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气的“红顶商人”,你知道他的这一面吗?


红顶商人即官商,是指官员同时从事商业,兼备两种职业,后代指与官场关系密切的商人。而大家一看到这个词,最先想到的一个人就是胡雪岩。2006年,随着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热播,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徽商传奇。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1)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电视剧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商人、企业家、政治家。其一生功绩显赫,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组织上海采运局,设立 “阜康”钱庄分号,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赢得“活财神”、“江南药王”等美誉。曾位居二品,赏黄马褂,后受官僚、外资挤压,郁郁而终。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2)

“中国式管理之父”、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胡雪岩:“胡雪岩是徽商的杰出代表人物,身上有着徽商讲求诚信、为人着想、精明强干等共性。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为商圣,一方面是因为胡雪岩经商讲求诚信,另一方面也利用他的财富,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做了很多的好事。”

官商一生,几经沉浮,其经商之道必有精妙,取之有道却又用之有道,才是他真正的流芳之源。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3)

《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第42期封面·胡雪岩

“戒欺匾”:仁心仁术

同治十一年(1872),胡雪岩在杭州创办“胡庆馀堂国药号”,曾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其中,药房的所有匾额都是朝外,唯有一块“戒欺匾”朝内挂置,即警示告诫内部员工勿忘戒欺。他承秉“医者,是乃仁术”立下此匾,更有跋文如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4)

胡庆余堂·戒欺匾

在这样的治厂方针下,庆余堂成为了悬壶济世的慈善,在战乱频发、恶疾盛行的年代,生产出了“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良药广为畅销。胡雪岩对配药选料,尤为严格,宁缺毋滥,不做欺世之举,流传出为制作急救药品“紫雪丹”,因古法记载不可使用铜锅铁铲,故不惜工本,耗金133克、白银1835克特地锻制了银锅和金铲的故事佳话。现金铲银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有“中华药业第一国宝”的美誉。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5)

胡庆余堂

“大善人”:善国善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忧民,用之有道。晚清战乱,天灾人祸频频而至,胡雪岩赈灾济民的善行不胜枚举:太平天国运动清军收复杭州,他义葬数十万暴骸,以安亡灵;直隶水灾,捐衣万件、白银万两;陕西大旱,捐实银5万两;捐山东赈银2万两、白米5000石、棉衣3万件;捐山西、河南赈银各1.5万两等等等等。实为“晚清第一慈善家”。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6)

胡雪岩故居

家国情怀,犹记忧国。协助左宗棠,在洋务运动中资助创办诸多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在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护国战争中,胡雪岩以自家钱庄事业做担保,向外国银行借贷巨款作为“军费”,购运西方先进武器,以己之力助卫国功成,实为“大义”。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7)

左宗棠收复新疆

商人,一般留下的印象是:精明,爱财,操奇计赢,又或是“无奸不商”。然而胡雪岩却留下了特别的形象。他是一个典型的商人,晚清首富,精明爱财,深谙官商两道;他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人,他懂道义,明哲理,知文化,曾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因为他知道,文物是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人文象征和精神财富。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最后一无所有,这大起大落的戏剧化人生是他的真实写照。而经商有道,诚信为先,医者仁心,忧国济民,才是他人文色彩的传奇传记。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8)

汉服摄于胡雪岩故居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胡雪岩经商处世36计(人为本特辑扶倾济弱)(9)

文 | 文以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