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

2018年是国内机甲格斗的元年。由浙江卫视《铁甲雄心》开启,机器人格斗在综艺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爱奇艺的《机器人争霸》和优酷的《这!就是铁甲》都接连上演。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2)

回看去年的三场格斗秀,《铁甲雄心》的制作更偏向于专业的竞技赛事,而《机器人争霸》、《这!就是铁甲》是剧情真人秀的常规制作模式。到2019年,爱奇艺、优酷轮番退场,给《铁甲雄心2》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

目前,新一季的节目播出两期,节目模式做了极大的改变。尽管整体形态近似《《这!就是铁甲》,但是细节制作上也注意避免了第一季遗存下的问题,成为现阶段综艺市场上唯一一档机器人科技竞技类真人秀。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3)

然而,做了整体升级之后的《铁甲雄心2》,在首播当日的收视仅为0.236,依旧没有获得太大声量。小众题材迟迟不能出圈,除了市场环境之外,垂直化的节目创作还有哪些值得改进?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4)

机器人格斗的视觉之变

第一季的《铁甲雄心》从很大意义上来说,是对机器人格斗赛事的普及。注重专业竞技赛事解说和机器人背景资料的介绍。而《铁甲雄心2》在机器人的竞技比赛中引入明星,强化剧情和娱乐性,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5)

从视觉差异的角度出发,最为直观的升级主要包含以下三点:赛事场景设计、对抗性的赛制规则、风格各异的格斗机甲。

从场景设计来看,对比第一季格斗场和主持舞台的“闪回剪辑”,《铁甲雄心2》的立体空间设计关联性更强,嘉宾的转场和赛事的推进显得更加清晰顺畅。格斗赛场、明星嘉宾观看台、机器人备选区,空间功能都相对明确。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6)

具有军工级别的防弹格斗场,成本高、难度大、具备极强的游戏沉浸感。新增的驻场巨星机器人“铁甲狮”,兼具赛事主持人的角色,在赛场内发布指令。战斗舱启动干扰装置,铁甲格斗正式开启,让节目的机械色彩和科技感更加浓厚。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7)

其次,赛制规则的设计改变。《铁甲雄心2》节目邀请了六位明星嘉宾作为战队经理人,参与最强战队的争夺。从第一季的“机器人之王”到本季的“最强战队”,体现的是从个人转变为团队之间的较量。

节目在战队成团前设立抢机战,每位明星经理人每轮可选择一台铁甲,系统随机抽取对战,胜方进入战队,败者进入待定池。前两期节目中,率先拥有三台铁甲即表示完成本阶段选机任务。在之后的对决赛中,铁甲数少于三台就意味着战队淘汰,战队经理人也随之离开。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8)

明星选机的篇幅做了一定的缩减,尽可能的展现出机甲格斗的完整过程。在选择对抗双方的过程中,节目采用“系统抽取”的规则,对战具备随机性,既存在旗鼓相当的对抗,也存在实力悬殊的碰撞。

选机结束,即刻对战。迅速直接的推进,让机甲格斗的结果强有力的呈现出来。第一期节目在播出15分钟就开始了第一轮的铁甲对战,有效确保了节目的整体叙事节奏。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9)

可以看到,新一季的节目尽管在赛制上做了一定调整,但整体叙事依旧秉持着层层淘汰、快速推进的原则,没有偏离快节奏的呈现方式,没有过多依赖戏剧化的剧情设计来推动叙事。

最后从参赛的机器人来看,首期亮相的48台铁甲,风格各异,特征明显。相较于第一季国内外铁甲的并行对抗,《铁甲雄心2》在前两期的抢机战中,设定了由国内铁甲率先出场的方式,而国外战队将会在后期加入。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0)

陈列的铁甲中,有部分已经在第一季比赛中获得出色表现,装备在过去的基础上做了一定改造。例如白虎卫士的两轮驱动改为了四轮同步驱动,两顿烧烤在护甲上做了全面升级,使用多面切割的方式,让铁甲更不易受损。

此外,还有第一台人形格斗机器人“火星人”、年龄最小战队制作的铁甲“海浪花”,双胞胎姐妹花共同制造的“钢铁芭比”等等。格斗机器人形态各异,水平也相对参差不齐,但是整体在视觉上还是呈现出了一场较为激烈的格斗赛。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1)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2)

机器人背后的人物角色

第一季的《铁甲雄心》,设计了多种人物角色。其中包括节目发起人及全球推广大使李连杰、赛事解说员黄健翔金额吴大维、主持人罗希、赛事的专业裁判员以及格斗机器人的战队成员。其中黄健翔和吴大维不仅参与赛事解说,还需要担任主持人和记者的角色来详细介绍和补充战队信息。

