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松的几个情节(帮知县送礼的武松)(1)

《浅说水浒》第337期(文/焦目)

梁山好汉中,绰号中和老虎相关的人有很多,比如中箭虎、母大虫、插翅虎、跳涧虎等等。其中,有一位是打虎将李忠,只不过,他到没有打过虎,而是因为身材壮硕才叫打虎将。巧的是,武松真正打过老虎,而且是书中很详细描述的一段精彩故事。武松在鸳鸯楼上,杀了张都监等人后,也说自己是“打虎武松”。

可惜,武松绰号并非打虎将,而是行者。用行者作为绰号,其实能更好地反应武松人生,毕竟他就是个不停行走的人。

关于武松的几个情节(帮知县送礼的武松)(2)

武松在打虎之后,被阳谷县的知县提拔,做了一名步兵都头。宋代都头,本是军中的职位,但水浒中的都头,则只是地方县衙的小吏,负责全县的安保工作,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刑警大队队长。因为都头之上,还有县尉。

那么,武松做了都头后,是个合格的都头吗?

武松做了都头后,有没有抓贼,是否有冤枉人,书中没说,倒是说了他为知县送礼的事。

关于武松的几个情节(帮知县送礼的武松)(3)

知县自到任已来,却得二年半多了,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使用,谋个升转……当日便唤武松到衙内商议……武松应道:“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水浒传》

知县贪了很多金银,让武松帮忙送到东京,方便他以后升迁。武松也算是押送了“生辰纲”,但他成功了。从这里可以发现,武松做都头时,还帮知县给人送礼了,这也算是以公谋私了。

这能说明武松是个不合格的都头吗?答案是否定的,来看看武松给哥哥报仇的过程,就知道了。

关于武松的几个情节(帮知县送礼的武松)(4)

武松帮知县送礼的两个月内,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成奸,而且谋害了武大郎,武松回来之后,潘金莲以“心疼病”为理由,企图搪塞过去。

武松本来就已经怀疑哥哥死得蹊跷,后来武大郎又托梦给武松,说自己死得冤枉。到这里,武松确定了,武大郎死得很冤枉,他也大概知道了凶手是谁,可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轻举妄动。

武松先是问潘金莲一些问题,包括吃谁的药,谁验的尸体,谁买的棺材等等,由此找到了何九叔。从何九叔那里,武松知道武大郎是中毒而死,并得知郓哥曾与武大郎捉奸。于是,武松又从郓哥处,得知了凶手是西门庆和潘金莲,王婆出的主意。

关于武松的几个情节(帮知县送礼的武松)(5)

至此,武松有了物证(骨殖)和人证(郓哥),也知道了情节。宋代人命案讲究“尸、伤、病、物、踪”五大要素,即尸体、致命伤、致命疾病、物证和案件情节,武大郎尸体被火化,武松凭着人证物证,其实可以通过法律为哥哥报仇。只是知县被西门庆收买了,所以没受理。

武松没办法,只得暴力执法,逼着王婆、潘金莲等人承认罪行,又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最终为哥哥报了仇。

从这个过程可以发现,武松即便面对杀兄之仇,都能做到冷静分析,找出证据,再通过法律途径来报仇。那么,他对别人的案子,就更能做到这样了。

关于武松的几个情节(帮知县送礼的武松)(6)

​从这里可以推测,武松做都头时,一定是个好都头。他不会冤枉人,不会受人钱财,只会兢兢业业地巡逻、维持治安,碰到事也会先找证据再抓人。

可惜,这样的好都头,在当时居然落得如此,可见当时底层社会也很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