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国20世纪初期的时候,我国频繁遭受着来国外的侵略,而为了巩固我国国防的清朝政府,建立了一支北洋军队,专门来抵抗我国东部国家的入侵。而在北洋军队中有一个人,家人因躲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到了醴泉村定居,这个人是当时北洋军阀的名将,并且他在皖系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个人就是徐树铮

淮海战役全记录徐树铮(北洋名将徐树铮)(1)


外蒙古的地理位置

外蒙古在唐代的时候就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辖区包括现在的外蒙古国全部,外蒙古曾经是属于我国的领土,占地的总面积达到了1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几个省的面积之和,是相当大的。

辛亥革命后,1921年的时候,受到苏俄支持的蒙古选择脱离我国中华民国。1945年我国与苏联签订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46年之后的1992年,外蒙古正式改名为蒙古国。

淮海战役全记录徐树铮(北洋名将徐树铮)(2)

签订诸多条约

1911年的12月28日,外蒙古就宣布对外独立,并且当时的沙俄以保护者进行自居。在袁世凯担任总统期间,北洋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一个较为让人满意的《中俄声明》。在《中俄声明》中,沙俄政府承认中国宗主权,而且还明确规定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双方同时承认外蒙古自治性地区管理制度。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和军队,以及不得移民。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没有成功的拿到我国该有的权利。

1915年6月7日,外蒙古签订了《中俄蒙协约》,签订之后的北洋政府将设立蒙古这个地方,采取自治性地区管理。但这次独立没有政府承认,包括当时的清政府和后来的北洋政府。紧接着外蒙古的叛军做出了更过激的行为,他们竟然想要出兵攻打内蒙,而当时的元帅袁世凯看到这种情形肯定不乐意,立马发兵收复了内蒙所在的地方,但是外蒙依然还处于独立的形式中。

淮海战役全记录徐树铮(北洋名将徐树铮)(3)

徐树铮收复外蒙,但不久后却无法回到我国

徐树铮出生于1880年,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成功考中了秀才,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他在他21岁的时候离开徐州来到山东,打算参加军队生活,于是他找到了袁世凯。徐树铮在1905年的时候,被当时推荐到日本进行军事方面的学习,1910年回到祖国的他已经对当时的局势看的非常明朗,徐树铮转战西北筹边,坐镇外蒙,并且在当地形成一股军队力量。

1919年,我国参加了对德世界大战,处在西北国防筹备部的徐树铮当上了部长。而后在德国战败之后,他便成为了镇守西北部的司令员,而且他主要负责的内容就是收复外蒙。1919年10月份,徐树铮抽调边防军四千人,穿越国界线到达内蒙,沿途扫平了一些俄国的军队和外蒙的敌对势力,并且到了内蒙的关键地区——库伦。

淮海战役全记录徐树铮(北洋名将徐树铮)(4)

等到徐树铮到达库伦的时候,见到了等候多时的陈毅,陈毅拿出了自己在先前已经起草好的协约,但是直接被徐树铮否认了,他认为这个协议应该是取消自治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条约表达的是北洋政府以后不能再控制外蒙,所以他拒绝了这份条约。正当陈毅犹豫的时候,徐树铮就派兵把蒙古国的势力兵力都看守了起来,甚至是霸占了整个外蒙。在控制了一段时间之后,外蒙的总理也没有了办法,面对随时有可能做出大动作的徐树铮,他被迫撤销了自治条款。仅仅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徐树铮就把这件事情办的干净利落。

1919年11月份,外蒙宣布无条件撤回自治,并且重新回归我国的管辖范围之内。1919年的11月17日,外蒙古国向当时中华民国的总统提交取消自治的申请,而且计划废除一切条约,无条件的回到中国

淮海战役全记录徐树铮(北洋名将徐树铮)(5)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945年8月14日,我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且在条约中,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之所以签订这个条约,是因为苏联答应在签订条约之后出兵到我国东北部地区抵抗日军,但是当时的情形日本即将面临投降。但是当时作为世界上的两大霸主,苏联和美国对于外蒙地区的压力,迫使我国被迫接受条约的内容。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被迫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新中国解放以后,因为在此之前蒋介石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所以再收回是根本不可能的了,如果抢的话也会面临苏联方面的压力。1961年的10月27日,在联合国大会的会议上通过了第1630号决议案,从那时起,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并且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外蒙将从此脱离中国。并在此之后1962年12月,蒙古的高级领导人来访华,26日我国与蒙古签订了两国边界条约。自1989年以后,我国与蒙古正常化,开始和睦相处。

淮海战役全记录徐树铮(北洋名将徐树铮)(6)


总结

对于徐树铮治理蒙古的做法,众人的看法不一。徐树铮在完成撤治之后致电孙中山,而后孙中山回电对他表示祝贺。但是也有人指责他逼迫外蒙取消自治是“失信”、“误国”,甚至有人骂他是“犯卖国大罪”,台湾著名蒙古史专家李毓澍就曾这样评论:

“徐树铮的介入,显然欲攘撤治以为己功,为重振皖系声名之计。当其抵库伊始,尚欲另订简括条件,重开谈判,继以磋商条件,仍不免旷日废时,北京各部院核议之条例行将到库,乃出其武人跋扈之作风,径以兵力胁迫,自愿撤治突变为强迫撤治,不仅摧残蒙人向华之心,使外蒙撤治的意义亦全然消失。”

但是徐树铮对外蒙的贡献是我们历历在目的,他适应了外蒙古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对蒙古的文化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徐树铮称得上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尽管最后外蒙仍然独立,但是他对于外蒙的付出在我们心中牢牢铭记。其实在我们的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都应当被我们牢牢记住。

参考资料:《蒙古密史》、《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