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收藏十大宝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清敕修大藏经刷印版概述(1)

2017年1月初,故宫博物院入藏了《清敕修大藏经》刷印版,这部刷印版《清敕修大藏经》,属于保护项目工程的成果。如今,《清敕修大藏经》在当今刷印完成,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亦可谓“盛世修典”。刊印完成后,捐资修建《清敕修大藏经》诸位贤达,将此《清敕修大藏经》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共计96箱)。

一、《清敕修大藏经》简述

《清敕修大藏经》全称《乾隆版大藏经》,即《龙藏》,又名《清藏》。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可以说是佛教经典的总集。雍正十三年(1735)正式开雕,至乾隆三年(1738)完成。共收经1669部,7168卷,分作724函,7240册。并以《千字文》编号,始于“天”字,终于“机”字(即天地玄黄,……两疏见机)。《清敕修大藏经》共收入经、律、论、杂等部著作,乾隆印本和历代印本的装帧形式均采用“梵夹装”,即“摺装本”。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经典经过历代翻译、流通和解释,数量众多。宋代以降,历代结集、编纂成的“佛藏”迄今已有近20种。乾隆大藏经不仅包括佛教经典,还包括历代高僧大德对佛教经典的解释、著述及心得体会,涉及佛教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是我国珍贵的文物典籍,同时,在世界佛教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清敕修大藏经》雕成经版共79036块。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部大藏经木质经版,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汉文大藏经版,可以说极其珍贵。历经多劫,仍然基本完整,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文物。经版初刻完成后存于故宫武英殿内,后几经更换存放场地,经版清理前,存放于北京市郊的临时库房内,属北京市文物局管理。

《清敕修大藏经》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曾遭数次撤毁,至各本颇有不同。本次重新刷印,力求恢复乾隆初刻初印的原版全貌。如被撤出的钱谦益注《楞严经疏解蒙钞》六十卷,经多方搜访,以乾隆初印本补入。又如《永乐御制序赞文》、《至元辩伪录》等数十卷被撤毁的经典,皆以原版原貌,一一补入。部分过去仅见于目录而由于抽毁等原因罕见传本的经典,此次入藏故宫博物院的刷印版《清敕修大藏经》,皆依乾隆时期的原样补入,实属难得。

二、《清敕修大藏经》的刷印技术

《清敕修大藏经》经版现存69410块,佚失9626块,在现存的经版中有20%以上的经版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经调查,《清敕修大藏经》现存的各种印本均不完整,或缺函数、或缺册数。要想补刻齐全佚失的近万块经版,需要找到或凑齐至少一部乾隆四年完整的初印本大藏经作为底本,只有依据初印底本,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对佚失经版进行补刻的工作。另外,乾隆皇帝出于各种原因,对已刻成经版和经书有过三次撤毁,若从现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初印本中找到历经这三次撤毁仍能幸存的印本,就需要进行大量专业细致的校勘和补缺工作。由此可见,补齐大藏经初印底本,已成为经版保护工作能否以高水准完成的关键。

为此,承担此项目的课题组,有序地组织、派遣了专业人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等《清敕修大藏经》保护项目学术委员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先后走访了北京、山西、苏州、沈阳、广东、重庆、福建等地区数十所寺院、图书馆等藏经机构,考察搜集并研究整理各地收藏印本的具体数量、目录、年代,反复对比、甄别、筛选,并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寺志等历史资料。最终,找到并完整补齐了《清敕修大藏经》乾隆初印本的全部底本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经版保护工作方案。建设了现代化的专业库房;第一次补齐并修复了全部遗失或损坏的经版;第一次建立《清敕修大藏经》数字化档案。同时,采用手工抄纸、制墨、刷印、装订等环节,保证了印刷质量和古朴风格。此次重新刷印出版,补齐、更正了历次版本的缺失、错误。

在提供底本的寺院和收藏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先进的专业设备将底本全部进行了原大扫描,然后对底本的电子文件进行了修版、拼接、存储等数字化处理。此项工作的完成,使《清敕修大藏经》经版又恢复了乾隆朝初刻完成时排列有序的状态,为《清御制龙藏经》科学档案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下一步补刻经版和对经版实施科学保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收藏《清敕修大藏经》的意义

北宋《开宝藏》以降,历朝刊刻佛教大藏经成为中国佛教的传统。然而,经版流传至今的仅有《清敕修大藏经》一部。如今社会安定,百姓乐业,文化发展,四海升平,得遇此种善缘福德。此套珍贵宝笈藏于故宫图书馆,以示永久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