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21 世纪网上冲浪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随处可见的“缩写词”。从博大精深的中文拼音 awsl,plmm,lsp,yxh 等等,到英文缩写诸如 wtf,asap,btw,再到“中英混血” rnb,ojbk,就想问你能看懂几个?

现在,这种“缩略词潮流”不仅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中盛行。从歧义繁多的缩写词到不必要的术语(jargon),科研论文的可读性似乎变得越来越糟糕。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统计学家 Adrian Barnett 就针对科研文献中缩略词的使用,在 eLife 上发表了题为 Meta-Research: The growth of acronyms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的论文,报告了对 1950 年至 2019 年之间发表的超过 2400 万篇文章标题和 1800 万篇文章摘要的分析结果。

最终发现,其中 19%的论文标题和 73%的摘要中至少包含一个缩写词。同时,缩略语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但同一个缩略词重复使用的频率却有所减少。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怎么办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1)

缩写词数量攀升,文章可读性越来越差

不可否认的是,在科研领域中,某些缩写词是有用的,因为它们能被广泛理解,如艾滋病(AIDS)、艾滋病病毒(HIV)、脱氧核糖核酸(DNA)。

但是,过多地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却会妨碍文章可读性,因为它们可能比术语的完整表达更难理解吸收。

在此次的研究中,根据来自生物医学数据库 PubMed 的文献数据,研究人员详细统计了自 1950 年至 2019 年之间发表的文章中,缩写词所占的比例,以及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缩写词。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怎么办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2)

1960-2019 文章中缩写词所占比例(不同颜色代表缩写词中的字母个数)

Barnett 说:“一部分科学家们喜欢用这些缩写词,但它们并不一定会被其他研究人员广泛接。于是,各种各样的缩写词和术语最终充斥于科研论文中,引起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在标题和摘要中使用术语,会大大减少论文的被引次数。

当然,如果生命科学家不理解天体物理学家使用的缩略词,我们可能会觉得能够理解,但是现在,由于滥用缩写词,即使是相近的领域(比如生命科学和医学界)也出现了壁垒!

该研究还发现,自 1956 年以来,摘要中使用首字母缩略词的频率已经增加了十倍,从每 100 个单词 0.4 个缩略词,增加到每 100 个单词 4 个缩略词。而且在约 110 万个缩写词中,绝大多数(79%)在科学文献中使用的频率不到 10 次。

Barnett 表示,绝大多数缩略语的使用频率明明很低,却还是充斥于论文之中,这样的现象“相当令人头秃”。因此,他鼓励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使用新的缩写词之前要三思。毕竟,如果摘要部分晦涩难懂,那么论文也不太可能吸引人们去完整地阅读。

写多了,“撞词”就降临了

实际上,除了缩写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还有一个影响文章可读性的因素,那就是同形却异义的缩写词。

在日常生活中,缩写词创造的多了,“撞词”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nbcs 乍一看挺像中文拼音“拿不出手”的缩写,谁知道人家其实是 nobody cares 的亲儿子呢?直男听说女朋友喜欢 Mac,欣然送上笔记本电脑,结果人家只是想要个口红。

在科研领域,这样的“美丽”误会更是数不胜数。比如 AV,在医学上指“动静脉arteriovenous”,而 NB,指的是“神经母细胞瘤 neuro blastoma”。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怎么办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3)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篇军事科普文章中同时读到了 TMD, NMD, CNMD,是不是有点满脑子黑人问号的感觉?但其实,它们代表着名副其实的导弹系统,分别对应美国反导系统(Theater Missile Defence)、(National Missile Defence),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Chinese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怎么办 科研论文缩写词泛滥(4)

虽然,这个缩写很带感,但是……

标题长,摘要更长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最近的论文中,不仅使用了新缩略词的数量变多了,而且其标题和摘要的总长度也大大增加。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曾发表在 eLife 上的另一项研究结果:2017 年,一团队对 1881 年至 2015 年间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超过 700,000 篇论文的摘要进行分析,发现自 1960 年以来,论文摘要中每个单词的平均音节数,超难单词的百分比,以及句子的长度一直在稳定增长。

冗长的句子和难以理解的单词不仅使论文的可读性降低,而且还可能降低论文被引用的概率。去年,一项高引用论文的特征分析研究就发现,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献的标题只有10 个字。

该研究的作者神经科学家 William Hedley Thompson 说,科学研究写作不应该只是面向自己的同事。“如果您的目标受众只是您的科学领域,这很好,但是我希望科学能对普通人更具有包容性。”

心理学家基普林·威廉姆斯(Kipling Williams)写过有关阻碍科学交流的术语和缩略语的文章,他说,专业术语的增加只会使非专业读者感到孤立无援。

当然,也有人对缩写词、术语等的滥用现象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例如,每篇论文使用的缩写词不得超过 3 个;仅使用已建立的首字母缩写词,而不使用可能引起歧义的缩写词;最好在开头或结尾处将文中出现的缩写词单独列表。

正如 Barnett 及其同事也在论文中呼吁所说,“减少缩写词的使用,撰写更易于阅读的科学论文,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变,却能够显著提高科学研究的有效性。”

备注:封面图 WTF意为: water-soluble thiourea-formaldehyde 水溶性硫脲甲醛

排版:邹静雯编审:王新凯参考资料: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60080https://www.unisa.edu.au/Media-Centre/Releases/2020/wtf-when-will-scientists-learn-to-use-fewer-acronyms/https://www.thehindu.com/sci-tech/science/acronyms-and-abbreviations-in-scientific-publications/article32475030.ece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science-research-papers-getting-harder-to-read-acronyms-jargo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