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1)

一、引言

你好,我是100。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是奥野宣之。

在进入正式内容前,请先思考一下,你是否遇到过如下情况:

  1. 不管学习了多少知识,都无法运用自如;
  2. 长时间思考,也写不出好的构思;
  3. 好想把个人经验和学习过的知识,活用于工作中,但很困难;
  4. 即使知道一些学习方法,也无法坚持学习。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那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通过这本书,你会知道如何运用笔记本收集素材,整理知识,并进行知识生产。

近几年来,知识变现成为了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知识付费产品中,实现了知识变现。

那这些人是怎么做到把知识,变成知识生产力的呢,这本书就给了我们答案。

作者提出了一元化笔记方法,用这个方法,你就能够实现在一个笔记本中,做出自己的知识产品。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你进行解读:

一、一元化笔记的3条规则是什么?

二、如何用一元化笔记进行知识生产?

三、为什么一元化笔记会有用?

PS:这本书是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姊妹篇。

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怎么才能过目不忘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2)

二、一元化笔记的3条规则是什么?

要想知道怎么去用笔记本进行知识生产,首先我们要进行知识的输入,知道怎么样去填充笔记本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需要用到的方法就是一元化笔记法,作者认为,这样的方法能够将我们平日里所有的信息,保存在一本笔记本中,并且可以时常的反复翻阅。

为了让这种方法的可执行性更高,作者提出这种方法要遵循三种规则,分别是: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3)

1、一元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一元化的含义。

这一条规则是整个规则里最重要的,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不分类别,尽情地把你想记录的所有东西,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中。

或许这样的方法,对你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把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各自的地方。

对于知识的整理,我们也习惯了按照语文、数学、外语、艺术、体育等等学科进行知识分类。

可实际上这样的方法更适用于专业的图书馆整理,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这样的分类方法难免会有一些繁杂。

如果你还是一个选择困难症的患者,或者说知识的边界十分的模糊,这就会让你造成不知道究竟要把这个知识放在哪一个类别中。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4)

比如拿我们大家知道的PPT来说,我们究竟是应该把这类知识归纳在文档设计类,还是应该归纳在基础办公领域呢?

为了解决这样的选择困难,作者提出的一元化的笔记方法,就是不管这些知识是什么,都把它记录在同一个本子中,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分类。

这样子的好处就是,当你需要记录一些信息的时候,不再需要考虑究竟应该怎么写、写在哪里,而是直接把这个东西写在笔记本中就可以了。

而且,正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一个笔记本中,当我们寻找信息的时候,一定能在笔记本里找到相应的内容。这会给你一种一定能够在笔记本里找到的安全感。

2、时序化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记录这些信息呢?这时就需要遵循第二个规则时序化。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5)

这个规则就是说我们在记录的时候,需要按照时间的顺序去记录。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三个记录的小技巧:

第一个技巧是为笔记做六位数日期标签。

比如2019年10月21日的六位数日期标签就是191021。

第二个技巧是做笔记时适当的留白。

在书写时,适当的空一行,可以方便我们以后的知识再加工。

每写完一次笔记,我们可以用实心的分割线“——————————”进行当天笔记的分割。用“——X——X——X——”这样的分割线,进行不同日期的分割。

第三个技巧是为笔记本标注序号和使用时间段。

比如,这是你第188本笔记,使用时期是在2018年5月13号到2018年6月10号。你在标记时可以做出【188】180513—180610。

关于笔记本册书,你可以记录在书籍或者切口处。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子做,知识会混乱不堪,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做好索引工作。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6)

3、索引化

笔记的第三个规则是索引化。这个规则解释起来,就是说寻找信息的线索。

你可以使用笔记本编号、记录日期标签、设置标记,或者是在笔记本切口涂色,制作目录等方法进行索引。最后借助Excel表格,将这些索引导入电脑,实现轻松的搜索。

一元化笔记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按时间的顺序,记录在同一个笔记本中。以上就是我们的第一部分。

三、如何用一元化笔记进行知识生产?

