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学教科书的缘故,很多人一提到严监生,脑海中就浮现一个十足守财奴的形象。其实,这是我们对严监生的严重误解。

严监生是严贡生的亲弟弟,名叫大育,字致中。老话说的话:一娘生九子,子子各不同。真的是这样,严监生和他哥严贡生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性格秉性却是截然相反。

如果说严贡生是一个吝人(亏别人不亏自己),那严监生就是一个啬人(亏自己不亏别人)。吝人和啬人的微妙区别,我在前面的《儒林外史之严贡生:雁过拔毛的铁公鸡、戏精、劣绅恶霸》一文中已经详细说过他们之间的区别,有兴趣的可以去浏览翻阅。

儒林外史之人生百态(儒林外史之严监生)(1)

图一

严监生对自己特别小气,特别舍不得花钱。他家里田地很多,存在票号的银子起码也有十几万两。但这严监生不知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他自己的骨血,只有一个小妾赵氏生的几岁幼子。按常理来说,那不得当成宝贝,要啥给啥。但严监生不!每逢上街,肉舍不得割一斤吃,也舍不得给儿子买点点心、零食吃。儿子闹得凶了,就买个四钱熟肉哄哄他。

后来,因为妻子王氏去世,自己悲伤过度,就病了。但自己有大把的银子,他却舍不得请郎中治病和买人参补补身体。于是,就渐渐病重治不了了。临终前,他已经扶正的小妾赵氏和老大家的五个侄子都在。旁边的桌子上点着一盏油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只个指头。他大侄子走过来问他是不是因为还有亲人没见到,所以不放心。严监生摇头。他的二侄子又走上前问道,是不是还有银子放在什么地方没有交代清楚,严监生又摇头。只是手一直指着不动。这时候,赵氏走上前去,对严监生说:“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完,赵氏走到灯前挑掉一根灯草。大家再看严监生时,只见他点点头,把手放下,这才魂归西方极乐。

儒林外史之人生百态(儒林外史之严监生)(2)

图二

但严监生虽然对自己极端吝啬,但对别人却是大方舍得。

在《儒林外史之严贡生:雁过拔毛的铁公鸡、戏精、劣绅恶霸》一文中,我们已经说过,严贡生霸占邻居王家的肥猪,借空头借条敲诈勒索乡民黄梦统的钱财,被两家告到县衙,县里派遣差人来带严贡生上堂审讯,严贡生害怕就一溜烟跑了。这差人找不到严贡生,就找严监生说话。本来说,严监生已经与他的大哥分家,大哥为非作歹的事与他无关,他完全可以不管。但念及兄弟情分以及图省事清静,严监生还是自己掏了十几两银子,赔偿了两家,把官司平息了下去。这十几两银子,能买多少肉!能买多少灯油!

严监生的正妻王氏生病的时候,他每天要请四五个医生;名贵的人参、附子,不管多少钱都买来吃。王氏去世后,办白事严监生花了四五千两银子。为了扶正小妾赵氏的事,严监生先是给了王德、王仁两位舅爷每人二百两银子。后来两位舅爷去赶考的时候,严监生又把王氏生前的三百两私房钱给了两位舅爷。其他杂七杂八,帮助大哥亲戚朋友,不知道花了多少白花花的银子。

儒林外史之人生百态(儒林外史之严监生)(3)

图三

有兴趣的朋友,大家算算这一起加起来,要花掉严监生多少银子?可他一点都没有舍不得和心痛的意思。这说明什么?说明严监生的所谓“小气吝啬”,其实是一种的达到极致的节俭和自我刻苦。这当然也是作者吴敬梓老先生的刻意塑造。作为一部讽刺小说,为了说明人性的复杂,他把人的某种性格推到了极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存在。

严监生对于财物的总的思路就是:对自己是什么都舍不得;对自己的家人,则吃穿方面节俭点,但如果生病什么的,他也是大把的银子花着;对亲戚朋友来说,他可以说是非常慷慨和大方,单是王家的两位舅爷一两年间就得了他几百两银子(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基本上在县城买一套房子没问题)。他大哥严贡生一家更不必说,一年四季帮助不知多少。所以,严监生是一个亏自己不亏别人的主。

从以上综合来看,严监生是一个既节俭、刻苦又大方和善的人。之所以造成这种复杂性,个人分析有两点原因:一、严监生骨子里是一个十分节俭、精打细算的人,不然也不会弄出这么大的家产。非常爱惜财物,珍惜财物。但这个性格特点既成就了他,也毁了他。二、他这个人,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还有点功名的读书人,他不像他大哥严贡生那般世故,内心还是深受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你看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循规蹈矩、循法守礼,一点都没有他老哥的骄横跋扈、胡作非为。这种内心真正恪守儒家礼法的人,他十分爱惜面子,也对他人有着同情心。所以,他宁愿苦自己,不愿苦别人。

有人把严监生同法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守财奴葛朗台相提并论,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认识。葛朗台是真正吝啬的小气鬼,他既不同于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亏别人不亏自己;也不同于严监生,亏自己不亏别人。葛朗台是既亏自己又亏别人,真正是钱的奴隶!

所以,我们不应嘲笑严监生,而应给予他同情与热烈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