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尺讲台,这或许是很多人对学生时代的回忆——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但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来袭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学模式也在随之改变。如今,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体验式、交互式课堂正在成为学生们的“日常”。

“大家把课堂记录调出来,一会在实践课上边听、边看、边做,一定要把这个知识点摸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声音时常会出现。在产教融合、聚合协同的办公要求之下,学校向周边区域输出了不少栋梁之材。随着“数字化”、“智慧化”燃起燎原大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华为助力之下迈入数字发展新赛道,成为广东职教新标杆。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活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华为共建智慧教室)(1)

数字发展要“变革”也要“创新”

作为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型过程中,觉察到诸多亟待升级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节课堂普遍向同一专业的多个班级同时开放,并且知识点较多,如果板书字体偏小,就会让后排学生无法清晰获知所写内容。如果板书字体偏大,既不能同时写下所有相关知识点,也不利于学生记录。

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多聚焦于“教”,在“学”字之上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在专业程度高、精细程度强的技术类课程方面出现知识短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课堂形式少,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于课堂授学模式单一,无法保障“教”与“学”的协同,教学效率低下。

在教学层面以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也注意到现今管理与教学的疏离。对于教学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师生在课堂上是否进行了有效交流等情况,院校普遍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而前往“听课”所获知的课堂氛围又不具备普适性。如何融合创新,以较低成本建立教师、学生、院校的联接通道,实现信息化教学、智能化教学,保障后续智慧教育建设的科学发展,成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变革的核心诉求。

深化教学要“趣味”也要“品质”

“大家看这个模型,轴承这里是不是有一段很明显的沟槽?这是进行问题排查清理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一定不能忽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教师们在讲台上循循善诱,学生们在座次上若有所思,但有的人看向左侧,有的人却看向右侧。

这并非大型“摸鱼”现场,而是以华为教育协作平板Ideahub Board为入口,打造的智慧教学新模式。得益于华为在5G、物联网等领域的新ICT技术领先优势,如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可以通过教室两侧安置的Ideahub Board,清晰地看到本节课堂的“数字板书”。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也可以在屏幕上进行书写,与教师“隔空”交流。

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教师在课堂上所书写的板书,都会被妥善保存在云上平台。课堂结束以后,学生如果想要进行课堂的二次学习,只需要进入授习平台调取课堂记录,即可在图书馆、宿舍、体育场等任何地方进行课后复习,实现高质量、高品质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造“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借助相关设备以及边缘云计算,打造了一系列实时反馈、端云协同的趣味创新教学活动。以汽车技术学院的相关课程为例,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举行随堂演练,将学生们分为数个小组进行每个技术的步骤、位置、零部件测验。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探求者和学习过程的体验者,老师则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成为教学实施和学生技能开发的设计者,实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试。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活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华为共建智慧教室)(2)

运维管理要“便捷”也要“高效”

如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反馈通道得到了大幅拓展。通过每一节课堂的后台数据,老师们能够实时了解课堂上哪一部分、哪种风格更受学生青睐,教学效果更加凸显。通过全过程教学的对比反馈,帮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每个学院,从学生的视角获知教师的教学亮点,为后续提升教学成绩、教学效率带来了参考依据。

数字化模式的优势并不仅限于打通课前、课中与课后,还在于打通了线上、线下的简易便捷运维。在为教学“做加法”之时,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也对运维“做减法”,通过实时信息自主采集、系统自主运算、数据可视化呈现,帮助运维人员从繁杂的管理工作当中解放出来。

智慧建设要“融合”也要“效果”

数字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智慧教室的成功应用,背后是华为与合作伙伴的通力协作。通过聚力“一个中台、两个平台、三类设施”整体架构,遵循“智慧化服务于教学和管理”建设思路,把握“融合创新”、“科学发展”两大关键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传统教室教学功能进行了系统整合。依托华为教育协作平板Ideahub Board,实现了教室线下教学、资源生产、课堂线上直播、知识点搜索、AI课堂分析的教学闭环。

与此同时,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也携手华为,聚焦新ICT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双向融通、联合创新,充分利用设备终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结合边缘云计算,拓展教学时空,形成虚实融合、多元互动、虚实一体化的高效课堂,达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当智慧教室逐渐改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生态后,不少老师也越来越认可这种模式,信息技术学院吴老师说道,“以前只需要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课堂就能授课。现在通过智慧教室,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得到了提升,教学氛围变好了,教学质量更高了,教学难度却低了”。

生态环境技术学院的学生李同学也对智慧课堂十分满意,“以前大家很担心信息化教学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后来才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离课堂更近了,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活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华为共建智慧教室)(3)

匠心致理要“现在”也要“未来”

匠心致理,砥砺前行。智慧教室的搭建,在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化建设搭起底座的同时,也为高校拓宽教育模式、提拔教学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当“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步伐悄然加快,以融合创新、科学发展为驱驰的智慧院校,也将并入快速发展的主干道。

对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而言,智慧教室亦是数字化建设、智慧化发展的一个切入点。随着数字变革的逐渐深入,学院未来也将迈入更智能、更创新的校园发展之路,把“数字光辉”撒到校园各个角落。在这一过程当中,华为愿意成为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底座,在技术层面提供全面的赋能,继续携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研融合,助推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共同谱写未来高校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