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车就砍死你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男子坐车下车被拒?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男子坐车下车被拒(杭州女子因要车被拒)

男子坐车下车被拒

“不买车就砍死你了。”

这句话出自一个39岁的女性。

在向母亲要几十万的车,被母亲拒绝后,她边拿出刀砍向亲妈边说出这句话。

期间,女子的叔叔上前劝阻,不料她又拿刀向叔叔砍去。

最终,母亲被砍伤,叔叔被砍伤后不治身亡。

我们惊讶于一个39岁的女性,因愿望不被满足,就有如此行径。

但细想一下,这个新闻看似是女子因为一辆车砍向父母,可她能走到今天一定绝非偶然。

就像一个人患上不治之症,绝不仅仅是因为昨天吃了什么。

当孩子习惯了要风得风,胃口越来越大,父母哪怕拒绝一次,都能让孩子感到切肤之痛。

要求没被满足的愤怒,才是这起悲剧发生的根源。

生活中,很多父母觉得爱孩子就是无条件满足,我劝大家谨慎看待这个问题。

01多少父母,误解了无条件满足

《超级育儿师》有一期,孩子喜欢看手机游戏,必须一次看个够,父母一旦拿回手机,孩子立刻嚎啕大哭。

去商场溜达,看见玩具小汽车就要买,不给买,孩子便故技重施。

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爸爸抱着他又是认错又是道歉,然后再答应孩子的要求。

长期以往,孩子只要不顺心,就将家里的玩具全部摔到地上,抱着妈妈耍赖。

而父母的每一次妥协和服软,不知不觉就成了孩子控制他们的开关。

于是,养育进入到一种恶循环,孩子脾气越大,父母越不敢惹。

其实,教育出现这类问题,是我们将“孩子的情绪与父母的好坏”挂钩了。

当孩子哭泣时,许多父母会有愧疚感,为了让孩子开心,我们只能不断地满足他。

不知不觉,我们的满足就成了孩子索取的借口。

近日有这样一条新闻。

8岁男孩当街咬住妈妈的手臂,只因妈妈拒绝给他买玩具。

虽然男孩强调妈妈凶了他,但父母态度不好,小小的孩子就能对父母动手吗?

最气愤地是,妈妈没有批评他,反而小心赔罪,似乎招惹了孩子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我突然理解那些孩子哪来的勇气,为了要东西,对父母以死相逼。

是我们的无条件满足,让孩子产生错觉:爱他就要满足他的一切。

《重新定义父母》书中曾说:被无条件满足的孩子,很难考虑别人的感受,长大后,他们的性格大多贪婪、自私、无节制,没有规则意识

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群体生活,为了寻找存在感,他们只能变本加厉地折磨父母。

所以说,无条件满足,不是爱,而是毁掉孩子的毒瘤。

02无条件满足,要有3个前提

看到这,很多父母会疑惑,无条件满足孩子错了吗?

其实,错不在无条件满足孩子,而是要有3个前提:

第一,给孩子能力之内的满足。

第二,孩子年龄越大,越要减少物质满足。

第三,给孩子适度的物质满足,多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知乎上有个高赞帖,网友的故事值得大家参考。

在她五年级左右,妈妈每到发工资的日子,便将钱摆在桌上,计算当月各项花销。

有多余的地方就给她零花,她有想要的东西,妈妈尽量从各项费用中挤出钱。

后来家里经济好转,她也渐渐长大了,但母亲仍会强调:学习和养你没问题,但糟蹋钱的事,咱家可没有。

等她工作后,家里有了可观的财富,但母亲会挑明:父母的钱,和你没有关系。

这样的成长环境,她也会羡慕同学吃喝玩乐,但不会提无理要求。

因为家里的开销和父母的辛苦,她看在眼里,花钱也相对理性和清醒。

妈妈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不正是践行了无条件满足,有条件给予

她从没否定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愿意从日常花销中省出一部分,满足孩子的愿望。

但这些能力之内的满足,不会为家庭增添负担,也不会让孩子恃宠而骄。

毕竟,孩子想要的东西,是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变贵。

父母能支付一时,却无法支付一世。

心理治疗师肯特·霍夫曼描述过的健康亲子关系模式是:

父母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会掌控全局,能保证孩子安全,也能让他有所依靠。

给孩子掌控之内的满足,满足感才会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当我们的满足成了孩子索取的目标,再多的财富也填不满欲望的鸿沟。

03正确满足孩子父母要做3件事

1、在物质要求上,要3次给1次

李玫瑾教授曾聊过孩子要东西,不给就闹怎么办?

她的回复是:按三比一满足孩子,孩子要3次,给1次

因为父母从不满足孩子,他的内心也会压抑,给孩子太多,又容易变成理所当然的索取。

这个“一”就是留给父母和孩子的后路。

这样既能避免孩子欲求不满的匮乏感,父母也能趁机教育孩子,和父母有商有量要东西,

父母才会考虑你的要求。

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满足孩子,不但能让孩子学会表达、尊重父母,孩子的耐力、管控力、节制力、思考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升。

2、坚决拒绝无理要求,同时给出替补方案

一位妈妈分享她的育儿经验。

女儿吃饭时想看电视,妈妈果断决绝,任凭孩子哭闹,依旧强调:不可以。

看见女儿不妥协,她又提出替补方案:吃完饭可以看一会,或者边吃边听故事。

女儿还想用哭闹要挟妈妈,但妈妈立刻亮出底线:吃饭时间过了,你只能等到明早吃。

威胁无效,女儿开始情感勒索:我不爱妈妈,我讨厌你。

妈妈微笑地托住她的情绪:没关系,妈妈始终爱你。

等女儿心情平复些,妈妈再顺势地给她吃的,孩子自己就会找台阶吃饭。

孩子成长期一定会有各式各样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的态度唯有温柔和坚定的说不。

拒绝孩子不等于冷漠对待。

给孩子替补方案,既能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能保住父母的底线。

这样的教育模式有看见、有规则、更有益于彼此的解决方案,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

3、鼓励孩子自食其力

曾看到这样一条视频。

妈妈周末带孩子去夜市捡瓶子,用来支付孩子想要的玩具和零食。

父母不见得都让孩子捡瓶子,但却要教会孩子为自己的欲望负责

你可以要东西,但争取要靠自己,而不是次次让父母满足你。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协助孩子想办法。

比如:从零花钱里扣,帮父母做额外的家务,给孩子找力所能及的兼职。

让孩子先付出再谈满足,更利于培养他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孩子只有感受过争取的辛苦,赚钱的不易,存钱的克制,他才能审视自己的欲望,珍惜他人的付出。

04

心理学家科胡特曾说: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

无条件满足就是:能满足孩子的,不加条件的满足;不能满足孩子的,不带评判的拒绝。

孩子小时候的陪伴,孩子成长中的看见,要求背后的需求,这些有利于孩子人格发展的满足,父母完全可以无条件给予。

但孩子物质要求越来越多,已经超出父母能力之外,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渴望,也要坦言自己的实力。

虽然做真实的父母,孩子会有挫败感,但认清现实,他才不会活在手心向上的幻想中。

总之,父母真正要满足的,是对孩子的接纳和爱。

只有我们看见了孩子的需求,他才会有情感的满足。

只有我们肯定了孩子的要求,他才会有努力的动力。

只有我们鼓励了孩子的欲望,他才会有人生的目标。

因为孩子追求的,从不是物质有多少,而是父母爱我有多深。

-THE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作者:陶若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洪恩所有,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