前面,我们已经将所有信息存储在笔记本中,正因为我们的记录顺序是按时间进行记录的,所以当我们去回顾这些笔记的时候,也是在浏览着我们过去的生活轨迹。

在这样的复习回顾中,我们不仅能得到读后启发,还会有一些创意性的灵感迸发出来。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7)

正如“创意不过是点子的组合”这句话所说的那样,通过将乍看之下毫无关联的信息结合起来的方法,使我们获得新的视角和想法。

通常这类创意的获取,会有这样三种情况:

举个例子来说吧,这个事物是一根头绳,通常情况下,头绳会被用来扎头发。

如果我把头绳和树枝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弹弓。这就是对已有事物出人意料的组合。

如果你想玩跳皮筋,可是没有皮筋,只有很多头绳,你就可以把这些头绳绑在一起,变成一根长长的头绳皮筋。这就是将已有的事物用于意料之外的地方。

如果你走在路上,大了2个码的裤子纽扣突然掉了,为了避免裤子掉落,你用头绳把多余的部分绑起来。这就是在意外的情况下,灵活地运用已有的事物。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8)

到这里你会发现,其实对于创意来说,关键是要学会把既有信息进行重新组合。

作者推荐使用卡片进行重组信息。

主要就是将作者提出的“葱鲔笔记法”和卡片结合起来使用。

具体做法就是:在卡片的一面,记录下你听见的他人发言、看见的有启发的信息。在卡片的另一面,记录下你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

最后你将这些卡片,一边寻找联系一边排列组合,将卡片整合起来促进思考。那些在你寻找卡片之间关联的地方,就是你创意灵感迸发的地方。

这种卡片重组法非常适合用于构思长篇文章的创作。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纳博科夫卡片写作法”,作者表示在构思整本书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好啦,以上就是我们的第二部分内容。当我们知道一元化笔记怎么制作和运用后,我们来了解下这种方法的底层逻辑,知道它是怎么起作用的。

四、为什么一元化笔记会有用?

作者将《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到的获取创意的过程,整理成了5个步骤。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9)

步骤1:收集知识。

一元化笔记因为把所有的知识都记录在同一个笔记本中,消除了选择带来的压力,也创造了持续记录的内在动力。

可能你对此还嗤之以鼻,我们不妨做个对比。

使用分类笔记法,你需要进行至少如下思考:

  • 这个东西是否值得记录呢?
  • 我该把这个东西记在哪个本子好呢?
  • 我要把摘录的资料放在哪里才合适呢?
  • 可能由于种种选择困难,你甚至会问自己,不记录行不行?
  • 即使好不容易记录了,在你需要时,你还会问自己,那个事情我记到哪个本子去了?

而对比一元化笔记呢?以上问题都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按时间顺序记在同一个本子就行。

这不仅能治好你的拖延症,还能消除你凡事必须做好的心理负担。

步骤2:咀嚼知识。

即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找到加速思考进程的线索。

你可以借助“葱鲔笔记法”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做最重要的好处是,帮助你养成了写作习惯。

步骤3:发酵知识。

即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得到新视角和切入点。

提出创意、撰写文章或构思企划,这些信息便是“知识生产” 活动。你会意识到,这些都是你的写作素材。

到后来,你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记下浮现在脑海中的事物。

步骤4:顿悟知识。

即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获得灵感和想法。

前面说过,创意不过是既有事物的重组,只要你注意积累平时的思考,你便有更多机会发现思维中点与点的有机联系,激发出灵感的火花,获得具有原创性的点子,也就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生产活动。

步骤5:具体化知识。

即将创意的想法化为成果。

总的来说,一元化笔记是一种能让任何人,半永久性地一次解决“知识无法活学活用”这一长期烦恼的方法。

怎样让整理的笔记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做笔记)(10)

五、总结

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呢,来简单地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知道了一元化笔记的3条规则,它们分别是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

接着,我们知道了用卡片重组法,进行知识生产的方法。

最后,我们知道了创意的生成的5个步骤:收集知识、咀嚼知识、发酵知识、顿悟知识和具体化知识。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这里是小妖灵灵为你解读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祝你顺利掌握一元化笔记方法。

如果觉得我的这篇文章不错,记得【转发、关注】支持我哦,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感谢大家!

,