅,嘉里城一度一枝独秀,直到联洋出现了丁香国际广场。如果辐射开去,张江能与嘉里城竞争的是长泰广场。这么大的一块区域,好的商城也就这几家,我当然很佩服嘉里和郭鹤年的开创之功了。

上海浦东有个什么高档购物小镇(不可同日而语的浦东花木三座商城)(7)

#香港##郭鹤年##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