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君 赵丽芳 长篇弹词《金陵杀马》第十五回“幡然悔悟”
【故事梗概】红云师太跟文祥讲起战国年间,刺客豫让“漆身吞炭”,替智伯报仇的典故,使文祥茅塞顿开。文祥决定效学豫让,给自己毁容。于是就到杭州附近的新市镇,找到故人觉海寺的当家”了空“和尚,暂时住在寺内,准备给自己毁容。了空知道文祥要给发妻,义兄报仇,就给他一张药方,教他把匕首炼成见血封喉的毒药匕首。这天文祥在街上巧遇自己同胞弟弟的总管老伯,得知弟弟文才现在是天津一家皮货店的大老板。因马新贻调任天津,文祥决定到天津去与弟弟文财会面。
【细节赏析】本回书,内容比较多,一共讲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关于豫让“漆面吞炭”的故事。唐骏骐先生在 他的评话《刺马》中已经详细作过解释,所以我这里就不再重复,想要了解详细经过的朋友可以搜索百度“漆身吞炭”条目。
第二件事是范定富告诉文祥,马新贻不日将去天津任代理直隶总督,范定富也要跟马一同前往。文祥要行刺马贼必须赶往天津,但去天津之前必须先把毁容一事做好。
评:张文祥在灵隐寺隐身一月有余,始终不见范定富人影,现在要到新市去,没法与范联系,只得写信,将自己的行踪告诉范。准备把信藏在他藏身“大雄宝殿”的匾额后面。谁知第二天范定富却来找文祥。范告诉张,马贼要去天津任职,张告诉范,自己要到新市去找老和尚。其中写信这个细节(虽然结果并没有写信)设计不合理。因为两人相约“三击掌”为号,范不可能到匾额里去找文祥。况且信一旦落入他人之手,就会害了范定富。与其留有后患,还不如不告而别,或者请李泰客栈的老板带口信给范,这是文祥与范联系的唯一途径。
第三件事就是毁容。为了找一个安宁的地方,文祥想起了一个太平军时的同僚钱江,听说钱江在浙江新市觉海寺出家,现在成了当家老和尚,法名“了空”。文祥赶到新市,找到觉海禅寺,老朋友相见自然是十分高兴。文祥就将马新贻抛赃陷害,霸占恩嫂,又杀害发妻的事一一告诉和尚。开始时,和尚还劝文祥“身在三界中,不管五行事”,又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文祥听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他说国仇家恨,我不报此仇,死不瞑目。和尚见文祥如此决心,就给了文祥一张秘方,让文祥把他的匕首炼成毒药匕首,这样“刺马”必能成功。
评:马欣怡在杭州各城门布置了清兵,捉拿通缉犯张文祥,而且还有画形图容。文祥要出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吴老师没有作任何交待。这是本回书中一个不足的地方,原本可以大做文章的。
第四件事是文祥在街上遇到一个老者,老人见了文祥就叫出他的名字。原来这位老者是文祥的同胞兄弟张文财家的老总管。这时吴老师插说一段文祥与兄弟分手的往事。原来文祥有一个同胞弟弟,名叫文财,比文祥小十岁,那年文祥参加太平军时,文财只有十岁,当时有一个北方的皮货商收养了文财。皮货商死后,文财就继承了他的家业,生意越做越大,在广州,北京,上海各地都开设分店。这次老人家到新市来就是为了收购羊皮的,不料遇到了文祥,见这位客官长得与小东家很像,就叫出了文祥的名字。真是无巧不成书,文祥正要到天津去找马贼,现在听说弟弟文财就在天津,这不是天从人愿吗?
附:豫让“漆身吞炭”的典故,源于《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原是晋国大夫智伯的门客。晋国内乱,大夫赵襄子把智伯杀死。豫让为了替恩主报仇,数次行刺赵,皆未遂。最后一次豫让“漆身为厉(癞),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结果还是被赵襄子识破,赵被他的精神感动,命人将他放了。豫让最后要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在赵的衣服上连刺三刀,然后自尽而死。
【唱篇记录】
28′58″(赵):一见此人顿然呆,我似曾相识但是记忆难。你看他是来去匆匆步履急,满面愁容锁双眉。我是来到新市将那羊皮采,乃是天津特地到此来,想我东君与文祥是同一胎,与文祥他乃是昆仲亲兄弟,本名就叫张文财。今日碰巧来遇见,不由老奴喜满怀。
【评弹史话】钱雁秋(1923-1981) ,弹词演员,浙江湖州人。师从黄异庵习《西厢记》,40年代中,正当其声名渐露时下肢瘫痪,从此加倍努力,提高说唱功力,潜心编写脚本。先后编演了《法门寺》、《梁祝》、《麒麟豹》等长篇。50年代初与徒陆雁华拼档,演出于苏、沪等地。1961年加入上海长征评弹团与杜剑华拼档,编演了长篇《红岩》及中、短篇数十个。其中中篇《无影灯下的战斗》、短篇《曙光与五味斋》等均获好评。“文化大革命”中一度转业,1979年入上海新长征评弹团,任编剧。 (摘自《评弹文化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