人物角色过多且功能重复,往往会影响节目的整体叙事。新一季的节目在加入明星战队经理人的角色后,弱化了主持人的功能。赛事监理官王涛、周玲安的搭配组合,在节目中起到主持串场、赛事解说等多个作用。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3)

在选机环节用选机策略、选机逻辑树立人物形象,突出明星经理人的角色。在后期对抗赛中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解说风格体现出赛事监理官的专业性。各司其职,角色配置相对简洁。

但是明星的加入是否是竞技真人秀的最好表现方式,可能其中还包含人物关系的构建逻辑。明星参与、对机器人战队进行统筹管理,能否形成理想的人物关系,是竞技类真人秀的关键。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4)

黄健翔、朱正廷、艾玛·杜蒙特、杨迪、沈涛、兔子牙,六位明星经理人的选择,可以看到节目组也希望加强明星战队经理人与铁甲格斗选手之间的关联。但是从前两期节目来看,明星与铁甲之间的关联还是相对勉强,相对于“经理人”的角色,更像是不知所措的门外汉。

担任第一季解说员的黄健翔,能够在开场迅速认出第一季的选手,对铁甲有相对熟悉的认知。选择标准明确,要求“结构简单、重心低”,铁甲格斗经验相对丰富,所以在六位中最先组建完成战队。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5)

朱正廷在场下做了一定的功课,选择目标相对清晰,能够在抢机战中根据对手反应迅速做出应对策略。艾玛·杜蒙特是机甲的铁粉,对于创新的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6)

相比较之下的杨迪、沈涛和兔子牙,主要是承担了“铁甲小白”的角色,对机器人了解不够、兴趣不大。尽管是出于弱化竞争关系,在人物角色设计上稍有偏差,但是到节目第二季,还是用“铁甲小白”来推进剧情的设置,难免会显得没那么高级。

除了明星以外,机甲背后的设计者、操作手也是重要的人物角色,但是本季节目还是没有刻画出来。观众很难与冰冷的钢铁机器产生共情,只有记住机器背后的“人”,才能强化竞技节目的情感连接。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7)

不论是街舞、说唱还是其他小众文化,选手都是观众记住的关键所在,差异的个性,鲜明可爱又具有贴近性,让观众在不熟悉的领域迅速记住个人而非作品。所以,刻画出机器背后的人,才是构建情感联系的重点和难点。

这里的人物角色绝不是通过后期采访选手、阐述远大梦想来塑造,制作过程的艰难和苦楚也可以换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英雄主义”和“潮酷青年”如果真正能用角色塑造出来,那格斗机器一定能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8)

小众题材是否走入大众视野

有了第一季的表现,暴力美学和科技元素自带的新鲜魅力已经逐渐消失殆尽,所以丧失了原有优势,《铁甲雄心2》卷土归来一时难以掀起热潮。

从节目模式来看,机器人格斗比赛尽管节奏快、强度高,但是整体娱乐性相对不强,受众主要是男性和机器人爱好者。而综艺市场的用户仍以女性为主,所以格斗类竞技节目自然会失去大量黏性观众。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19)

从大环境来看,文化背景的不同依旧是主要因素。国外有民间自发的机器人对抗赛事,“车库文化”允许暴力厮杀和情感宣泄。而制造战斗机器人对中国百姓来说是件艰巨的任务,制造难度大、经费成本高,且没有环境可以试炼,本身就难以普及,机器格斗市场更是在国内难以打开。

最后,格斗比赛的根本因素实则是机器人的格斗水平。尽管热血创客、科研团队、机器人发烧友等国内外机器人战队近两年来涌现出许多,但是选手水平参差不齐,机甲的整体质量离高标准还是有一些距离。

制作铁甲雄心格斗机器人(机器人格斗卷土重来)(20)

首轮对决的侠客和两顿烧烤,在第一季里都有出色表现,但却在一分钟内结束了战斗,选手本身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其他的多数参赛选手自吹自擂,机甲外形好看、技术先进但实战却表现一般。

不难发觉,机械领域的格斗战队选手资源还是相对有限,虽然机甲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和升级,但是却鲜有强实力的新面孔出现,这也是此类综艺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所以整体来看,冷眼君认为,《铁甲雄心2》虽然在节目模式上做了细微的调整,但在核心创作理念上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且囿于市场环境,机器人格斗类竞技真人秀恐怕难以破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