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1

庚子三月二十九,

开口便知有没有。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白话】

子贡说:“贫穷不去谄媚他人,富豪不显现骄慢,这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是还比不上不受外困自得其乐,富足而乐行礼教的人啊。”

子贡说:“《诗》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老师讲的就是这个吧?”孔子说:“赐啊,从现在起可以和你议论《诗》了。告诉你怎么去做,你就明白怎么来做。”

【点评】

上一章我们说明师难遇,这一章则是说,好学生也不容易见。尤其是那种能够提头知尾,能举一反三,能用《诗》来表达无尽意的,更是不晓得多难招。

贫不谄媚,富不傲娇,这两种活法只是极其世俗的,相待的,压抑而病态的活法。是贫富人群互撕互贱的活法,是紧绷着快要撕裂的不安世道。学习先王之道后,作为社会管理者之一子贡同学,作出这样一般的浮世绘,老师给他下个“可以”的评分,稍透失望之意,紧接着提出“未若”之建议,这个弯弯转得真妙啊!

贫不谄媚,只是一个情志压抑,不如大家了知贫之清闲自在,贫之无凭无籍,贫之无欲无求,贫之苦难磨砺等等等等,不受外困……有助于见道守道,如何不乐在其中?同样的,富而不骄,也是情志压抑,不如以己之富足,辅助社会改善风气,扶正礼乐,积功累德,施行仁道。如若这样,则社会人群,各安其命,各行其政(正),民风醇厚,重现先王舜的时代景致。

好学生,子贡同学何等领悟迅速?!立即用《诗》之一段“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回应老师的指点,赞叹老师的高明。老师的“未若”一句妙转,好比鬼斧神工,立即令粗劣不堪之顽石,经过切磋琢磨四个步骤,终成美器也。美器者,即子贡自画像。

圣人老师打造高明弟子,真是幸会幸会!

这一章中,孔子表扬子贡的重点是子贡的领悟与表达能力。激励与叮嘱子贡的重点在于“告诸往而知来”,令子贡勤修慧力。子贡如此而学,则不止学一个先王舜,学一万个也可以,不止子贡自己得利,更可以由子贡开发更多学者。

道也者,须臾不可离,能离非道也!不传者,道也。愚夫愚妇,日用而不知。所知者,道,所传者,知道之道也。非人不传者,非其人不能明悟知道之道,故不传。孔子福报真好,有弟子三千,贤者72人,传其知道之道。道有二意,一者难言而作之强名,二者途径。

《论语》所要传承的不是知识点,请大家不要记住任何知识点,大家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明天,孔子将透露一个《论语》学习的惊天秘诀,欲知详情如何,明天继续………

论语中如何做到谦让(论语时评15488贫而无谄)(1)

【引申】

《论语·季氏》有言,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不戒则失志!);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不戒则大事不成!);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不戒则失信!)。

戒色,去除肤浅外相之迷惑,从而十五有志于道也。方便法门是“贤贤易色”。踏出君子正道人生第一步,修身齐家。如今社会,不仅不戒色,反而到处巧言令色,声色犬马充斥世界,到处搞性自由。性自由,在身则精不足而身先死,在社会则礼崩乐坏,伦理乱,在国家则亡种灭族:前苏联,现在的美国,都是一种模样,再好的底子,踏不出君国第一步。

中年人,自以为强壮,烂用实力,争强好胜,必树敌太多,多征不以道而造孽丧德,以为有所得利,其实是见小利而慎终之大事不成。

老年戒得,说严重一点应该说成戒贪。有的人少年,中年无道,到老了贪得无厌之习惯性反而炽盛难收,以权谋私,以地位谋多,自以为是。不知道后生,旁人已经不以尔等为强人。又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所许之诺言往往无法实行到位,失信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自损威严,晚节不保,包羞于世,可惜可怜!

人生踏步于三个阶段:少、壮、老;

美玉出于四个步骤:切、磋、琢、磨。

谁说没有阶梯?

谁说没有扶手可凭借呢?[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