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古迹(越秀街巷里的商都记忆)(1)

栏目语

背山得灵气,倚水重商情。深藏历史文化底蕴的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商业门户,被誉为“千年商都”。如今行走在越秀,你会发现身边有许多街巷名都与当时的某一商业行业有关。随着时代的演进,那段无声的历史已浓缩成一个个饱含深意的地名,记录着城市的风物精华。微社区e家通记者通过走访越秀特色的街巷,带你走进藏在商业文化路名背后的故事,感受广州千年商都的繁华与鼎盛。

在越秀区大德路以北,

解放中马路西边有条象牙街。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

总是显得安静静谧。

古老的建筑静静地矗立于此,

让人不由得好奇它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叫象牙街呢?

民间沿袭的说法是:

象牙街在明代已有,

其得名因为这一带有许多

生产经营象牙工艺品的手工作坊。

《广州市地名志》记录,象牙街在市政府南偏西,解放中路西侧,西接走木街,内有象牙北街、象牙一至四巷。可能因明代时多为象牙、玉器加工作坊,故名。长180米,宽4米,花岗石板路面,为居民住宅。

越秀古迹(越秀街巷里的商都记忆)(2)

越秀古迹(越秀街巷里的商都记忆)(3)

据《广州越秀古街巷》记载,明朝的时候,象牙街一带靠近江边。当时广州已是著名的通商口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不少在江边停泊,渐成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商品以优质非洲象牙最有名。广州的艺人购买象牙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出售,外国客商纷纷出高价购买,这里逐渐形成专门进行象牙原料以及牙雕工艺品交易的市场。不少象牙雕刻艺人就在这条街上工作、生活。起初是散居,后来为了更好地做生意,渐渐聚居在一起。到了明末,象牙街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由个人单干到夫妻、兄弟、父子齐上阵,最后出现了由雇佣关系连接起来的大面积象牙店。

越秀古迹(越秀街巷里的商都记忆)(4)

说起象牙,就不得不提到广州牙雕。广州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清代乾隆年间,广州牙雕业的工艺技术与经营规模已居全国之冠。清中叶,广州牙雕业形成贡品行和洋行两个行会组织。贡行经营朝廷贡品为主,洋行经营民间用品与出口产品。清末民初,又有一批自立门户的艺人成立大牙行,大牙行的会址在小新街,人称“象牙会馆”。

广州牙雕的特点是注重雕工,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玲珑精巧,华丽美观。

越秀古迹(越秀街巷里的商都记忆)(5)

现在的象牙街已经没有象牙店了,周边建筑主要为居民住宅。但从现在的街道分布来看,除了一条主干道贯穿其中,还有许多支道,如象牙一、二、三、四巷及象牙北街等,可以想象出当时四通八达的繁华景象。后来江岸逐渐南移,象牙作坊也慢慢转移到南面的大新路,大新路成了著名的“象牙一条街”。

如今行走在象牙街,

似乎很难想象过去此处熙熙攘攘的景象。

古老的建筑记录着历史,

郁郁葱葱的大树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宁静。

满族小学就坐落在象牙街,

那朗朗书声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为古老的街巷带来不少生机和活力。

越秀古迹(越秀街巷里的商都记忆)(6)

【记者 黄丽霞】

【摄影 胡瀛斌】

【编辑 方珧】

参考资料:《广州越秀古街巷》

来源:微社区e家通越秀光塔(xxsbejt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